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9
11
等级4
538
4
2014-09-20 4114 浏览
來甘飯館吃飯,當然是慕鏞記之名。鏞記除了出名燒鵝外,近年令人記得的,就是一單轟動全城,長達數年的爭產案,過程比戲劇更戲劇化。或者真的是勉強無幸福的,要分裂就分裂吧,大少的一家輸了官司,但並未忘記繼承祖業,於是在今年先後開了甘牌燒鵝及甘飯館兩間店。現在由一間燒鵝變成三間,至少對大眾食客也是好事,兩家人各自為政,拒絕包容,真好。不過,現在兩家人主理的已是第三代,他們關係也並不太差,甘飯館開張時,據說二少家人也來恭賀。如果TVB將整件事拍成電視劇,最後結局一定是兩家人圍埋枱一起吃燒鵝,但現實中似乎不必了,兩家人維持「朋友」關係,可能會更好。說回這間甘飯館,這店由甘家大少之子打理,挖走鏞記幾位大廚來幫拖,著力將鏞記的傳統菜色重現起來,所以這裡都滿載鏞記的縮影,而又因店子細細,感覺更為親民。這晚吃了許多招牌菜色,全都充滿傳統粵菜色彩。兩道前菜:生煎肝腸粉: 潤腸切件放在略煎過的多士上,顯得潤腸份外甜美濃郁。脆皮腩仔: 未必是最靚的腩肉,但炸得金黃香脆,我認為絕對收貨。甘牌燒鵝: 招牌菜怎少得燒鵝,而且全隻上,砌得美,油份充足,肉質肥美,配合的酸梅醬也令鵝肉更添美味,但總覺得欠了些少,我看就是肉質
更多
來甘飯館吃飯,當然是慕鏞記之名。鏞記除了出名燒鵝外,近年令人記得的,就是一單轟動全城,長達數年的爭產案,過程比戲劇更戲劇化。或者真的是勉強無幸福的,要分裂就分裂吧,大少的一家輸了官司,但並未忘記繼承祖業,於是在今年先後開了甘牌燒鵝及甘飯館兩間店。現在由一間燒鵝變成三間,至少對大眾食客也是好事,兩家人各自為政,拒絕包容,真好。不過,現在兩家人主理的已是第三代,他們關係也並不太差,甘飯館開張時,據說二少家人也來恭賀。如果TVB將整件事拍成電視劇,最後結局一定是兩家人圍埋枱一起吃燒鵝,但現實中似乎不必了,兩家人維持「朋友」關係,可能會更好。
5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說回這間甘飯館,這店由甘家大少之子打理,挖走鏞記幾位大廚來幫拖,著力將鏞記的傳統菜色重現起來,所以這裡都滿載鏞記的縮影,而又因店子細細,感覺更為親民。

這晚吃了許多招牌菜色,全都充滿傳統粵菜色彩。

兩道前菜:
生煎肝腸粉: 潤腸切件放在略煎過的多士上,顯得潤腸份外甜美濃郁。
生煎肝腸粉
13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脆皮腩仔: 未必是最靚的腩肉,但炸得金黃香脆,我認為絕對收貨。
脆皮腩仔
9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甘牌燒鵝: 招牌菜怎少得燒鵝,而且全隻上,砌得美,油份充足,肉質肥美,配合的酸梅醬也令鵝肉更添美味,但總覺得欠了些少,我看就是肉質欠了些彈性,鵝皮也欠脆,水準比一般酒家高,但不能算是頂級水準。
甘牌燒鵝
13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甘牌燒鵝
3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窩貼明蝦: 這道傳統菜,記得小時候在酒家是普遍小菜,現在不多見,煮得好就更加少,比起鳳城酒家,這裡做的也較少油份,但同樣香脆。
窩貼明蝦
12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桂花炒魚肚: 很有鑊氣的小菜,蛋花、芽菜、魚肚、香蔥,加起來就是滿載家庭菜味道。
桂花炒魚肚
11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山渣咕嚕肉: 不記得從何時開始,咕嚕肉成為老外來港必點的菜,外國人貪其酸酸甜甜,又易入口,但現時好吃的咕嚕肉並不多,這裡用了傳統手法,以山渣代替菠蘿,醬汁甜得來較有層次,多了一種清香的草藥味。
山渣咕嚕肉
9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老式炆海斑: 平時煮魚,通常會用蒸煮的方式,很少用炆的,其實炆魚才是舊式粵菜做法,醬汁是重點,生抽、老抽加其他配料,令醬汁很濃郁。
老式炆海斑
9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鵝汁炒飯: 上桌時已經聞到陣陣香油味,飯炒得相當恰當,油脂豐富而不會太濕,鵝味並不突出,但飯郤吸收了咸味,更為香口,比起燒鵝,我認為這道炒飯才應該是必點菜。
鵝汁炒飯
7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明白有愛有家在,這店細細地經營,菜色反而更人性化,水準屬於中上之姿。而對於小市民來說,鏞記始終是上等人,又比較多遊客,甘飯館就顯得較為平民及本土化。燒鵝風暴完結,其實沒有勝與敗,兩家都各自找到自己定位,實屬好事。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4-08-25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450 (晚餐)
推介美食
生煎肝腸粉
脆皮腩仔
甘牌燒鵝
窩貼明蝦
桂花炒魚肚
山渣咕嚕肉
老式炆海斑
鵝汁炒飯
等级4
2014-09-20 5594 浏览
一場爭產風暴,導致甘家兄弟反目,大哥甘健成過世之後,原本只此一家,獨一無二的名店「鏞記」更是一分為三,老舖仍然在中環營業,二弟甘焜禮成為話事人,源出一家的甘健成兩位公子則自立門戶,分別開了「甘牌燒鵝」與「甘飯館」兩間食肆,「鏞記」舊日相識,每多慕名尋訪,兩間新店,生意大好,客似雲來。友人與甘家公子相熟,連續兩天設下飯局,廣宴友好,兩日菜單經精心設計,以懷舊手工菜為主。我在第二天到來,十多人一起共餐,一嚐店中佳餚。座中雖非全是酒逢知己的相熟好友,偶有話不投機的陌生之輩,即使你談你的,我說我的,這場晚宴,仍然好生熱鬧。「皮蛋酸薑」出自名店「鏞記」,果然有水準,好吃。「廣東三寶雞」以陳皮和老薑作為材料,加上雞口中含著的小截禾桿草,「廣東三寶」盡在這肉質嫩滑,味道亦佳的「廣東三寶雞」中,這道雞菜式,甚值一試。「黑松露蝦球」松露香氣逼人,蝦球爽口入味又夠大隻,也不錯。「翡翠蟹」是道單聽名字已覺吸引的菜式。原來這名字美麗的小菜歷史甚為悠久,不過現在已沒多少個地方還有這道菜式吃了。「翡翠蟹」所指的翡翠其實是苦瓜,嫩綠青翠的苦瓜片與絲絲已拆蟹肉,綠白交映,無論賣相還是味道,都顯得清新。千呼萬喚的主角「
更多
一場爭產風暴,導致甘家兄弟反目,大哥甘健成過世之後,原本只此一家,獨一無二的名店「鏞記」更是一分為三,老舖仍然在中環營業,二弟甘焜禮成為話事人,源出一家的甘健成兩位公子則自立門戶,分別開了「甘牌燒鵝」與「甘飯館」兩間食肆,「鏞記」舊日相識,每多慕名尋訪,兩間新店,生意大好,客似雲來。
6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友人與甘家公子相熟,連續兩天設下飯局,廣宴友好,兩日菜單經精心設計,以懷舊手工菜為主。我在第二天到來,十多人一起共餐,一嚐店中佳餚。座中雖非全是酒逢知己的相熟好友,偶有話不投機的陌生之輩,即使你談你的,我說我的,這場晚宴,仍然好生熱鬧。

