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25-04-09
565 浏览
無可否認「大班樓」是我最喜愛的中菜。當晚彷彿是指定動作的雞油花雕蒸花蟹配陳村粉不見了,換上另一道風格不一的蟹菜式;如大鄉里出城,首嚐「大班樓」的蒸魚,還要一下子來兩尾,不得不用上一箭雙雕、好事成雙來形容;半路中途殺出特別「嘉賓」的龍蝦,心沒有涼了一截 (怕荷包被清空),大抵被味蕾的快感蓋過了!總之,「大班樓」從不缺味道與溫度的驚喜,那麼多年 ..... 幸福就是了!年紀大,平日少吃魷魚,但掛上甜香滋潤、又帶松子香氣的凍湯,魷魚麵也變身日本拉麵,簌簌簌、多暢快! 有點中西合璧、也有點亦正亦邪的魷魚涼麵百合配松子凍湯,帶來一個爽朗的開場!除了雞油花雕蒸花蟹配陳村粉,蟛蜞膏柚皮冬瓜也是命中率高的菜式!不得不承認,以它的獨突性和滋味,的確是百吃不厭。皮脆焦香、內層膠原的一剛一柔口感,配合解膩的微微酸甜,每人三尾的山楂梅子脆皮豬尾顯得有點吊癮,不過這才是剛開始,大量好戲在後頭!純素的一口湯究竟有什麼烹調秘密,每次都令人好想多來幾杯!恕我簡潔地運用香嫩清甜來形容蝦籽豆仁炒赤米,不染俗塵的清純味道!上圖是清蒸三刀、下圖是清蒸冧蚌,前者嫩滑、後者魚味較濃,個人較喜愛後者。無論魚肉多美,還不及精華所在的
無可否認「大班樓」是我最喜愛的中菜。
當晚彷彿是指定動作的雞油花雕蒸花蟹配陳村粉不見了,換上另一道風格不一的蟹菜式;如大鄉里出城,首嚐「大班樓」的蒸魚,還要一下子來兩尾,不得不用上一箭雙雕、好事成雙來形容;半路中途殺出特別「嘉賓」的龍蝦,心沒有涼了一截 (怕荷包被清空),大抵被味蕾的快感蓋過了!
總之,「大班樓」從不缺味道與溫度的驚喜,那麼多年 ..... 幸福就是了!
年紀大,平日少吃魷魚,但掛上甜香滋潤、又帶松子香氣的凍湯,魷魚麵也變身日本拉麵,簌簌簌、多暢快! 有點中西合璧、也有點亦正亦邪的魷魚涼麵百合配松子凍湯,帶來一個爽朗的開場!
除了雞油花雕蒸花蟹配陳村粉,蟛蜞膏柚皮冬瓜也是命中率高的菜式!不得不承認,以它的獨突性和滋味,的確是百吃不厭。
皮脆焦香、內層膠原的一剛一柔口感,配合解膩的微微酸甜,每人三尾的山楂梅子脆皮豬尾顯得有點吊癮,不過這才是剛開始,大量好戲在後頭!
純素的一口湯究竟有什麼烹調秘密,每次都令人好想多來幾杯!
恕我簡潔地運用香嫩清甜來形容蝦籽豆仁炒赤米,不染俗塵的清純味道!
上圖是清蒸三刀、下圖是清蒸冧蚌,前者嫩滑、後者魚味較濃,個人較喜愛後者。
無論魚肉多美,還不及精華所在的魚汁配合「大班樓」的靚米飯,澱粉竟成了搶手貨!
剁椒龍蝦的美不在於賣相,而是在於香而不辣的滋味度,恰好把龍蝦的鮮甜巧妙地襯托出來,沒有糟蹋鮮活的同時、也能帶出滋味,果然有特別「嘉賓」的風範!
換上鹹檸陳皮肉丁炒蟹的新嘗試,特色在鹹檸陳皮肉丁譜出的鹹甜與幽幽的檸香,有趣之餘,妙在那份順喉的惹味。 「大班樓」善長運用二十年的鹹檸配搭海鮮,曾有緣一嚐鹹檸與蟶子的滋味。今趟鹹檸與肉丁跟肉蟹,當然也是一絕的創新配搭!
女士們可享用甜美與啖啖肉的蟹鉗,多幸福!
樟木煙燻黑腳鵝幾乎是每次的必吃,當然是有它的魂力!
未上桌,濃香的煙燻已夠勾魂﹐隨後薄脆帶脂香的鵝皮,正好來一口紅酒來昇華;而桃紅香嫩的鵝肉,恰似抹上腮紅的女士,充滿神采,要多親幾遍!
還是第一次試吃鵝頭,那股鵝香實在沒法擋,以前真的不懂吃!
整晚最不滿意的是魚湯白木耳浸瓜絲!魚湯好、用料佳,唯獨份量對於蔬菜控的我,實在遠不及要求,大有不夠喉之感!
對炭燒熟成鰻魚膶腸煲仔飯最深印象是鰻魚,鰻魚表層被烤得非常焦脆,有如燶邊叉燒的感受。可是一咬,鰻魚肥美的魚脂隨即溢出,有如甘露的滋潤。
其次是色澤金黃、厚度均勻的飯焦,相信要有一定功力才能煮出這樣完美的飯焦來!
飯焦分為兩部份,一部份用以蘸沙糖來品嚐,另一部份則做成泡飯!
略嫌膶腸切得太細,未能品嚐出「大班樓」自家膶腸真味與粉粉的質感,有點可惜!
甜品三味是生磨杏仁茶、紅棗糕及杞子雪糕,我最愛是雪糕!
每次吃上都是一㮔幸福!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