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6-08-09
10 瀏覽
剛從深圳回來,火車停在上水火車站時剎那間想到廣成,需然橫風橫雨又沒有帶雨傘,但一想到這裡的紅豆冰就不其然的在這裡落車。首站先到牡丹樓借了一把雨傘後繼續行程。來到裡客人很少,時跟阿姐問起可能風雨關系而顧客不多;而外面風雨飄搖加上古舊環境再加上客人不多,好像回到七八十年代的上水;當年的行樂戲院真是帶給筆者美好的回憶。茶餐不能改紅豆冰但沒關系,固散點了紅豆冰加牛通;牛通因是散叫固分量不小,煮法跟維記一樣及加上大量薑絲但食味差很遠,試過可以;手鉋冰粒的紅豆冰是這裡的鎮店之寶,整杯紅豆冰一滴水都不會添加,只是大大粒紅豆加上大量淡奶再加上一個圓錐體的手鉋冰粒,當三者合而為一之後的化學反應就出來;其實這食味筆者兒時大部份冰室都是這樣處理紅豆冰亦經常品嘗,但現今已是買少見少故甚覺特別而矣;當然能夠一再品嘗亦相當開心但不致於驚喜無窮;若下次天氣酷熱再加上這杯紅豆冰的話,效果可能更好。跟阿姐閑聊,得悉這食肆已有四十四年歷史,究竟四十四年前的紅豆冰跟現在有否不同呢?這點亦希望下次再有機會探討一下。另外若這杯紅豆冰的杯是用玻璃制的話,絕對比起現在的膠杯強得多。下次再來一定試她們的蛋治是否傳說中的好味及滑溜。
茶餐不能改紅豆冰但沒關系,固散點了紅豆冰加牛通;牛通因是散叫固分量不小,煮法跟維記一樣及加上大量薑絲但食味差很遠,試過可以;手鉋冰粒的紅豆冰是這裡的鎮店之寶,整杯紅豆冰一滴水都不會添加,只是大大粒紅豆加上大量淡奶再加上一個圓錐體的手鉋冰粒,當三者合而為一之後的化學反應就出來;其實這食味筆者兒時大部份冰室都是這樣處理紅豆冰亦經常品嘗,但現今已是買少見少故甚覺特別而矣;當然能夠一再品嘗亦相當開心但不致於驚喜無窮;若下次天氣酷熱再加上這杯紅豆冰的話,效果可能更好。
跟阿姐閑聊,得悉這食肆已有四十四年歷史,究竟四十四年前的紅豆冰跟現在有否不同呢?這點亦希望下次再有機會探討一下。另外若這杯紅豆冰的杯是用玻璃制的話,絕對比起現在的膠杯強得多。下次再來一定試她們的蛋治是否傳說中的好味及滑溜。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