皮蛋酸薑」出自名店「鏞記」,果然有水準,好吃。
3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廣東三寶雞」以陳皮和老薑作為材料,加上雞口中含著的小截禾桿草,「廣東三寶」盡在這肉質嫩滑,味道亦佳的「廣東三寶雞」中,這道雞菜式,甚值一試。
5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黑松露蝦球」松露香氣逼人,蝦球爽口入味又夠大隻,也不錯。
2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翡翠蟹」是道單聽名字已覺吸引的菜式。原來這名字美麗的小菜歷史甚為悠久,不過現在已沒多少個地方還有這道菜式吃了。「翡翠蟹」所指的翡翠其實是苦瓜,嫩綠青翠的苦瓜片與絲絲已拆蟹肉,綠白交映,無論賣相還是味道,都顯得清新。
148 浏览
2 赞好
0 留言
千呼萬喚的主角「甘牌燒鵝」終於出場。這夜的燒鵝雖然稍嫌汁多了點,皮也未夠脆,但鵝肉軟嫩,肉味也好,仍不失為一道水準挺佳的燒鵝,金牌或許談不上,銀牌或銅牌還是可以拿到的。
2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鬼馬牛肉」這傳統廣東菜式,現已幾乎絕跡於各大酒樓食肆中,這夜得嚐,實在難得。這菜式所指的「鬼馬」,「」是「油炸鬼」、「」是馬蹄,以這兩種材料加上牛肉炒成的小菜,口感豐富,配搭新鮮,香脆的油炸鬼、爽口的馬蹄與軟熟的牛肉混在一起,感覺都幾好呢!
2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砵酒桶蠔」大隻、肥美、甘香、惹味,味道無疑是濃烈了點,但好味,自己都幾喜歡。
51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五秀素炒」以傳統的泮塘五秀 ---- 藕片、西芹、馬蹄、木耳與鮮百合快炒而成,色澤豐富,五彩紛陳,清爽健康。
2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大馬站煲」又是另一傳統名菜,這以豆腐和火腩兩種男人的浪漫為主要材料,加上味道鮮鹹濃郁的蝦醬為佐料製成的煲仔菜,香濃極了。也許,對崇尚健康清淡的人來說,這菜式可能濃郁得有點過份,但對於愛吃濃味菜式的人來說,這經典「大馬站煲」絕對能令人再三回味。
1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陳皮絲炒河」材料簡單,特別,不但我自己未曾吃過,相信很多人也不曾吃過。這單以陳皮絲、韭黃與芽菜為材料的炒河,味道清淡,一改炒河一向給人油膩的感覺。在吃過濃郁的「大馬站煲」後,這清淡而特別的「陳皮絲炒河」可是相當合適的。要是始終覺得它稍為清淡的話,也不要緊,店中有眾口皆碑的「余均益辣椒醬」可供客人用作調味之用。加上了香辣宜人的「余均益辣椒醬」後的炒河粉,又是另一番刺激醒胃的滋味。
87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最後還有「陳皮紅豆沙」,吃過這甜美而不太膩的這經典中式甜品,時候已不早了,這甘牌飯局也已到了結束的時候。工夫扎實的懷舊菜,確有它動人的地方。
30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用餐时段
晚餐
推介美食
  • 皮蛋酸薑
  • 廣東三寶雞
  • 甘牌燒鵝
  • 砵酒桶蠔
等级4
146
0
2014-09-17 4121 浏览
小時候,爸媽愛帶我去鏞記吃燒鵝和皮蛋酸薑,那種味道現在還很深印象。現在少去了堂食,但也會外賣燒鵝回家孝敬他們。得知甘家爭產風波後,其中一位於天后開了新店,名叫甘飯舘,特意帶爸媽棒場一下。甘飯館位於橫巷的水星街,店子小,大概十枱左右,走家庭式菜舘路線。開車去,泊在路邊就可以了。皮蛋酸薑($10/客)-坐下已經送上,同是鏞記的供應商,皮蛋甘香流心,沒半點搶喉,夾著酸薑絕對一流好吃!金牌燒鵝($2xx/半只)(價錢不太記得)-價錢跟鏞記差不多,燒鵝色澤油亮,鵝肉入味,皮脂適中,果然是鏞記班底!花膠冬菇燉豬展($2xx) -一盅分6小碗,燉湯沒有什麼特別。薑蔥生蠔煲($198)-一煲四大隻,生蠔新鮮,薑蔥惹味。蒸頭腩($238)-這個沒有大問題,反正媽媽都會做的菜。雜菜粉絲煲-蝦乾有爆香過,所以份外香口。鵝汁抄飯-部長推介,以鵝汁及加了鵝肉炒飯,不太咸,但沒有特別鵝味,不過不失。基本上,我只可打"OK"作評分。燒鵝和皮蛋酸薑算保持了鏞記水準,但其他菜式真的很一般也失望,與一般酒家出品差不多,碟頭份量也比較少,但說到價錢,平均每款小菜也百多二百元起。想走中高檔路線,除了藉鏞記和甘氐名稱外,品質也
更多

小時候,爸媽愛帶我去鏞記吃燒鵝和皮蛋酸薑,那種味道現在還很深印象。現在少去了堂食,但也會外賣燒鵝回家孝敬他們。

得知甘家爭產風波後,其中一位於天后開了新店,名叫甘飯舘,特意帶爸媽棒場一下。
3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甘飯館位於橫巷的水星街,店子小,大概十枱左右,走家庭式菜舘路線。

開車去,泊在路邊就可以了。
3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皮蛋酸薑($10/客)-坐下已經送上,同是鏞記的供應商,皮蛋甘香流心,沒半點搶喉,夾著酸薑絕對一流好吃!

金牌燒鵝($2xx/半只)(價錢不太記得)-價錢跟鏞記差不多,燒鵝色澤油亮,鵝肉入味,皮脂適中,果然是鏞記班底!
3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花膠冬菇燉豬展($2xx) -一盅分6小碗,燉湯沒有什麼特別。
3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薑蔥生蠔煲($198)-一煲四大隻,生蠔新鮮,薑蔥惹味。
20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蒸頭腩($238)-這個沒有大問題,反正媽媽都會做的菜。
1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雜菜粉絲煲-蝦乾有爆香過,所以份外香口。
14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鵝汁抄飯-部長推介,以鵝汁及加了鵝肉炒飯,不太咸,但沒有特別鵝味,不過不失。

基本上,我只可打"OK"作評分。

燒鵝和皮蛋酸薑算保持了鏞記水準,但其他菜式真的很一般也失望,與一般酒家出品差不多,碟頭份量也比較少,但說到價錢,平均每款小菜也百多二百元起。

想走中高檔路線,除了藉鏞記和甘氐名稱外,品質也很重要,要不,只會像我一樣的,只試過一次就算了!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4-09-16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280 (晚餐)
等级4
2014-09-15 6158 浏览
近月,兩間以「甘」字起首的小店開張,吸引了不少人及傳媒的注意。一家是灣仔的「甘牌燒鵝」,另一家是天后的「甘飯館」。兩家小店,源出中環鏞記,分別由第三代傳人甘崇轅及甘崇軒主理。背後故事,不在此詳述。話說,早早就得知甘飯館快將開業的消息,在友人協助之下,直到最近才如願一試。無他,慕名者,又豈止我們? 甘飯館位於天后木星街。這條小小的橫街,向來並不熱鬧。飯局那夜,一家小店外等著十來人,不用說,必然是甘飯館所在。店子小小,約可容納五十人,店內裝潢沒有大的雕琢,但金色的主調搭上一些精緻的燈具、瓷器、擺飾,尚算雅緻。坐下不久,首先送來一道招牌皮蛋酸薑。皮蛋可謂晶瑩剔透,半熔的溏心甘香可口,沒有苦澀味,水準不俗。 接下來是前菜兩味。脆皮腩仔肥瘦比例約一對二,皮脆肉香,不自覺吃完一塊又一塊。而生煎肝腸也是邪惡的東西,肝腸入口腍香,味道非常濃郁。吃完這兩道菜,卡路里不知又增加了多少了。 鏞記既以燒鵝馳名,沒吃過甘牌燒鵝,就像沒吃過甘飯館吧?燒鵝很入味,也很肥美,雞脾肉質頗嫩滑,但雞胸位置的口感就比較弱了。水準不是差,但既然抱著殷切的期望而來,也就換來一點點失望了。 窩貼明蝦,亦即是「蝦多士」。跟香港大學
更多
近月,兩間以「甘」字起首的小店開張,吸引了不少人及傳媒的注意。一家是灣仔的「甘牌燒鵝」,另一家是天后的「甘飯館」。兩家小店,源出中環鏞記,分別由第三代傳人甘崇轅及甘崇軒主理。

背後故事,不在此詳述。話說,早早就得知甘飯館快將開業的消息,在友人協助之下,直到最近才如願一試。無他,慕名者,又豈止我們?
7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甘飯館位於天后木星街。這條小小的橫街,向來並不熱鬧。飯局那夜,一家小店外等著十來人,不用說,必然是甘飯館所在。店子小小,約可容納五十人,店內裝潢沒有大的雕琢,但金色的主調搭上一些精緻的燈具、瓷器、擺飾,尚算雅緻。

坐下不久,首先送來一道招牌皮蛋酸薑。皮蛋可謂晶瑩剔透,半熔的溏心甘香可口,沒有苦澀味,水準不俗。
皮蛋酸薑
50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接下來是前菜兩味。脆皮腩仔肥瘦比例約一對二,皮脆肉香,不自覺吃完一塊又一塊。而生煎肝腸也是邪惡的東西,肝腸入口腍香,味道非常濃郁。吃完這兩道菜,卡路里不知又增加了多少了。
脆皮腩仔
7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生煎肝腸
13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鏞記既以燒鵝馳名,沒吃過甘牌燒鵝,就像沒吃過甘飯館吧?燒鵝很入味,也很肥美,雞脾肉質頗嫩滑,但雞胸位置的口感就比較弱了。水準不是差,但既然抱著殷切的期望而來,也就換來一點點失望了。
甘牌燒鵝
4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窩貼明蝦,亦即是「蝦多士」。跟香港大學校友會的名物蝦多士相比,外觀上沒有了美麗的鳳尾,品質卻有過之而無不及。蝦肉豐富彈牙,而多士部份的酥脆程度,更明顯優勝。
窩貼明蝦
11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紅燒玉蘭是一道老菜色。以芥蘭打底,喜歡它入口爽甜不韌;上面舖了肉絲、冬菇絲、甘筍絲,香濃的茨汁調得不錯。簡簡單單,最適合撈白飯同吃吧。
紅燒玉蘭
3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桂花炒魚肚是五十年代的懷舊菜。以魚肚、蛋、乾瑤柱、芽菜等拌勻同炒,略為乾身,但蛋香、瑤柱香,加上芽菜的爽快咬感,總體感覺還是討好的。
桂花炒魚肚
3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然後這一道山渣咕嚕肉,就給了我驚喜。不用菠蘿,改用山渣、酸薑等調味,汁的濃度剛好,甜度為主不會太甜。初嚐第一塊,發覺肉質嫩滑無比而且多汁,留下了深刻印象,非常吸引。但是,缺點還是有的,就是皮不脆。
山渣咕嚕肉
11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老式炆海斑的做法,是將炸起的海斑,加入蒜子、枝竹、火腩去炆。魚肉保持軟滑、不乾身,沾一沾汁液來吃,頗為惹味。因為喜愛吃枝竹,所以也不放過。不過,作為配角的枝竹和火腩,已失去了色彩,還是吃吃魚肉就好。
老式炆海斑
4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菜都上齊了,最後來一鍋鵝汁炒飯。每粒飯都汲收了鵝汁的鮮味,加上飯粒炒得香口分明,濕潤度適中,配合菇粒、芥蘭粒、鵝肉粒的口感……嗯,很喜歡。雖然有點飽,還是吃了兩碗。
鵝汁炒飯
8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是日甜品陳皮紅豆沙。香甜而味濃,具陣陣陳皮的清幽,紅豆粒分明有咬口。以此為晚宴總結,很不錯。
陳皮紅豆沙
4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小評:

