更多
2009-01-05
97 浏览
前天的元旦日,剛往潮庭吃過一次潮洲菜,但是還希望多吃一餐潮菜,是次選擇了多年前曾發生老鼠事件的百樂潮洲酒樓。追隨百樂多年,從前愛到利舞台那一間,但自從他們擴充失敗而結業後,便從回光顧老店。不竟已開業超過四十年,不走新派潮菜的路線,而決定繼續堅持酒樓維持傳統路線的方針,實在令我這類傳統派的追隨者頂力地長期擁護。 步進百樂酒樓,侍應安排了一圍靠牆的圓檯給我們,而靠牆的位置放了多幅掛牆紙。很多人會被宮庭的壁畫掛牆紙吸引,從侍應口中得知,很多食客誤以為一幅幅的宮庭壁畫是繡錦,只要稍用手摸過,那手感便會給你錯誤的信息誤以為是繡錦,如各下有機會到百樂,不況觸摸一下那幅凸出的宮庭壁畫牆紙吧! 據侍應了解,牆紙是專誠從內地買回香港擺放的。個人方面,較樂於見到春宮畫多些! 每次到百樂吃晚餐,都離不開以下的菜式,可能每次的水準會有些參差,但每次都沒有動搖地叫以下的菜式: 滷水鵝片:鵝肉的嫩度與朝庭差不多,即是鵝肉雖然沒有韌口,但就是距離嫩滑還差小許。 而滷水汁內的肉桂皮下的頗重手,如沒有肉桂皮的味道,可以說這個滷水汁是淡口的。鵝片也因滷水醃得不夠入味而變得味淡,與潮庭不同之處在於滷水的鵝油浮上汁面,令一眾
步進百樂酒樓,侍應安排了一圍靠牆的圓檯給我們,而靠牆的位置放了多幅掛牆紙。很多人會被宮庭的壁畫掛牆紙吸引,從侍應口中得知,很多食客誤以為一幅幅的宮庭壁畫是繡錦,只要稍用手摸過,那手感便會給你錯誤的信息誤以為是繡錦,如各下有機會到百樂,不況觸摸一下那幅凸出的宮庭壁畫牆紙吧! 據侍應了解,牆紙是專誠從內地買回香港擺放的。個人方面,較樂於見到春宮畫多些!
每次到百樂吃晚餐,都離不開以下的菜式,可能每次的水準會有些參差,但每次都沒有動搖地叫以下的菜式:
滷水鵝片:鵝肉的嫩度與朝庭差不多,即是鵝肉雖然沒有韌口,但就是距離嫩滑還差小許。 而滷水汁內的肉桂皮下的頗重手,如沒有肉桂皮的味道,可以說這個滷水汁是淡口的。鵝片也因滷水醃得不夠入味而變得味淡,與潮庭不同之處在於滷水的鵝油浮上汁面,令一眾怕肥或追求健康一族的人敬而遠之。
蝦棗蟹棗拼盤:蝦棗及蟹棗內加入了馬蹄,令其嚼落爽口,而豬肉與蝦蟹肉的比例約是七比三, 可以說,蟹棗較蝦棗能保持其海鮮的原味,而蝦棗較蟹棗下的炸粉漿較多。嚼一下蟹棗,你會發現較鬆散,而蝦棗比蟹棗嚼落較為硬了少許。可能有些人吃蝦蟹棗時習慣沾上些甜醬,而我則愛追求原味,因為自覺甜醬會阻礙味蕾的辦別能力。
胡椒豬肚湯: 胡椒味適中,可惜有些座上客覺得胡椒下的頗重手。當然! 吃得辣的會喜歡,怕吃辣的大多不太欣賞這湯水。傳統的胡椒豬肚湯是將白胡椒放入豬肚內,與豬肚及酸菜同煲,當胡椒、酸菜及豬肚共冶一爐,便會產生鹹、酸、辣三種味道。座上不能嚐辣的一族人,全都乖乖地遞上豬肚湯給我喝,就是這樣,一次過喝了五碗呢! 幸好碗子還少,不至飽肚而因此吃不下其它菜色
滷大腸: 有些人硬要將大腸的肥膏去掉,這樣好比將皮去掉了的雞一樣,不能真正享受到不同食物所帶來的原味。去掉肥膏的鹵大腸口感會欠缺爽滑,大腸味也失去原有肥膏的油脂香。在此處,豬腸的肥膏大部份被去掉, 因此失去爽滑肥美的口感。怕肥或追求健康一族可能較喜歡此道菜吧!但論豬大腸的爽滑肥美程度,我卻較為喜歡潮庭多些。論到滷水汁,其濃度較滷水鵝片的那些滷水更濃,因此,滷大腸不會如滷水鵝片般有淡味般的感覺,只是滷水汁仍然有浮油的情況存在罷了。
糖醋麵:當糖醋麵撒上白糖及淋上鎮江香醋時,部份麵條仍有鬆脆的感覺。表面看來只是一個金黃色炸過的麵餅,內裡其實是放有韭黃的,而麵條所散發出的蛋味並不明顯 。我想,潮州的糖醋麵有其家鄉特色,吃起來自有一番風味。
椒鹽九肚魚: 所有菜式當中,做得最出色的就是個, 九肚魚上的椒鹽味不過鹹,非常薄的脆粉漿 包像非常滑口的九肚魚是極度的惹味;,當口裡含像九肚魚時,除了滑口外,你還同時感受得到九肚魚在口內差點被溶掉。九肚魚的多骨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那些極其幼細的魚骨,是可以吞下的,可以說,百樂的九肚魚是暫時我在香港吃過最好吃的一間。如他們開一個九肚魚的專門店,我想必定其門如市了。
蒜蓉酸梅醬蒸大鱔: 我想,這次是我一生人第一次吃蒜蓉所蒸的大鱔,此處將大量蒜蓉撒上大鱔肉的面頭與酸梅醬同蒸,雖然慣了吃豉汁蒸大鱔,但是用上蒜蓉酸梅醬來蒸的大鱔味道也很不錯。開胃的酸梅及惹味的蒜蓉又是不同植物融合後產生出來的酸惹味道。實在,鱔肉的肉質並不太富有彈性,可以說是頗是蒸得頗稔,就是用上蒜蓉酸梅醬來蒸,令大鱔變得特別醒胃惹味。
雲腿大芥菜煲: 汁液頗杰,內裡除了雲腿及大芥菜外,還有甘筍及冬菇。茨汁吸收了雲腿的鹹味而變的頗鹹, 大芥菜爽口; 雲腿一點也沒因茨汁吸收其鹹味而沒有了本來的雲腿味,雲腿依然很鹹;冬菇軟稔並漿有茨汁,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此道菜式,我會用:一字記之曰「鹹」
蠔酪: 個人較喜歡吃利舞台結業前的蠔酪多些,那間的蠔酪較脆口,不是說利園附近這間做得不好,只是前者較後者做得更為出息。蠔依舊的多,依舊的大隻鮮味; 蠔酪依舊的薄; 依舊的脆口,依舊的充滿蛋味。沾上些魚露,能即時提升其鮮味。單是蠔酪,巳吃了兩碟呢!
不接受新派潮菜,只追隨傳統口味;不想隨意找間潮菜,又想吃濃味的; 不想找間太偏遠,卻又想找間在地鐵站附近; 不想找間地方污髒,只想找間地方舒適的,那此間便最適合不過了。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