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9-10-02
322 瀏覽
上次座近門口, 因見到太多人等位, 食得有壓力, 未能細味; 今次早啲嚟, 餐廳裡只有幾檯客. 知客帶我們進內, 原來內裡很大的. 喜歡它的裝修, 木傢俱加特色地磚, 有種古典味. 侍應多數是操流利英語人仕, 反而能說廣東話的好似不多. 它有2款餐牌, a la carte (自選) 或 set (2人套餐).由於我們不太餓, 還是從a la carte裡選, 意式炸番紅飯球, 海鮮拼盤, 貓耳朵麵, 加杯紅酒.第1次食意式炸飯球, 當送來, 相機食先, 即刻動手又動口, 先唔點醬, 一啖咬開, 內裡熱騰騰的, 仲有流心芝士, 之後來一口點醬, 味道更出(香濃芝味). 炸飯球沒有想像的黏, 咬開時會散開, 原來芝士不會有黏效果.海鮮拼盤勾起在意大利的餐飲回憶, 這裡跟那裡都近似, 又係用紙吸油墊底, 有切件檸檬, 有點醬. 那次我在海邊城市, 所以海鮮都比較大, 不過這裡價錢就相對貴好多. 個人覺得大部分意式粉/麵都係一樣, 除非唔同顏色的, 而唔同名係因為形狀嘅分別, 由於未見識過貓耳朵麵, 我們抱著試吓咩嚟心態去點,形狀似唔似貓耳朵? 反而我覺得似肚臍. 味道呢? 有 al den
喜歡它的裝修, 木傢俱加特色地磚, 有種古典味. 侍應多數是操流利英語人仕, 反而能說廣東話的好似不多. 它有2款餐牌, a la carte (自選) 或 set (2人套餐).
由於我們不太餓, 還是從a la carte裡選, 意式炸番紅飯球, 海鮮拼盤, 貓耳朵麵, 加杯紅酒.
第1次食意式炸飯球, 當送來, 相機食先, 即刻動手又動口, 先唔點醬, 一啖咬開, 內裡熱騰騰的, 仲有流心芝士, 之後來一口點醬, 味道更出(香濃芝味). 炸飯球沒有想像的黏, 咬開時會散開, 原來芝士不會有黏效果.
海鮮拼盤勾起在意大利的餐飲回憶, 這裡跟那裡都近似, 又係用紙吸油墊底, 有切件檸檬, 有點醬. 那次我在海邊城市, 所以海鮮都比較大, 不過這裡價錢就相對貴好多.
個人覺得大部分意式粉/麵都係一樣, 除非唔同顏色的, 而唔同名係因為形狀嘅分別, 由於未見識過貓耳朵麵, 我們抱著試吓咩嚟心態去點,形狀似唔似貓耳朵? 反而我覺得似肚臍. 味道呢? 有 al dente 口感, 汁比較杰, 好快已有飽肚感.
最後, 點了 tiramisu 作結尾. 這裡的賣相比較特別, 第一次見用杯的, 以為送錯來, 但知道panna cotta 唔係咁. 雖然賣相跟平時見嘅唔同, 味道是一樣的, 應該話更似意大利嚐到的. 個人比較喜歡港版口味.
如果胃口夠,叫2人餐的確比較經濟,因為我們今次2頭盤+1主菜+1甜品份量已很足夠。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