甘飯館給我們的印象是正面的,菜色有水準。不過,若抱著期望而來,至少這一次我們沒找到驚喜。或許最大的原因是,作為最引頸以待的甘牌燒鵝,沒有帶給我們預期的水準。總覺得,這一夜我們帶著一份遺憾離開。

平心而論,如果平日想找一家水準有保證的飯館,跟家人朋友吃飯,甘飯館是值得考慮的。不過,不會是 booking 排得滿滿的近期。
题外话/补充资料: By Simon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等候时间
5 分钟 (堂食)
用餐时段
晚餐
推介美食
脆皮腩仔
生煎肝腸
窩貼明蝦
山渣咕嚕肉
鵝汁炒飯
等级4
甘氏清盤風波已告一段落,然主審法官「二少贏了,鏞記卻輸了」的一句話,至今仍言猶在耳。大少的兩位公子,退出鏞記,重新出發,另起爐灶,締造屬於自己的舞台,創造另一個傳奇故事。小妹上次拜訪了灣仔的「甘牌燒鵝」,是晚,則於天后的「甘飯館」嚐新。開業至今,門庭若市,一桌難求。友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搶得一張枱。然而,要九點才可入內用餐。 甘飯館沒有金碧輝煌、華麗耀眼的裝潢,以簡單實用為主。店內座位也不過六十迺迪,頗為擠迫,走平民街坊路線,除了主打的金牌燒鵝外,主要烹調傳統粵菜和懷舊家常小菜,是普通的小菜館,與走高檔路線的鏞記明顯是截然不同的。九點,店內仍是座無虛席的,沒有訂枱的人不免要叫閉門羹了。座上客,以一家大細,或夫婦情侶兩人為主。大家挨頭挨肩地坐著,大聲講,盡情笑。筷子此起彼落,你一言我一語地閒話家常。笑聲笑聲,滿載溫馨。甘飯館,頗有家的感覺。主菜未到,先上一客招牌小食皮蛋酸薑,溏心皮蛋水汪汪的,蛋黃濃稠且帶黏,蛋白晶瑩剔透且軟滑香濃;自行調配的酸薑,酸味較淡並不嗆喉,更能吃出薑味,一併放入口中,酸甜軟滑集於一口,甚有水準。廣東三寶雞也不甘後人,率先登場。據聞,此道菜式乃甘家大少的獨門菜
更多
甘氏清盤風波已告一段落,然主審法官「二少贏了,鏞記卻輸了」的一句話,至今仍言猶在耳。大少的兩位公子,退出鏞記,重新出發,另起爐灶,締造屬於自己的舞台,創造另一個傳奇故事。小妹上次拜訪了灣仔的「甘牌燒鵝」,是晚,則於天后的「甘飯館」嚐新。開業至今,門庭若市,一桌難求。友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搶得一張枱。然而,要九點才可入內用餐。


甘飯館沒有金碧輝煌、華麗耀眼的裝潢,以簡單實用為主。店內座位也不過六十迺迪,頗為擠迫,走平民街坊路線,除了主打的金牌燒鵝外,主要烹調傳統粵菜和懷舊家常小菜,是普通的小菜館,與走高檔路線的鏞記明顯是截然不同的。
139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8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4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九點,店內仍是座無虛席的,沒有訂枱的人不免要叫閉門羹了。座上客,以一家大細,或夫婦情侶兩人為主。大家挨頭挨肩地坐著,大聲講,盡情笑。筷子此起彼落,你一言我一語地閒話家常。笑聲笑聲,滿載溫馨。甘飯館,頗有家的感覺。
17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主菜未到,先上一客招牌小食皮蛋酸薑,溏心皮蛋水汪汪的,蛋黃濃稠且帶黏,蛋白晶瑩剔透且軟滑香濃;自行調配的酸薑,酸味較淡並不嗆喉,更能吃出薑味,一併放入口中,酸甜軟滑集於一口,甚有水準。
2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0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廣東三寶雞也不甘後人,率先登場。據聞,此道菜式乃甘家大少的獨門菜式,先以廣東三寶 -陳皮、老薑、禾稈草熬成湯汁,再把冰鮮雞浸熟而成。三寶雞入口極為香嫩美味,皮滑肉嫩脂脂肪不多,盡吸三寶湯汁的精髓,雞肉中滲出淡淡的陳皮果香、薑香和禾稈草之獨特味道,層次極為豐富,教人食指大動。有趣的是,店家特意以三寶作伴碟點綴之用,讓食客不但嚐其味,也可見其貌。一件雞肉連雞皮,加一塊薑片、一片陳皮,以及一片雞蛋同吃,絲毫沒有半點肥膩之感,煞是滋味和過癮﹗雖以冰鮮雞入饌,然味道肉質均是上佳水準,蠻有驚喜的懷舊之作,誠意推介。
2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黑松露蝦球乃一以香味和口感取勝之創新菜式,以矜貴的黑松露入饌,似乎是近年大勢所趨。然而,大廚的炒功不俗,黑松露芳香撲鼻,然不會過份地強悍霸道,只是克盡本份,散發獨有的香氣,絕對不會喧賓奪主,奪去主角蝦球的鋒芒。與此同時,蝦球也表現得甚為稱職,絕非毫不中用的「阿斗」。蝦球個子如一個個小拳頭,咬下極為鮮爽彈牙,沾上黑松露的芳香,再拌上鮮爽西芹紅蘿蔔同吃,豈有難吃的道理﹗
4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翡翠蟹,取名繞富詩情畫意,惹人無限的遐想。是的,甘家大少和後人不但精於吃,也甚有文化修養。一道簡單味鮮的涼瓜蟹肉,賦予其別緻的名稱,身價也一下子飛升百倍。翻查資料,始知翡翠蟹乃懷舊小菜也。《美味求真》詳細地記述了「翡翠蟹」的烹調方法:「將蟹蒸熟,拆肉。用西園苦瓜去淨囊,切馬耳,用鹽揸過去苦水,同些香信(菇類中低級品種)下油鍋,先炒熟小菜,後下蟹肉,並縴頭兜勻即上碟,味清爽甜,夏天菜也。」

誠然,翡翠蟹確是炎炎夏日的一道合時令的小菜,有清熱解毒之效。小妹素來怕涼瓜與生俱來陣苦味,故一向都避之則吉。小店的涼瓜入口不太苦澀,質感爽脆鮮嫩,伴著鮮甜味美的蟹肉,清爽中,頗有甜盡甘來之極致口感,蠻好吃的。
3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鎮店之寶金牌燒鵝在千呼萬擁下,拖著不慌不忙的步伐,姍姍來遲。只見已被斬件的燒鵝,悠閒地躺在一灘油膩膩且的醬汁中,好像在湖中暢游般。然而,甫見其偏黝黑的色澤,以及滿佈鵝汁的身軀,小妹已心知不妙也。果然,肥瘦適中的燒鵝明顯因放涼了,面層凝結了一小薄層的油脂;鵝皮放涼且浸在鵝汁中,雖盡吸精華,然失卻了香脆可口的質感;鵝肉也明顯沒有如三寶雞般嬌嫩細緻的肉質,幸而脂肪不多,入口不會太肥膩,且肉汁頗為豐沛,肉味濃郁且夠晒入味,根本毋須蘸上酸梅醬伴吃。

相對而言,甘牌燒鵝炮製的燒鵝更勝一籌。據聞,是由於廚房硬件未能配合所致。雖感無奈,然只能接受現實。小妹至今,仍念念不忘甘牌燒鵝那隻金黃皮脆肉嫩的燒鵝髀也……
3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鬼馬牛肉是流行一時的傳統小菜,「鬼」是指油炸鬼,「馬」是指馬蹄,伴入牛肉片先走油後快炒而成。「鬼馬」一詞乃港式諧音詞彙,意解「有趣」,充滿本港地道色彩,也體現了香港人勇於嘗試和創新的精神。不然,豈會以油炸鬼和馬蹄入饌炒牛肉呢?


這道菜既有牛肉的鬆軟嫩滑(據友人所言),油炸鬼的香脆可口,以及馬蹄的爽脆清甜,乃一道色香味俱全,且集酥、脆、嫩三種口感於一口的的家常小菜。有幸一嚐,於願足已﹗
3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砵酒桶蠔以瓦煲盛載,甫打開蓋子,發出「沙沙」的聲響,酒味香氣蜂擁而至,未食已經羸了一半﹗桶蠔不單只外表碩大,肉質也肥美飽滿多汁,伴以陣陣芳郁的酒香,煞是誘人﹗調味也恰到好處,提鮮提味之餘,絲毫不會奪去蠔本身的鮮甜味。一口咬下,沾上薄薄炸漿的蠔入口啖啖肉,甘香鮮美,墊底的洋蔥更是精髓所在,惜小妹不太好洋蔥,故只挾了一條伴吃。
4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燒鵝、鬼馬牛肉和砵酒桶蠔均是濃味之小菜,是時候清清味蕾,為品嚐下一道小菜作準備。來一碟清爽而輕盈的五秀素炒就最適合不過了。所謂的「五秀」,即鮮甜爽口清脆的藕片、馬蹄、西芹、鮮百合和木耳等口感絕佳,且營養值價甚高的食材,女士必愛﹗
4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下一道小菜大馬站煲又是一道經典傳統小炒,小妹也是「久聞其名,未嚐其味」也。是晚,一次過可嚐盡多款的懷舊美食,真的十分多謝F哥了﹗


