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4-11
598 浏览
宅女年少時候跟一般年青男女一樣, 出街吃飯大多愛選擇吃日本菜或西餐, 對於吃中餐老是有種很老土的感覺. 不過每當跟家人長輩吃飯, 總是會選擇中菜. 當中除了會吃上海菜, 廣東菜, 有時候也會選擇吃下京菜. 而說到京菜最有代表性的菜色當然是北京填鴨了. 不過從前跟著長輩吃, 多是會去北京樓或鹿嗚春, 那個年代這2家水準在香港來說巳算是做得很不錯了. 不過隨著時代變遷, 香港飲食越趨多元化, 可以吃北京填鴨的地方越來越多. 像這天友人介紹下來到這家沙田18聽說填鴨做得相當不錯, 便趁著假期跟友人們一同來試試.這家名叫沙田18的中菜館座落在沙田的凱悅酒店內. 路盲的宅女跟著友人在大學火車站一出轉個彎便來到酒店門口, 路程不過10分鐘非常方便. 來到4樓眼見門面巳非常的光鮮又頗有時代感, 我們假日中午來到, 由於友人一早巳訂了位所以不用等, 眼見餐廳內食客都有7成左右. 走進去沿途見到一個個的開放式廚房, 無論是醬油, 調味料, 甚至是大廚的刀功, 炒功, 全都展示在全透明玻璃窗背後, 一覽無遺. 而餐廳內的座位除了大部份都是4人或六人圓枱, 更有少部份卡位, 地方看起來相當寬敞. 如果天氣好
這家名叫沙田18的中菜館座落在沙田的凱悅酒店內. 路盲的宅女跟著友人在大學火車站一出轉個彎便來到酒店門口, 路程不過10分鐘非常方便. 來到4樓眼見門面巳非常的光鮮又頗有時代感, 我們假日中午來到, 由於友人一早巳訂了位所以不用等, 眼見餐廳內食客都有7成左右. 走進去沿途見到一個個的開放式廚房, 無論是醬油, 調味料, 甚至是大廚的刀功, 炒功, 全都展示在全透明玻璃窗背後, 一覽無遺. 而餐廳內的座位除了大部份都是4人或六人圓枱, 更有少部份卡位, 地方看起來相當寬敞. 如果天氣好, 更可以選擇走到室外陽臺一邊飽嚐美食一邊欣賞風景, 非常寫意舒適.
前菜小吃有准鹽花生跟醃蘿蔔
前者沒什麼特別, 入口幾香脆; 但醃蘿蔔做得很入味, 味道帶點甜, 酸度適中, 吃起來十分爽脆又惹味, 在花生都沒怎麼動過的情況下, 這個醃蘿蔔巳被我們5人清了大半.
經理隨即再拿來了一個小架子, 內裡放了3種調味品.
先來的是傳統荀尖蝦餃王 (HKD$13/隻)
夾起來看蝦餃仍是呈半月形狀, 摺紋也清晰工整, 入口澄麵皮不算好薄但仍是可以接受的程度, 質感帶點煙韌有彈性, 內裡的蝦肉不是一般的小型蝦仁, 而是由頗大的蝦切成的一大顆塞在中間, 吃起來十分爽口彈牙, 不過當中的荀粒不太多, 但也能吃到少許筍香的鮮味. 整體來說個人覺得算是很不錯了, 但餃皮可以再薄一點會更好.
炸兩 (HKD$52)
來到一碟有3條巳切成了九件, 還附上有豉油, 甜醬和麻醬. 看著雪白的腸粉皮跟中間金黃色的油條, 每條都是漲卜卜的, 賣相又的確是比坊間的較漂亮. 這裡的腸粉皮是自家即拉製的, 不過看起來未算好薄身, 但入口仍是十分滑溜帶點米香, 中間的油條炸出來的色水很漂亮, 內裡的麵糰帶著不少空氣感, 可惜咬起來不算很香脆, 感覺有點硬身, 中間也帶了點油膩感. 整體算是OK, 但味道沒看起來的吸引.
鮮蝦蟹籽燒賣 (HKD$13/件)
跟蝦餃一樣, 這裡也可以按人頭計算件數的. 所以上來便是一籠5隻的燒賣. 跟蝦餃同是貴為點心孖寶, 也同樣是重質不重量. 這裡也是做得大小適中, 鮮黃色的薄皮都能緊緊的包裹著每粒燒賣, 不會鬆散或豬肉餡太滿而下陷, 頂部再有一小堆的蟹籽, 賣相巳算是合格有餘. 入口頂層的先是一大顆蝦仁, 肉質帶爽勁而底下的豬肉餡也肥瘦勻稱, 吃起來帶點甘香又油潤, 整體個人來說是同樣達合格好吃的程度了.
