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1-11-21
49 瀏覽
收到開飯網之邀請出席一個黑暗中開飯之飯局,但疑團頓生,黑麻麻,我不知你給我吃甚麼?回應說有問卷調查,但祇是兩條問題:你是否素食者?你對食物有沒有敏感?這兩題對我而言,未能解我疑慮,因我從小就有偏食習慣,而且相當嚴重,但難得一個「體驗」的機會,也願意以身犯「險」。準時來到「美孚」,對於一個港島人來說,是一處十年也未必會到一到的地方,聽太座早一天的指引,穿過鳥語花香的公園,行了一會,也迷失了方向,向路人甲求助,『朝著「最燈光火著」的幾座樓行去便是!』,聽罷感到有點可笑,我要往「黑暗中對話」,但竟然叫我向最光明處找。來到「黑暗中對話體驗館」,碰見很多食友,包括已認識和從未謀面的,寒喧幾句,又到「體驗館」職員向大家講解這體驗館成立背後的意義,又知道今次負責餐務的「銀杏館」,是只聘請六十歲以上的人,給社會上一班已屆退休年齡、但無論體力和心境仍有生產力的人仕一個就業機會,我心中暗喜將來退休後不愁無著落。接著下來,我們拿著手杖,共二十四人分批入適應區,讓眼睛慢慢從光明處習慣較暗的環境,然後分三人一組,由「導航員」的聲音帶領下和手杖的輔助進入完全漆黑的用餐區,也許我曾在馬灣「挪亞方舟」的生命教育館體驗
準時來到「美孚」,對於一個港島人來說,是一處十年也未必會到一到的地方,聽太座早一天的指引,穿過鳥語花香的公園,行了一會,也迷失了方向,向路人甲求助,『朝著「最燈光火著」的幾座樓行去便是!』,聽罷感到有點可笑,我要往「黑暗中對話」,但竟然叫我向最光明處找。
晉餐的過程是輕鬆的,食友們的歡笑聲此起彼落,減低了漆黑裏的靜寂,還有在黑暗中,將一樽水互相傳遞交接都增加彼此的溝通。當同檯的六位食友都吃完,Perry便來將碟收走,我們都很好奇想知道各服務員怎樣能準確地傳送食物到每一位面前,而不會將它誤倒到你身上,Perry的答案是他對這處環境熟絡。
接著是主菜了,各人用餐刀和叉子在探索食物的種類,鄰檯的食友大叫一聲:「嘩!原來有骨呀,老細!」換來全場的笑聲,我用餐刀左試右試,終於找到一個可以切下的位,吃了一口,知道是肉類,是帶些肥的豬扒,而汁是帶微酸的,再在附近用叉子亂插,插到一些物體,往口中送,是不夠熟的薯仔,還有翠玉瓜,番茄,這些都可以確定,但有一件甜味的植物,味道既似番薯,亦似南瓜,則要多費「唇舌」去鑑證,因偏食的我愛番薯而惡南瓜,決定多試一口,肯定了是南瓜,便放棄吃下去,而豬扒的肉質是不錯的,可惜是放涼了,增加了油膩感,挑戰著我腸胃的適應力,然而,我估計我也將整塊豬扒只吃剩骨頭。
摸著載甜品的碟子,估計不是圓的,有些花邊,先叉到一件水果,是薄薄的,放入口中一嚐,是多水的西瓜,接著有甜甜的蜜瓜和鹹鹹的菠蘿,而叉子再碰到一個硬的物體,放心用手指去摸一摸,是一個圓形的撻,有脆脆的餅片在上面,撻餡有濃濃的肉桂味、香甜的蘋果蓉,應是蘋果撻之類物體。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下進食,起初感到有點不知所措,每一動作也要小心翼翼,加上平日在公司用膳也是拿刀叉,多年訓練有素下,今次不致太狼狽,沒有把食物弄落大腿上的情況,然而,個人還是慶幸和感恩自己可以在正常目視環境下進食,所謂色香味俱全,缺一不可。
其後還有高難度的自斟自調奶茶,為怕奶和茶的比例不合,祇有將奶逐少逐少放入杯中,用口嚐其份量,再倒入紅茶、糖包,自認味道也是可以的。經過約兩小時的黑暗中開飯,晚宴到了尾聲,由「導航員」聲音引領我們回光明的接待處。
因為,活著就是精采!
題外話/補充資料:
OR職員日前來電通知,可以談食物,種類和味道,只是不可以放食物相片。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