大馬站煲即「蝦醬火腩豆腐煲」,是年老廣東人熟悉的煲仔菜,據聞也是煲仔菜之始。相傳清朝兩廣總督張之洞巡行至大馬站,被路旁大排檔傳出的香濃鹹蝦味所吸引,派侍從去問是何物。人家以為是問這處是何地,便回答「大馬站」,因此這道菜式便稱為「大馬站煲」。

大馬站煲先將火腩切條狀,在鍋上爆油後,加入薑片和蝦醬同爆,最後加上豆腐和韮菜再煮,原煲上桌。肥瘦適中的火腩入口甚為味濃豐腴,外香內嫩的豆腐也盡吸蝦醬的鹹鮮,超級濃香鹹鮮惹味,用來下飯或送酒絕對一流。難怪人們都說重油厚味的火腩煲是男人的浪漫,是的,主張清淡健康的女人未必會喜歡或欣賞這一道重口味的小菜。
3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炒河吃得多,然僅以陳皮和芽菜炒河,還是第一次。陳皮絲炒河中的河粉炒得乾爽而不膩,條條分明,可見火喉掌握極為準繩。炒河粉調味偏淡,只有陣陣若隱若現的陳皮香。是大廚失手?非也。乃有意為之也。陳皮絲炒河的精髓除了清爽的炒河和回甘的陳皮絲外,「余均益辣醬」乃這道菜另一靈魂所在也。

余均益辣椒醬始創於1922年,是一間又舊又小的醬廠,九十多年來只做兩款醬料 - 辣椒醬及豉椒醬,尤以辣椒醬做得較為出色。其他醬廠所做的辣椒醬,通常是較鹹,或是較辣,余均益卻能把兩味做得平衡,除此之外更有一種酸味,這是其獨特之處。吃炒河時,伴入適量辣鹹酸味適中的余均益辣醬,無疑能讓炒河的味道提升到另一層次。
4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陳皮紅豆沙的出場,為曲終人散拉下了謝幕。煲至起沙的紅豆沙味濃且富豆香,入口帶陣陣陳皮的幽香,碩大的紅豆粒也煲得夠香滑軟綿,且具咬口,足料之佳作 。惜,胃頂肚撐,未能全碗吃下。
2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7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4-08-26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450 (晚餐)
等级4
2014-08-31 6361 浏览
近年來很多有名氣的飯館和餐店都牽起排隊的熱潮, 人人都爭着要朝聖, 閒閒地都要排上兩三小時, 有些還未開門就有一條長人龍在等候, 真誇張!! 對我而言, 要浪費時間排隊, 我寧願不試, 除非真的吸引得難以抵擋, 甘飯館就是其中一間, 但幸兒這裏有訂座服務, 但現在訂座已排到十月後才有, 而今晚亦要九時才有位, 其實我很少那麼晚才開飯, 但它真的吸引得不能放棄, 決要前來一試。飯館內外裝修和擺設都與店名互相呼應, 真是名副其實的“金”飯館。全間飯館都金碧輝煌, 外面開着金黃色的燈光, 而大大的店名招牌亦是以金黃色燈製成, 正正放在飯館正中央, 在漆黑的街頭上特別搶光奪目, 貴氣十足。外面的窗櫃放了陳年的茶餅和一隻以鐵絲網結成燒鵝, 相當有代表性。內裏掛了雕花的牆上壁燈和瓷碟, 還有通花的長筒型吊燈, 及舖了金色的枱布枱子, 同樣金光閃閃, 擺設簡單而不浮誇, 郤有高貴優雅的感覺, 很有氣派。飯館地方不算大, 只有六張十二人圓枱, 兩張四人卡位枱, 位與位有點狹窄, 大家都要親密一點, 但滿有氣氛且熱鬧。眼見入夜還有不少人等位, 其實生意不錯, 如果地方大一點, 那麼更多食客可受惠。大家安
更多
近年來很多有名氣的飯館和餐店都牽起排隊的熱潮, 人人都爭着要朝聖, 閒閒地都要排上兩三小時, 有些還未開門就有一條長人龍在等候, 真誇張!! 對我而言, 要浪費時間排隊, 我寧願不試, 除非真的吸引得難以抵擋, 甘飯館就是其中一間, 但幸兒這裏有訂座服務, 但現在訂座已排到十月後才有, 而今晚亦要九時才有位, 其實我很少那麼晚才開飯, 但它真的吸引得不能放棄, 決要前來一試。
5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5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4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飯館內外裝修和擺設都與店名互相呼應, 真是名副其實的“金”飯館。全間飯館都金碧輝煌, 外面開着金黃色的燈光, 而大大的店名招牌亦是以金黃色燈製成, 正正放在飯館正中央, 在漆黑的街頭上特別搶光奪目, 貴氣十足。外面的窗櫃放了陳年的茶餅和一隻以鐵絲網結成燒鵝, 相當有代表性。
6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9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內裏掛了雕花的牆上壁燈和瓷碟, 還有通花的長筒型吊燈, 及舖了金色的枱布枱子, 同樣金光閃閃, 擺設簡單而不浮誇, 郤有高貴優雅的感覺, 很有氣派。飯館地方不算大, 只有六張十二人圓枱, 兩張四人卡位枱, 位與位有點狹窄, 大家都要親密一點, 但滿有氣氛且熱鬧。眼見入夜還有不少人等位, 其實生意不錯, 如果地方大一點, 那麼更多食客可受惠。
子薑皮蛋
11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大家安坐了不久便送上熱茶和一款小食。還記得小時候最不喜歡吃這碟子薑皮蛋, 皆因怕子薑的辣, 亦討厭皮蛋澀味, 但現在郤覺得挺美味, 是否年紀老了, 口味都轉了……每隻開半的皮蛋體積不小, 中間放滿粉紅色的子薑片, 擺設得尤如一朵花兒。隻隻皮蛋外層晶瑩呈半透明, 口感爽滑, 蛋黃半凝固而帶點黏軟, 是可口的溏心皮蛋。若然淨食皮蛋, 感覺會較飽滯和黏喉, 但用了微酸微辣的子薑夾着一同進食, 兩者相遇便產生另一種效應, 完全除去飽滯感, 味道美味, 難怪它們是絶配!
廣東三寶雞
110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4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文房四寶我就知, 廣東三寶就不懂是什麼, 真的失禮!! 原來是陳皮、老薑和禾桿草, 以前很多廣東人家庭喜歡用禾桿草配上陳皮, 老薑來烹調肉類食物,所以把陳皮、老薑和禾桿草合稱廣東三寶。這道廣東三寶雞擺設精緻用心, 原隻雞斬件砌回原狀, 雞咀含着一束禾桿草, 碟旁放了薄片長方形的陳皮, 還有雞蛋、芫茜紅辣椒相伴, 色彩繽紛, 令人胃口大開。
以廣東三寶煮成湯汁浸雞, 雞件入味之餘, 肉質極至嫩滑, 湯汁呈半透明而帶點杰身, 緊緊扣住雞件, 再加入甘香的陳皮絲, 相當美味, 還試試將薑片和陳皮片與雞件一同進食, 又另一番風味, 推介之選!
甘牌燒鵝
2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登登登登, 期待已久的甘牌燒鵝終於出場! 同樣原隻肥鵝斬件砌回原狀, 鵝頭朝朝翹起, 活靈活現。外皮燒至深棗紅色, 皮脆甘香, 一咬下去時鵝油隨即四散口腔, 相當滋味! 所拌的鵝汁芡較為濃杰, 鵝肉雖入味, 但可惜肉質非想像中嫩滑, 有點乾身和結實。
黑松露蝦球
152 浏览
2 赞好
0 留言
2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雖然這道黑松露蝦球看似是簡簡單單小炒, 但味道和口感都令人再三回味。以清新的西芹、爽口的菇片、爽甜的洋蔥甘荀拌炒大大隻的蝦仁, 所有配料均充滿黑松露醬的濃郁香味, 相當美味! 最欣賞是雖每隻大蝦仁均沾上黑松露醬, 但卻沒有被香濃的黑松露蓋過蝦的鮮味, 加上呈半透亮白的蝦肉超級爽口彈牙, 整體味道和口感都一流, 正!
翡翠蟹
136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2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喜歡在菜式未上枱之前幻想一下它的樣子, 還擔心是翠綠的蔥段爆炸原隻蟹, 幸兒……原來是一道極之方便進食的翡翠蟹。蟹拆骨起肉以青翠的涼瓜同炒, 啖啖雪白色的蟹肉味道鮮而帶點鹹, 但與爽脆而微苦的涼瓜一起進食, 配起來剛好, 挺不錯!
鬼馬牛肉
13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正在思量這款鬼馬牛肉有什麼鬼馬之處, 用了什麼鬼馬的食材配牛肉呢? 好友一估就估中是油炸鬼, 我從來都沒有想過以此配搭製成一道菜式, 她真聰明。
大大件斜切的油炸鬼炸至黃金, 咬下時啖啖卜卜聲, 極之脆口; 而牛肉夾雜筋位, 嫩滑中帶點咬口, 亦滿有牛肉味, 再以爽甜多汁的馬蹄、爽身的冬菇、清新的甘荀西芹拌炒, 是一道配搭特別而味道不錯的菜式。
五秀素炒
3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品嚐了數款肉類菜式後, 來一道清新的五秀素炒, 相信五秀主要是指百合、木耳、蓮藕、馬蹄、西芹, 還加入一些甘荀片作點綴, 為這道小菜增添色彩。百合甜美、木耳爽身、蓮藕脆口、馬蹄爽甜, 再加上西芹清新, 口感豐富, 這五款均是有益健康的食材, 合我心水, 只是略嫌較為油光亮澤。
大馬站煲
13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40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未見其樣先聞其味, 亦能聽其聲! 霧着熱煙的大馬站煲傳來響亮的吱吱聲, 可知其熱度十足, 上枱時濃郁的香味直湧鼻子, 惹味得令人馬上垂涎三沢。色澤和味道濃烈的大馬站煲內含外稍硬內白滑的炸豆腐、肉質略為硬身的火腩、獨特味道的韮菜及菇味十足的冬菇片, 以鹹香的蝦醬烹調而成, 味道濃郁惹味, 但略嫌過重口味, 味道偏鹹。
砵酒桶蠔
12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4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同樣未見其樣先聽其聲, 熱辣辣吱吱聲, 是全晚我最喜愛的一道菜式砵酒桶蠔。每隻桶蠔體積大得驚人, 差不多有我的2/3隻手掌大小, 外層黃金, 蠔邊位炸得香脆, 肉厚而超級肥美, 鮮味而多肉汁, 味道烹調剛好, 不會過於味濃, 真的滋味滿分, 令我吃得滿足, 推介!再推介!
陳皮絲炒河
5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40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從未吃過以陳皮絲炒河粉, 絲絲陳皮切得幼細, 滿有陳皮甘香, 但河粉未能吸收其香味。河粉炒得不算乾身, 有部份黏成一餅, 但幸兒並不油膩, 吃時拌入辣度十足的余均益辣椒醬, 增添另一番風味。
陳皮紅豆沙
9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6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吃中菜配傳統的中式糖水, 最適合不過, 故壓軸是送上一碗既滋潤又補血的陳皮紅豆沙。深棗紅色的紅豆沙, 用料十足, 滿滿都紅豆, 煲得火喉剛好, 紅豆起沙而腍綿, 雖不見陳皮, 但陳皮的甘香味已完完全全滲入紅豆沙內, 而且甜度剛好, 不會過於甜流, 若然可再加入百合則更完美。