脆炸杏汁小玉米包 (HKD$18/件)
平常去飲茶吃得最多的是奶黃包, 叉燒包, 但這裡有的是比較少見的小玉米包. 眾人看到名字都感到十分好奇便點個來試試. 上桌一碟5件, 玉米包炸得金黃, 但有點扁身, 外型很像炸饅頭. 每個的體積不算好大, 普通3-4啖應該可以吃完一件.
拿上手還是有點熱度的, 咬開來外皮帶脆, 中間的包很有厚度不過未見十分鬆軟. 吃了兩口都未見中間有什麼餡, 再大口咬下去, 始見一小堆的淡黃色小玉米蓉, 真的非常少, 仔細嚐一下, 但又吃不出什麼味道, 很淡身, 只帶著輕輕的甜味. 個人感覺小玉米平常多是用來做沙律, 論味道又沒有粟米那麼強, 吃小玉米其實都是貪其那份爽脆口感. 所以現在磨成蓉的話, 味道便很淡, 加上份量又下得少, 杏仁亦輕身帶不起作用, 想不到外形似饅頭, 但內裡的味道亦淡得跟吃饅頭無異.
厚街臘味煎魚餅 (HKD$188)
聽經理說這個魚餅伴上老干媽的豆豉醬吃便最適合. 但當然是先試一口沒加任何調味的, 咬開來中間由鯪魚肉打成的魚膠厚身得來非常彈牙, 魚鮮味十足, 而臘腸切成小粒混在魚餅內, 下得不算好多, 但吃起來仍有一份淡淡的臘味香, 加上魚的鮮味, 兩者味道均勻不會互搶風頭, 配合得相得益彰. 之後再試試加了老干媽豆豉醬, 入口登時多了幾分咸香, 微辛的味道更能突顯魚餅的鮮味, 果然是令人相當滿意.
傳統北京烤填鴨 (HKD$538)
此時侍應再拿來2籠餅皮, 加上一碟京蔥絲和青瓜條. 也有甜醬, 沙糖等調味醬, 但比較特別的是居然會有一碗生蒜泥. 曾吃過的北京填鴨, 君不見會有這種生蒜泥, 友人說可能是解肥膩的. 到底是不是便要一會才知.
先來的是一碟鴨皮
吃完了鴨皮, 師傅再來切了一碟連皮近脾位的鴨肉, 也有一碟沒有皮的鴨胸肉.
而另一碟的是沒有皮的鴨胸肉, 吃起來較乾身, 不過鴨肉味頗濃郁, 但感覺有點鞋口. 個人就不會用來包餅皮吃, 因為怕會過乾. 只點了些甜醬吃還可以. 不過這一碟鴨胸肉明顯比剛剛那2碟的遜色了一點.
這裡北京填鴨有分一食, 兩食或三食, 剛剛吃完了一食, 還有的是生菜片鴨崧和紹菜豆腐鴨骨湯. 不過友人曾吃過湯說水準只是一般, 所以我們只要了前者共兩食就可以了.
生菜片鴨崧 (HKD$138)
吃到這裡其實都飽了7成, 再來便是試試這裡出品的甜品. 不得不提這裡的甜品頗有特色, 坊間較少見, 例如會有山渣奶凍, 涼果椰絲撻, 更有五糧液朱古力味或清補涼, 甚至是加應子雪糕等. 不過這次先小試2款.
腐乳芝士蛋糕 (HKD$58)
花雕話梅雪芭 (HKD$38/球)
茶錢每位HKD$19, 加一後埋單HKD$1460左右, 每位盛惠HKD$292.
食物水準有不錯也有失準的地方, 當中比較有驚喜的是填鴨的那碟皮, 甜品也算新奇味道不錯. 點心質素不算差但某幾款有待改善.
而這裡的侍應服務大致不錯, 不過加水速度較慢, 而且上菜也是較慢. 唯一滿意的是餐廳經理很有禮貌, 例如落單時會給客人一些建議, 或菜色上來時也會介紹一下.
整體感覺環境是非常舒適, 但收費是偏高. 如果你是希望有個寫意的地方吃下填鴨, 這裡也是個不錯的地方.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