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1-01-04
說來好笑,自從由台灣引入香港以來,一直未有機會品嚐出名的小籠包,反而在深圳就試過好幾次,但總是覺得不夠正宗,又或是味道怪怪的. 食友轉工後來電相約晚飯,就找個大家都就腳,而又從未光顧過的店子好了. 由於只得兩個人,而且又是閒日,要找位又不似想像中困難,在門口事前可以看看餐牌,盤算一下是吃什麼,亦不至於苦等. 就算是閒日,店內依然人頭湧湧,就連近走廊位亦會放下二人檯,真的地盡其利,同地產商可一較高下. 侍應快手快腳,是訓練有素的表現,不論沖茶或是點菜,總有人在附近,上菜速度快了點,但可以接受. 特色小籠包 : 用上自家名號蒸籠,而且又不會有常見的竹籤碎舔在小籠包表面上,賣相雖然間單,但夠新淨,真的不錯,一籠包含了八隻包點,夾起一看,柔韌而不穿,師傅搓麵粉功夫到家,少許透明的包皮下,看得出充滿肉汁,單是上述兩點,已經合格有餘,咬第一顆是故意不蘸點陳醋,單單感受肉汁與肉香,而第二隻再加上陳醋及薑絲一齊食,又是另一種滋味. 糯肉燒賣 : 說穿了還不是用糯米當餡料,其實之前在深圳某些連鎖店鋪都試過,但味道麻麻,今次似乎好一些,至少糯米蒸得夠軟綿,糯米飯香就輕了點. 菜肉包 : 一籠原來只得一個,
食友轉工後來電相約晚飯,就找個大家都就腳,而又從未光顧過的店子好了.
由於只得兩個人,而且又是閒日,要找位又不似想像中困難,在門口事前可以看看餐牌,盤算一下是吃什麼,亦不至於苦等.
就算是閒日,店內依然人頭湧湧,就連近走廊位亦會放下二人檯,真的地盡其利,同地產商可一較高下.
侍應快手快腳,是訓練有素的表現,不論沖茶或是點菜,總有人在附近,上菜速度快了點,但可以接受.
特色小籠包 : 用上自家名號蒸籠,而且又不會有常見的竹籤碎舔在小籠包表面上,賣相雖然間單,但夠新淨,真的不錯,一籠包含了八隻包點,夾起一看,柔韌而不穿,師傅搓麵粉功夫到家,少許透明的包皮下,看得出充滿肉汁,單是上述兩點,已經合格有餘,咬第一顆是故意不蘸點陳醋,單單感受肉汁與肉香,而第二隻再加上陳醋及薑絲一齊食,又是另一種滋味.
糯肉燒賣 : 說穿了還不是用糯米當餡料,其實之前在深圳某些連鎖店鋪都試過,但味道麻麻,今次似乎好一些,至少糯米蒸得夠軟綿,糯米飯香就輕了點.
菜肉包 : 一籠原來只得一個,偌大的蒸籠內有孤伶伶的獨身肉包,望落都幾好笑,跟食友瓣開,肉末跟大白菜都切得夠幼細,雖然可以更好,但已是用心的表現,講真一個包賣得幾多錢,店方依然肯花時間去做,值得推荐.
蝦肉紅油抄手 : 醬汁是由甜豉油加辣椒油及炸過的蒜茸調配所以夠香甜蝦肉味道明顯給香辣油蓋過,餃子皮品質好,柔韌中又不易穿破,而且吸收了香辣汁之後就更惹味.
清炒河蝦仁 : 蘇杭菜中經常會遇到的一味菜,亦是個人喜好的小菜之一,蝦仁理應先用蛋白醃過再清炒,不過今次蝦仁用上比較中size的貨色,未知是來貨問題,抑或是師傅處理出錯,蝦肉汆油過火,肉質死實,蝦味亦給醃得盪然無存.
台式麻醬撈麵 : 跟担担麵在味道上是同出一轍,大概是有湯與否,論賣相,麵是罷放得有心思,但味道不好亦無用,論麵質,似乎是帶粉質,麵心尚有些硬,相信是淥得未夠,但柔韌有彈性,麻醬非常濃稠又芳香,有機會都要多試一次放湯的滋味.
肉絲蛋炒飯 : 米是採用珍珠米,夠圓潤咬口,蛋醬看得出並非跟白飯一齊炒,因為飯粒本身是絲毫沾不上半點蛋醬,令到味道未夠集中,肉絲切得幼又嫩滑,雖然有點油份,但不多,在可接受之列.
雖然有部份食物一般,但餐牌內尚有不少菜未點過,似乎可以一試.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