------------------------------
2632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雖然這頓飯來得有點夜, 但吃得令我相當滿足, 值得!值得! 臨走時慣性回望食店一眼, 取店為“甘飯館”, 真的很匹配, 不論環境裝飾、地方擺設、菜色用料, 甚至細緻至菜簿, 都給人“叮”一聲, 閃耀發亮, 不得不說 "金光閃閃匯聚甘飯館", 期望飯館長久留存, 待我六七十歲時(還有排呀!!)仍可品嚐它的招牌菜, 不過, 不知到時還有沒有牙力把鵝脾肉撕下來!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4-08-26
等候时间
15 分钟 (堂食)
人均消费
$450 (晚餐)
推介美食
子薑皮蛋
廣東三寶雞
黑松露蝦球
翡翠蟹
鬼馬牛肉
砵酒桶蠔
陳皮紅豆沙
等级4
2014-08-30 5316 浏览
「鏞記酒家」在香港可說是一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食肆,店裡除了有必吃的心水靚鵝外,當然還有不少令人回味的經典粵菜。不過如果愛吃「鏞記」燒鵝,但又唔想跑上中環的話,其實現在天后也有一個不錯的選擇。相信大家一定已經猜到,對,所說的就是由「鏞記」甘氏第三代所開設的粵式小菜館「甘飯館」。座落於天后水星街的「甘飯館」,裝潢一派街坊格局,店子地方唔大,而且座位也不太多,估計就算擺放全部為 12 人桌的話,亦頂多只可坐 50 餘人左右。很喜歡門外櫥窗這隻以鐵線扭成的燒鵝,既有心思又符合飯館的主題。店內陳設簡潔明亮,完全沒甚麼花巧裝飾,充滿平民風味。至於菜式方面,除了主打的金牌燒鵝外,據說其餘大部分都是傳統粵菜及懷舊家常菜,當然還有一些坊間難得一見的獨門菜式喇!人齊後先來品嚐這碟招牌小食皮蛋酸薑,輕咬一口,蛋黃濃稠黏牙,帶有溏心,而蛋白亦晶亮剔透、軟滑香濃,配上自家調配、吃起來脆嫩無渣的醃漬子薑,酸甜醒胃,perfect match。接著登場的廣東三寶雞,據說成品是先以廣東三寶,即陳皮、老薑、禾稈草熬成湯汁,再把雞隻浸熟而成。哦,明白,難怪雞件面頭鋪著一絲絲陳皮、而雞頭更銜著一小撮禾稈草喇。挾起一件品
更多
7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70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鏞記酒家」在香港可說是一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食肆,店裡除了有必吃的心水靚鵝外,當然還有不少令人回味的經典粵菜。不過如果愛吃「鏞記」燒鵝,但又唔想跑上中環的話,其實現在天后也有一個不錯的選擇。相信大家一定已經猜到,對,所說的就是由「鏞記」甘氏第三代所開設的粵式小菜館「甘飯館」。
3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座落於天后水星街的「甘飯館」,裝潢一派街坊格局,店子地方唔大,而且座位也不太多,估計就算擺放全部為 12 人桌的話,亦頂多只可坐 50 餘人左右。
50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很喜歡門外櫥窗這隻以鐵線扭成的燒鵝,既有心思又符合飯館的主題。
2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店內陳設簡潔明亮,完全沒甚麼花巧裝飾,充滿平民風味。至於菜式方面,除了主打的金牌燒鵝外,據說其餘大部分都是傳統粵菜及懷舊家常菜,當然還有一些坊間難得一見的獨門菜式喇!
2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人齊後先來品嚐這碟招牌小食皮蛋酸薑,輕咬一口,蛋黃濃稠黏牙,帶有溏心,而蛋白亦晶亮剔透、軟滑香濃,配上自家調配、吃起來脆嫩無渣的醃漬子薑,酸甜醒胃,perfect match。
2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接著登場的廣東三寶雞,據說成品是先以廣東三寶,即陳皮、老薑、禾稈草熬成湯汁,再把雞隻浸熟而成。哦,明白,難怪雞件面頭鋪著一絲絲陳皮、而雞頭更銜著一小撮禾稈草喇。挾起一件品嚐,雞肉滑嫩可口,帶陣陣陳皮的幽香,連雞皮及伴碟的雞蛋薄片一併送進嘴裡,完全沒半點膩口,愛吃雞肉的朋友絕對不可錯過。
2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4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緊接出場是萬眾期待的金牌燒鵝,鵝隻肥瘦適中,肉質咬落雖然沒三寶雞般嫩滑,而且鵝皮亦可能因放涼了而未算皮脆香口,但勝在層皮完全沒多餘脂肪,吃起來一點也不油膩,加上鵝肉肉汁極之豐盈,既入味又沒過鹹,不用沾任何醬料吃,更能顯出鵝肉的原汁鮮味,難怪剛端上來不久,已被眾人搶吃得清光。
24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1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黑松露蝦球
,近年愈來愈多中菜師傅喜歡用矜貴的黑松露入饌,貪其香氣濃郁,味道四溢,而且方便易用。至於這道菜式,蝦身夠大隻,吃起來爽脆彈牙,而鑊氣亦令黑松露菌的香味更為突出,配上清香的西芹同吃,芹香、菌香伴蝦香,食味一流。
2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翡翠蟹
,原來所謂《翡翠蟹》,亦即涼瓜蟹肉,筆者雖然並非涼瓜粉絲,但也絕不抗拒,更何況碟上的涼瓜,嫩綠爽脆,入口一點也不苦澀,吃起來更滲著陣陣蟹汁香,用來配新清的蟹肉,鮮甜之中又帶著點點微甘,清熱解毒。
2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鬼馬牛肉
,其實是一道經典傳統小菜,尤其是菜名中的《鬼馬》兩字,更充份反映了廣東話喜以諧音取名的地道色彩。材料方面,除了主角牛肉外,當然還有油炸鬼和馬蹄,前者香口、後者爽脆,只可惜炸油條分量較少,如果可以再多放一點,相信食味更佳,幸好牛肉炒得鬆軟嫩滑,夠曬鑊氣,極級惹味。
20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清清地來一碟五秀素炒,成品包括有味道清淡、以爽口為主的蓮藕片、馬蹄、西芹,加上脆中帶粉的鮮百合、清香的木耳,全部都是一些健康的食材,就讓嘴巴暫且清心寡慾一吓,也不錯嘛!
2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接下來的大馬站煲,原來有段古,據說名稱是起源於清朝光緒年間,當時兩廣總督張之洞巡經廣州一處名為大馬站的地方,看到當地苦力品嚐一道鹹香的煲仔菜,張之洞便查問菜式名稱,但對方以為是問路,便回答「大馬站」,所以這道菜式便稱為「大馬站煲」。至於材料,除了肥瘦適中的骨腩外,還包括有紅燒豆腐及韮菜,由於豆腐吸收了蝦醬的鹹鮮,入口味濃又醒胃,用來配冰凍啤酒,相信風味更佳。
24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砵酒桶蠔
,桶蠔體積頗大,肉質肥美飽滿,先沾上薄薄的炸漿,加少許淮鹽調味,經走油後再以砵酒生焗,並鋪上大量洋蔥墊底。挾起一隻,咬落外脆內嫩,而且煮過後亦不會變韌變酸,吃起來肉汁既充盈又惹味,入口更帶陣陣蜜甜的酒香,雖然筆者向來對桶蠔並不熱衷,也不得不讚番句食味一流。
4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陳皮絲炒河
,陳皮蒸雞、陳皮紅豆沙,以前都吃過,但以陳皮炒河粉,反而是首次品嚐。河粉炒得極透,亁身不膩,連碟底也油份不多,可見師傅功架了得,不過味道就稍嫌略淡,幸好拌炒的陳皮絲,入口帶陣陣甘香,配「余均益」辣醬同吃,酸香辣兼備。
2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壓軸的陳皮紅豆沙,據說成品用上鬆化的天津紅豆、皮薄光滑的新會陳皮,以及磨幼咗的粘米一齊煲,當紅豆煮至八、九成熟後,需撈起一半去皮做沙,並加進湘蓮、百合、冰糖等再煲,製作過程相當繁複,真是少一點功夫也不行,難怪紅豆粒吃起來綿密香滑、入口更帶啖啖甘醇的陳皮香。據聞餐廳九月份的訂位,晚市時段已經爆滿,要吃的話,試試於非繁忙時間來碰碰運氣吧!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4-08-26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450 (晚餐)
等级3
43
0
2014-08-28 4155 浏览
萬眾期待,終於BOOK到近來人氣爆燈的甘飯館用膳了!約一個月前,友人已組圍打去預約,是晚早到了約10分鐘,門口已有人等候!侍應忙於執桌,再過15分鐘,我們就進店了!那裡空間比較迫,座位不多,約六七十個座位,雖說是新裝修,但仍保留一點傳統老酒家的格局。先來開胃小食,當然是招牌酸薑皮蛋吧!流心靚皮蛋,再加上酸中帶甜辣的子薑~ 多層次的味覺感受~ 翡翠蟹~ 用蟹肉去炒苦瓜,苦瓜甘又不算太苦~ 更愛那個蟹芡汁。陳皮炒河~ 味道頗淡,友人要求侍應拿一客辣醬,原來是余均益辣醬!現今已經較少酒家/餐廳使用這老字號的辣醬了!頓是覺得有種香港情懷,哈哈~~ 加此辣醬,有畫龍點睛的作用!鬼馬牛肉,內有冬菇、馬碲、油炸鬼炒牛肉,牛肉有點勒,反之油炸鬼「索」滿汁的精華,甜甜的既脆又入味!原來油炸鬼用來做小菜也不錯啊!砵酒桶蠔,必點之作!一上桌,視覺、味覺已取勝!大大隻桶蠔甚吸引,鑊氣香撲鼻而出,趁熱大大啖咬下,蠔沾滿汁,入味之餘又甚有鑊氣!好想食多隻呀!廣東三寶雞,古老製法!咦?雞嘴中有甚麼?原來是禾乾草!很久沒聽過這名字了!用老薑、陳皮、禾乾草醃製,陳皮味中帶點淡淡的咸味,嫰滑鮮味!來到這裡,當然不得不點鎮
更多
萬眾期待,終於BOOK到近來人氣爆燈的甘飯館用膳了!
約一個月前,友人已組圍打去預約,是晚早到了約10分鐘,門口已有人等候!侍應忙於執桌,再過15分鐘,我們就進店了!

