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0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请与餐厅确认详情
食记 (2)
等级4 2009-01-12
123 浏览
这间茶餐厅如果不是有食家说它的砵仔糕等等的话,差一点忘记了这间很久历史的店铺,我还记得读小学的时候它已经在这里,我还喜欢这里的白糖糕.那时候自己不喜欢砵仔糕.在早上的时候也特意来这里买点糕点.最后要了一个白糖糕,一个无豆砵仔糕以及有豆砵仔糕,这里鬼砵仔糕以橙色的砵仔糕,二个砵仔糕的甜度还欠少许,再甜少许会效果更好,食上去好软熟,不带点黏口的感觉,无豆则是最好,反观有豆,下的红豆则很少,食下去不突出,没有什么层次感.最后当然是白糖糕,小时候经常食的东西,一层三片足够一个人份量,食下去还带点甜,有少许黏口,但如果有杯茶来享受这些糕点会更好的. 继续阅读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等级4 2009-01-06
68 浏览
要找传统新界茶粿, 如萝卜板, 砵仔糕, 茶粿, 等. 始终要到新界墟镇既地摊街市找, 最好当然是地摊无名阿婆的私房手艺为正货. 但亦有做生意的, 把这些传统粿点保留. 等待我们一班仲系食茶粿大既青年人, 再发扬光大及再继续传给下一代.砵仔糕已经被发扬光大, 但在市区小食店买到的, 始终没新界人自家制作的好食同正宗. 而我, 每次回到旧地, 必定要砵仔糕一个 (无豆).这里的砵仔糕, 颜色比较黄, 但这绝不是染色, 这是用靓既纯蔗糖, 所以呈现的黄色如上等片糖的金黄色彩. 食落唔会觉粉口, 亦唔会淋到两支竹签叉起即烂. 烟"un"好弹手. 未重试有记, 暂时感觉这是大埔区能找到的最好砵仔糕. 食过出面市区的, 元朗的, 西贡的. 始终未找到一间比得上. 唯一不及的, 可能是当年西贡, 每朝在杂货铺门前, 卖哂就收工既伯伯.茶粿, 爱食甜果只, 其次便是萝卜版. 不过没有了下面一块叶子, 始终觉得欠了乡村风味. 那甜味道, 没有带酸, 放了一日才食也不觉粉口, (那当然要热食啦). (切记蒸热, 边食边写时,其中一只用"丁丁"的出品已变成饼干).以前阿婆会自已做, 不过自从她的离开, 便只有村中邻居过时过节拿来或是到西贡大埔买才有得食. 这些新界美点, 非常渴望能够继续传下去, 保留这一点点的香港传统饮食文化.另外要提, 茶餐厅内, 从来未见有堂食客, 但外面茶粿部, 往往做不停手. 砵仔糕出烬更甚. 继续阅读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