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0
等级4
2009-01-06 68 浏览
要找傳統新界茶粿, 如蘿蔔板, 砵仔糕, 茶粿, 等. 始終要到新界墟鎮既地攤街市找, 最好當然是地攤無名阿婆的私房手藝為正貨. 但亦有做生意的, 把這些傳統粿點保留. 等待我們一班仲係食茶粿大既青年人, 再發揚光大及再繼續傳給下一代.砵仔糕已經被發揚光大, 但在市區小食店買到的, 始終沒新界人自家製作的好食同正宗. 而我, 每次回到舊地, 必定要砵仔糕一個 (無豆).這裡的砵仔糕, 顏色比較黃, 但這絕不是染色, 這是用靚既純蔗糖, 所以呈現的黃色如上等片糖的金黃色彩. 食落唔會覺粉口, 亦唔會淋到兩支竹籤叉起即爛. 煙"un"好彈手. 未重試有記, 暫時感覺這是大埔區能找到的最好砵仔糕. 食過出面市區的, 元朗的, 西貢的. 始終未找到一間比得上. 唯一不及的, 可能是當年西貢, 每朝在雜貨鋪門前, 賣哂就收工既伯伯.茶粿, 愛食甜果隻, 其次便是蘿蔔版. 不過沒有了下面一塊葉子, 始終覺得欠了鄉村風味. 那甜味道, 沒有帶酸, 放了一日才食也不覺粉口, (那當然要熱食啦). (切記蒸熱, 邊食邊寫時,其中一隻用"丁丁"的出品已變成餅乾).以前阿婆會自已做, 不過自從她的離開, 便
更多
要找傳統新界茶粿, 如蘿蔔板, 砵仔糕, 茶粿, 等. 始終要到新界墟鎮既地攤街市找, 最好當然是地攤無名阿婆的私房手藝為正貨. 但亦有做生意的, 把這些傳統粿點保留. 等待我們一班仲係食茶粿大既青年人, 再發揚光大及再繼續傳給下一代.

砵仔糕已經被發揚光大, 但在市區小食店買到的, 始終沒新界人自家製作的好食同正宗. 而我, 每次回到舊地, 必定要砵仔糕一個 (無豆).

這裡的砵仔糕, 顏色比較黃, 但這絕不是染色, 這是用靚既純蔗糖, 所以呈現的黃色如上等片糖的金黃色彩. 食落唔會覺粉口, 亦唔會淋到兩支竹籤叉起即爛. 煙"un"好彈手. 未重試有記, 暫時感覺這是大埔區能找到的最好砵仔糕. 食過出面市區的, 元朗的, 西貢的. 始終未找到一間比得上. 唯一不及的, 可能是當年西貢, 每朝在雜貨鋪門前, 賣哂就收工既伯伯.

茶粿, 愛食甜果隻, 其次便是蘿蔔版. 不過沒有了下面一塊葉子, 始終覺得欠了鄉村風味. 那甜味道, 沒有帶酸, 放了一日才食也不覺粉口, (那當然要熱食啦). (切記蒸熱, 邊食邊寫時,其中一隻用"丁丁"的出品已變成餅乾).

以前阿婆會自已做, 不過自從她的離開, 便只有村中鄰居過時過節拿來或是到西貢大埔買才有得食. 這些新界美點, 非常渴望能夠繼續傳下去, 保留這一點點的香港傳統飲食文化.

另外要提, 茶餐廳內, 從來未見有堂食客, 但外面茶粿部, 往往做不停手. 砵仔糕出燼更甚.
砵仔糕
3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傳統家鄉茶粿
2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