那裡空間比較迫,座位不多,約六七十個座位,雖說是新裝修,但仍保留一點傳統老酒家的格局。
酸薑皮蛋
11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先來開胃小食,當然是招牌酸薑皮蛋吧!流心靚皮蛋,再加上酸中帶甜辣的子薑~ 多層次的味覺感受~ 
翡翠蟹
64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翡翠蟹~ 用蟹肉去炒苦瓜,苦瓜甘又不算太苦~ 更愛那個蟹芡汁。
陳皮炒河
8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陳皮炒河~ 味道頗淡,友人要求侍應拿一客辣醬,原來是余均益辣醬!
現今已經較少酒家/餐廳使用這老字號的辣醬了!頓是覺得有種香港情懷,
哈哈~~ 加此辣醬,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鬼馬牛肉
6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鬼馬牛肉,內有冬菇、馬碲、油炸鬼炒牛肉,牛肉有點勒,反之油炸鬼「索」滿汁的精華,甜甜的既脆又入味!原來油炸鬼用來做小菜也不錯啊!
砵酒桶蠔
8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砵酒桶蠔,必點之作!一上桌,視覺、味覺已取勝!大大隻桶蠔甚吸引,鑊氣香撲鼻而出,趁熱大大啖咬下,蠔沾滿汁,入味之餘又甚有鑊氣!好想食多隻呀!
廣東三寶雞
12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廣東三寶雞,古老製法!咦?雞嘴中有甚麼?原來是禾乾草!很久沒聽過這名字了!
用老薑、陳皮、禾乾草醃製,陳皮味中帶點淡淡的咸味,嫰滑鮮味!
甘牌燒鵝
10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來到這裡,當然不得不點鎮店之寶 -- 甘牌燒鵝啦!不太喜歡食燒鵝的我,淺嚐下皮很爽脆,肉汁豐富!友人說這裡與鏞記的燒鵝有八成相似,喜歡吃燒鵝的朋友必試!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4-08-26
等候时间
15 分钟 (堂食)
人均消费
$450 (晚餐)
推介美食
酸薑皮蛋
砵酒桶蠔
廣東三寶雞
甘牌燒鵝
等级4
2014-08-25 3775 浏览
跟「甘牌燒鵝」份屬兄弟幫的「甘飯館」七月份終於在天后低調開業。剛開張時已經馬上執起電話致電訂座,但由於反應熱烈,一等便足足等了一整個月。來到天后水星街不早不遲,剛剛好晚上六時左右。出奇地甘飯館已經高朋滿座,而且門外還有少量客人,相信是附近的街坊在等候外賣吧。甘飯館以街坊小店形式經營,裝潢樸實,舖位的空間不大,勉強坐滿四五十人其實已經非常擠迫。但大家都是慕著鏞記甘氏這個金漆招牌而來,最重要的是享受佳餚,因此亦樂於犧牲片刻的舒適。 皮蛋酸薑, 3/5坐下來不久,先送上一款招牌的皮蛋酸薑作開胃小食。皮蛋的流心,跟略帶微酸的薑片相當匹配,開胃的目的完全達到,不過感覺是有點溜。 金牌燒鵝, 4/5之前在「甘牌燒鵝」跟它的金牌燒鵝擦身而過,緣慳一面,今次當然不可再放過黃金機會,訂座時已事先預訂了一份例牌的燒鵝跟家人一同分享。貴為這𥚃的鎮店之寶之一,這款金牌燒鵝果然肉汁豐厚,肉質結實但不粗糙或者堅硬,口感果然非凡。 鍋貼蝦, 3/5鍋貼蝦是普通蝦多士的做法,一層蝦膠配一層脆多士,十分香口,但感覺稍為油膩一點。 砵酒桶蠔, 4/5四件份量十足的美國桶蠔,不單只外表肥美,肉質也跟賣相一樣豐富。更
更多
跟「甘牌燒鵝」份屬兄弟幫的「甘飯館」七月份終於在天后低調開業。剛開張時已經馬上執起電話致電訂座,但由於反應熱烈,一等便足足等了一整個月。

來到天后水星街不早不遲,剛剛好晚上六時左右。出奇地甘飯館已經高朋滿座,而且門外還有少量客人,相信是附近的街坊在等候外賣吧。
78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甘飯館以街坊小店形式經營,裝潢樸實,舖位的空間不大,勉強坐滿四五十人其實已經非常擠迫。但大家都是慕著鏞記甘氏這個金漆招牌而來,最重要的是享受佳餚,因此亦樂於犧牲片刻的舒適。
41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5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皮蛋酸薑, 3/5
坐下來不久,先送上一款招牌的皮蛋酸薑作開胃小食。皮蛋的流心,跟略帶微酸的薑片相當匹配,開胃的目的完全達到,不過感覺是有點溜。
235 浏览
3 赞好
0 留言
金牌燒鵝, 4/5
之前在「甘牌燒鵝」跟它的金牌燒鵝擦身而過,緣慳一面,今次當然不可再放過黃金機會,訂座時已事先預訂了一份例牌的燒鵝跟家人一同分享。

貴為這𥚃的鎮店之寶之一,這款金牌燒鵝果然肉汁豐厚,肉質結實但不粗糙或者堅硬,口感果然非凡。
247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鍋貼蝦, 3/5
鍋貼蝦是普通蝦多士的做法,一層蝦膠配一層脆多士,十分香口,但感覺稍為油膩一點。
186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砵酒桶蠔, 4/5
四件份量十足的美國桶蠔,不單只外表肥美,肉質也跟賣相一樣豐富。更欣賞的是調味做得恰到好處,完全不會奪去蠔本身的鮮味,不錯。
215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山楂咕咾肉, 3/5
據說山楂咕咾肉是另一款甘飯館的招牌菜,自然不能錯過。

近年多了酒家放棄傳統的咕咾肉做法,轉為改用山楂而令酸鹼度更加適中。可惜的是,咕咾肉的味道入口少了一份開胃醒神的感覺,雖然不至淡而無味,但味道可以更加突出。
112 浏览
2 赞好
0 留言
滑蛋牛肉, 3/5
在網上的飲食專欄見過這𥚃的滑蛋牛肉不下數次,相信也是𢲡手好菜。蛋炒得夠滑溜,但牛肉有點靭,普通。
138 浏览
2 赞好
0 留言
鵝油炒飯, 4/5
除了燒鵝之外,餐廳另一款最受歡迎的菜式,非其鵝油炒飯莫屬。

眼見每枱都必點的菜式,炒飯熱騰騰的以瓦礃盛載上枱。飯的鑊氣十足,米亦能做到粒粒分明,入口初期鵝油味並不明顯,但慢慢吃落便可感受到淡淡的鵝香。加上配料的菜粒、冬菇粒、鵝肉和瑤柱,味道和口感都是一流。
224 浏览
3 赞好
0 留言
風波過後,終於雨過天晴。甘氏兄弟幫亦重新出發,分別建立了「甘牌燒鵝」和「甘飯館」。跟「甘牌燒鵝」一樣,「甘飯館」的食物有不錯的水準,加上普通街坊小菜的價錢,難怪每天都賣個滿堂紅!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4-08-03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200 (晚餐)
等级4
182
0
2014-08-21 3052 浏览
上月吃過甘牌燒鵝,今月來甘飯館。可能剛開業客人太多,地方不大,我們要限於1小時30分鐘內還檯,唯有放棄攜酒。不談餐廳背景、故事、歷史了,反正懂得來甘飯館的都對甘家略有認識,省略。總結,其實對他們的燒鵝及其中一道招牌小菜有點失望,下詳述之。酸薑皮蛋 ($10 一客)經典鏞記小食北菇花膠豬展湯 ($148)豬展非常多,足料。本身豬展肉不澀,煮起來屬於少油,所以湯都很清淡。花膠有點硬,但一點腥味也沒有。禮雲子金龍 (2只起每只 $100)鏞記有「禮雲子蒸蛋清」,這裡有「禮雲子金龍」。既然是甘飯館的推介菜式,必試金龍=蝦禮雲子=由每一隻小螃蟹取出的蟹膏。那麼小的一隻蟹集上百隻成為膏,我還是第一次吃到。禮雲子味極濃,不宜多放,要控制得宜。惟我運氣不夠好,2隻蝦其中一隻咸得令我不舒服,可能師傅把禮雲子放多了,吃不下去。金牌燒鵝 (下庄)一份下庄盡得精華,鵝背鵝腩吸滿鵝汁,理應甘香入骨。可惜,皮不脆肉不香。剛斬件的原隻鵝髀顏色暗紅,只有一點點的亮澤。不過多看一眼,發現鵝皮呈萎縮、皮稔狀態,心知不妙。肉不香,咀裡吃到鵝肉的鬆散。可能鵝肉原材料不好,不能就一次算到師傅技術的帳裡去。燒鵝底的黃豆沒有像鏞記
更多
上月吃過甘牌燒鵝,今月來甘飯館。

可能剛開業客人太多,地方不大,我們要限於1小時30分鐘內還檯,唯有放棄攜酒。

不談餐廳背景、故事、歷史了,反正懂得來甘飯館的都對甘家略有認識,省略。

總結,其實對他們的燒鵝及其中一道招牌小菜有點失望,下詳述之。

酸薑皮蛋 ($10 一客)
經典鏞記小食
3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北菇花膠豬展湯 ($148)
豬展非常多,足料。本身豬展肉不澀,煮起來屬於少油,所以湯都很清淡。
花膠有點硬,但一點腥味也沒有。
5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禮雲子金龍 (2只起每只 $100)
鏞記有「禮雲子蒸蛋清」,這裡有「禮雲子金龍」。既然是甘飯館的推介菜式,必試
金龍=蝦
禮雲子=由每一隻小螃蟹取出的蟹膏。那麼小的一隻蟹集上百隻成為膏,我還是第一次吃到。
禮雲子味極濃,不宜多放,要控制得宜。惟我運氣不夠好,2隻蝦其中一隻咸得令我不舒服,可能師傅把禮雲子放多了,吃不下去。
4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金牌燒鵝 (下庄)
一份下庄盡得精華,鵝背鵝腩吸滿鵝汁,理應甘香入骨。可惜,皮不脆肉不香。
剛斬件的原隻鵝髀顏色暗紅,只有一點點的亮澤。不過多看一眼,發現鵝皮呈萎縮、皮稔狀態,心知不妙。
肉不香,咀裡吃到鵝肉的鬆散。可能鵝肉原材料不好,不能就一次算到師傅技術的帳裡去。
燒鵝底的黃豆沒有像鏞記、甘牌般用蜜汁煮那麼香口。只是普通淡淡的黃豆而已。
連這裡的名物也沒水準,有點失望。回顧甘牌燒鵝更勝一籌。
5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鵝油炒飯 ($88)
鏞記有「太子撈麪」,這裡有「鵝油炒飯」。貪玩,所以試一下。
雖不如忘不了那麼精采,但這回炒得可出色,除了鵝油香,還加了點老抽調味。再炒鵝肉、冬菇粒和芥蘭粒,簡簡單單。
4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縱使家有秘方手藝,也要配合技術,才可以一嚐好的餸菜及燒鵝。正因為甘飯館脇著鏞記而聞名,評核自然比普通一家燒鵝店的要求還要高。又如果撇除以上的所有條件附帶,甘飯館的燒鵝仍屬於中上質素。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等级4
2014-08-08 3295 浏览
近月,在公在私,很多時也要找吃中菜的地方。正當頭痛要去哪裡吃之際,出現了兩間甘字輩的食肆。甘飯館和甘牌燒鵝,乃是鏞記的下一代所建立,筆者不打算在此詳述其故事背景,有興趣的話,自己上網睇睇吧,不難搜尋的。仗著鏞記的大名,店子瞬間成為焦點,不少食客慕名而來,筆者當晚就見到有老外有國內同胞,吃得不亦樂乎。由於地方不大,據說又是要早成個月訂位。時代唔同,香港地現在有太多店子,閒閒地要等一兩個月,才有機會食,唔係話有錢就乜都得。甫坐下,店家就立即放下一碟子薑皮蛋,但,這是要收錢的。不過,來到這裡,你又無理由不以皮蛋作開場架嘛,呢碟晶瑩剔透,溏心的皮蛋,夾上子薑同吃,依然有水準。這份錢,是值得俾的。齊人,開飯。燒鵝是走不了的吧!否則,來這裡幹什麼? 本想要半隻,回覆竟是只有例牌,沒所謂。跟鏞記的版本一樣,皮是不脆的,但肉味尚且濃郁,只嫌稍韌了少許,不過不失,始終唔可以同老店相提並論。是晚,我們吃得幾放肆,其實是「超晒標」的。生煎鵝肝腸,本身就是甘香,跟上都包同吃,邪惡卻美味。如果可以再輕輕煎香一點,相信會更精彩。老友問大家食唔食桶蠔,Why Not? 桶蠔自當是身型巨大,拿上桌時沙沙的聲響,香噴噴
更多
近月,在公在私,很多時也要找吃中菜的地方。正當頭痛要去哪裡吃之際,出現了兩間甘字輩的食肆。

甘飯館和甘牌燒鵝,乃是鏞記的下一代所建立,筆者不打算在此詳述其故事背景,有興趣的話,自己上網睇睇吧,不難搜尋的。

仗著鏞記的大名,店子瞬間成為焦點,不少食客慕名而來,筆者當晚就見到有老外有國內同胞,吃得不亦樂乎。由於地方不大,據說又是要早成個月訂位。時代唔同,香港地現在有太多店子,閒閒地要等一兩個月,才有機會食,唔係話有錢就乜都得。
93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甫坐下,店家就立即放下一碟子薑皮蛋,但,這是要收錢的。不過,來到這裡,你又無理由不以皮蛋作開場架嘛,呢碟晶瑩剔透,溏心的皮蛋,夾上子薑同吃,依然有水準。這份錢,是值得俾的。
4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齊人,開飯。燒鵝是走不了的吧!否則,來這裡幹什麼? 本想要半隻,回覆竟是只有例牌,沒所謂。跟鏞記的版本一樣,皮是不脆的,但肉味尚且濃郁,只嫌稍韌了少許,不過不失,始終唔可以同老店相提並論。
是晚,我們吃得幾放肆,其實是「超晒標」的。生煎鵝肝腸,本身就是甘香,跟上都包同吃,邪惡卻美味。如果可以再輕輕煎香一點,相信會更精彩。
4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老友問大家食唔食桶蠔,Why Not? 桶蠔自當是身型巨大,拿上桌時沙沙的聲響,香噴噴的,未食已經羸了一半。大大啖咬下,甘香可口,墊底的洋蔥更是精髓,夾多一點配蠔吃罷!
3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還有一道鍋貼蝦,大蝦與多士亞相依傍,爽口的蝦肉,跟香脆的多士,做出雙重口感,只嫌蝦的鮮味有點不足,自行沾上一些沙律醬去補救好了。

吃得邪惡,嚴重超標,來一個素菜去平衡下,故作健康。五秀炒素,馬蹄、西芹、木耳、鮮百合,及蓮藕,幾款健康食材炒埋一碟,形成這道豐盛素菜,心理上會否過得好一點?
78 浏览
2 赞好
0 留言
單尾,再次不健康地叫了鵝油炒飯,超級的香,加上菇粒、芥蘭粒和鵝肉,無可能唔好食。

原來,大家都有好消息,呢餐真的吃得開懷!更好的是,翌日是假期 XD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等级1
1
0
2014-07-18 3726 浏览
一個午飯,一碟燒鵝飯!點解可以咁不知所謂~出名食燒鵝,可以差得過大家樂!一碟燒鵝飯,可以竟然一塊肉都無,五件完部得皮同骨!幾件鵝仲要油淋淋,入口一滿都係油!一碟$52燒鵝飯,可以食唔飽人!碟飯數口可以食得哂~食完真係唔知自己食過乜!初時個侍應生俾錯碟價值一百蚊既鵝脾飯,好彩之前睇過餐牌者,最後都叫佢換返,如果唔係真係食得「甘」~午餐後,去食個平平地雲吞麵先夠~呢間真係「甘」~
更多
一個午飯,一碟燒鵝飯!點解可以咁不知所謂~
出名食燒鵝,可以差得過大家樂!一碟燒鵝飯,可以竟然一塊肉都無,五件完部得皮同骨!幾件鵝仲要油淋淋,入口一滿都係油!

一碟$52燒鵝飯,可以食唔飽人!碟飯數口可以食得哂~食完真係唔知自己食過乜!

初時個侍應生俾錯碟價值一百蚊既鵝脾飯,好彩之前睇過餐牌者,最後都叫佢換返,如果唔係真係食得「甘」~

午餐後,去食個平平地雲吞麵先夠~

呢間真係「甘」~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4-07-17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45 (午餐)
等级1
2
0
2014-07-17 3524 浏览
聽問這飯店開了不久, 以燒鵝為主打, 其他有小菜, 燉湯, 炒粉麵等, 菜式較為傳統。是晚到達店內, 全場小枱得3張, 中枱有4,5張;枱大2張。地方應該算是迫硤! 剛巧被安排坐在門口的一張小枱, 大門時常不停又開又閂,感覺時冷時熱;非常騷擾 。 我們點了一碟例牌燒鵝($138)-買相唔得, 鵝汁淋在上面, 好像凝結了的油, 還有這碟好像是鴛鴦鵝, 有幾件是唔同色, 好明顯是左搭右搭湊埋一碟。鵝肉亦唔鬆化又唔熱!還有窩貼蝦好普通, 好細件。
更多
聽問這飯店開了不久, 以燒鵝為主打, 其他有小菜, 燉湯, 炒粉麵等, 菜式較為傳統。
是晚到達店內, 全場小枱得3張, 中枱有4,5張;枱大2張。地方應該算是迫硤! 剛巧被安排坐在門口的一張小枱, 大門時常不停又開又閂,感覺時冷時熱;非常騷擾 。 

我們點了一碟例牌燒鵝($138)-買相唔得, 鵝汁淋在上面, 好像凝結了的油, 還有這碟好像是鴛鴦鵝, 有幾件是唔同色, 好明顯是左搭右搭湊埋一碟。鵝肉亦唔鬆化又唔熱!

還有窩貼蝦好普通
, 好細件。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4-07-16
等候时间
30 分钟 (堂食)
人均消费
$170 (晚餐)
等级4
2014-07-03 5248 浏览
鏞記的十全武功絕非一朝能成, 但是數十年的老字號可能因江湖山出現的兩隻小虎而有所巨變了! 近日報章雜誌對食肆談得議論紛紛的就是這兩家由鏞記大太子 - 甘健成先生之後所開創的兩所"甘"字頭餐廳。闊別飲食江湖幾年, 當各人打算將鏞記風波收入牀底之際, 兩家"甘"店霍然彈起, 告訴舊人, 鏞記的舊情還可在新店再續!兩店分別以"甘"字行頭的店分別以主打燒味及廚房小菜家位。這天有幸與甘家後人見面, 順道恭祝新店開張, 祝生意興隆!! 甘飯館選址在北角水星街的一個約二千呎鋪位, 樓面共五十三座。午市也有碟頭飯, 或是晚市以家常小菜主導。如有舊客, 也可嘗試訂菜做私房特色菜。而另一家於灣仔的甘牌燒鵝, 以燒味碟頭飯主打, 店鋪已開業, 也是我要去一試的地方。兩位甘氏的方針, 重回燒味與小菜定位, 讓我想起鏞記發蹟的雛形。由於店面不大, 加上鏞記的金漆招牌眷顧, 餐廳晚飯訂位已到八月。這天有幸跟大哥提起, 拈到了一張四人桌晚飯, 就算多飽也要試試。未點菜, 鏞記的指定動作 - 皮蛋子薑。皮蛋依舊晶瑩, 蛋黃流心, 吃下蛋黃糯口而香, 足見昔日功架。可是子薑卻似用上新的供應, 味道甜了點, 咬口質感未及
更多
鏞記的十全武功絕非一朝能成, 但是數十年的老字號可能因江湖山出現的兩隻小虎而有所巨變了! 近日報章雜誌對食肆談得議論紛紛的就是這兩家由鏞記大太子 - 甘健成先生之後所開創的兩所"甘"字頭餐廳。闊別飲食江湖幾年, 當各人打算將鏞記風波收入牀底之際, 兩家"甘"店霍然彈起, 告訴舊人, 鏞記的舊情還可在新店再續!
466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兩店分別以"甘"字行頭的店分別以主打燒味及廚房小菜家位。這天有幸與甘家後人見面, 順道恭祝新店開張, 祝生意興隆!! 甘飯館選址在北角水星街的一個約二千呎鋪位, 樓面共五十三座。
253 浏览
2 赞好
0 留言
午市也有碟頭飯, 或是晚市以家常小菜主導。如有舊客, 也可嘗試訂菜做私房特色菜。而另一家於灣仔的甘牌燒鵝, 以燒味碟頭飯主打, 店鋪已開業, 也是我要去一試的地方。兩位甘氏的方針, 重回燒味與小菜定位, 讓我想起鏞記發蹟的雛形。
2451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由於店面不大, 加上鏞記的金漆招牌眷顧, 餐廳晚飯訂位已到八月。這天有幸跟大哥提起, 拈到了一張四人桌晚飯, 就算多飽也要試試。
235 浏览
2 赞好
0 留言
未點菜, 鏞記的指定動作 - 皮蛋子薑。皮蛋依舊晶瑩, 蛋黃流心, 吃下蛋黃糯口而香, 足見昔日功架。可是子薑卻似用上新的供應, 味道甜了點, 咬口質感未及舊的薄脆。
270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只三個人晚飯, 來碟例牌燒鵝。新店裝潢, 難有舊烤爐設定, 問一下, 廚房基本已改用新科技電腦控制設備。但是手工依然不減, 全因燒爐師傅手藝在鏞記數十年, 而且廚房顧問亦是從前鏞記的元老。舊風味, 依然找得著!! 不過餐廳也不諱言, 論燒味爐具設計及效果之中, 灣仔的甘牌燒鵝比之略勝半籌, 但兩者依然比舊店好。
257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見例燒鵝上碟光澤及油份充足, 心中一安! 吃下鵝油甘香, 皮脆而肉滑。不同部分, 口中質感不一。鵝胸厚肉, 但感覺粗一點; 鵝背滑但有骨; 上脾啖啖肉而滑; 然而下莊鵝底肥膏多羶味濃, 肉略韌。味道真的不錯, 而且鵝件夠味, 基本上也鮮有加上酸梅醬。
16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小食篇中, 鹹魚茸煎肉餅, 一碟四件。用上鹹魚打茸, 均衡的肥瘦醋肉分例, 加上少少荢薺。撻成餅狀至約三分一節手指頭厚。吃下有肉鮮, 口中有彈性, 加上茡薺爽脆, 鹹魚鮮香惹味, 以及香煎至金黃的香口, 是個能令人食指大動的小食。
458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另一個小食是香煎鵝肝腸, 鏞記鵝肝腸也是馳名食材。秋冬過年時總爭相購買送禮, 然而餐廳選擇以他們的那些招牌鵝肝腸做菜。不用花巧, 只需輕輕香煎, 味道更勝台灣式的煎烤小香腸。餐廳同時也吸納了西式或日式的鵝肝菜式方式, 將麵包墊底, 以麵包吸取油膩, 亦令口感中和。吃下的鵝肝腸甘香而油膩, 夾上麵包感覺頓時好很多, 而且也漸漸可啖到鵝肝腸的甘甜香味。
11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席間朋友與家人在旁邊晚飯, 送上幾碟餐廳為他們特別烹煮的黑松露炒龍蝦肉。餐廳用上波士頓龍蝦拆肉, 以黑松露燴茨而炒, 黑松露鮮味與龍蝦肉平衡而好味。龍蝦呎抓走油, 以上湯煨之, 入面依然啖啖肉而好肉質彈性。這菜好讓我們三個拆了好一段時間, 挑出殼內每一塊靚肉。
455 浏览
2 赞好
0 留言
鍋貼蝦, 二十多元一件, 價格合理, 餐廳要求最少每次需點兩件起。鍋貼蝦吃出底部多士部分, 入口即化, 脆香而不用多咀嚼。表面的蝦有肉質彈性, 不似有些只是蝦膠的彈牙, 但同樣吃到蝦肉的鮮爽。這個菜是絕對的推介!!
134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山渣咕嚕肉, 這個只是中規中矩。套用朋友的一句說話, 這個山渣咕嚕肉是仿傚了陸羽酒家的咕嚕肉。夏天時節用上的是以子薑取化菠蘿, 然而冬天卻用回了菠蘿。不過, 這個餐廳用上的只是子薑幼條, 用以平衡咕嚕汁妯的甜味還算可以。不過口中質感卻難以碌狀角切的子薑夾著吃可以比擬, 然而青椒炒得香而鮮澀味道, 感覺都算可以。只是咕嚕肉走油不夠, 外層欠脆口, 縱上漿均勻也少了一個口感。
653 浏览
2 赞好
0 留言
鵝油炒飯, 鑊氣十足, 以瓦煲盛起炒飯, 上桌時打開傶蓋, 一陣鵝油香與鑊氣撲鼻而來。從嗅覺接觸這煲飯, 三個吃到大半飽的人經已急不及待拿起飯碗了! 第一碗吃來, 炒飯乾身, 粒粒分明, 炒功十分不錯。雞蛋, 蔥花, 飯中夾著鵝皮鵝油, 味道甘香惹味, 令人垂涎。油脂甘香加上少少羶香, 但飯粒入口的爽朗, 做成了全最佳的一道菜!!
633 浏览
1 赞好
0 留言
及後有兩朋友再來聊天, 多點一味滑蛋炒牛肉。友人說這並非如馬來滑蛋芸芸, 我卻認為以廣式滑蛋來說已是可以了! 滑蛋半凝, 中間依然有少許蛋汁, 入口滑而鬆, 但炒鑊依然不夠快。牛肉輕輕鬆過, 知肉質鬆軟但無鬆肉粉味, 口感嚼勁不會鬆過頭, 整體效果不錯。唯獨覺得蛋隻用料不夠好, 可能是礙於成本與街坊式索價所致, 所以如以這價錢就已經比很多餐廳好了!

整體來說, 可以說餐廳才剛起步, 老實說, 如要現在跟這數十年老店比拼, 確實不公平。但在於一個吃小菜的菜館來說, 這店超出不少店鋪的水平。看到廚房有漸入佳境之勢, 相信味道與出品必定有所期待。看餐廳訂位以至差不多八月, 相信不少人真想一睹甘家廚藝風采。不過有緣人可以一試於九時半後Walk-in找枱, 快吃三兩個小菜的話, 可能有機會提早試味的!!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4-07-02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260 (晚餐)
推介美食
  • 鵝油炒飯
  • 香煎鵝肝腸
  • 鍋貼蝦
  • 燒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