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10-20
22 瀏覽
首次踏足大坑,本來為的是一棟豬肉斜塔,最後卻碰上每星期暫停一至兩次的日子,實在令人無奈。亦因這個無奈,令我們去了一間本已打算光顧,但已被淡忘了的食店「勝手」。發現此店是在步行入大坑途中,在途經的時候看見,由於已淡忘此店的確實地點,推門進去後才知道,此店是剛開業三個星期左右的分店。經過老闆的簡介後,點了一客黑豚Lunch Set($68.00)與及一客牛肉Executive Lunch Set($138.00)。後者可以自選一款四十五元以下的串燒,最後選了雞軟骨串燒。湯底方面,經老闆講解後,黑豚配上立魚清湯,而牛肉則配木魚清湯。先來小食枝豆,外層灑了鹽粒後再燒,直接放入口中將豆粒弄出來,可將外層的鹽味一拼帶入口中。兩款湯底隨後送到,奶白色的是立魚清湯,而清算見底的是木魚清湯,其他材料食物亦開始陸續送上。老闆說道,「加路連山道店」較多OL光顧,由於女士較注重體態美,故大多數先吃蔬菜,最後才吃肉類。原因是怕肉類所帶出的油份,吃下去會不健康。當然,這個認知是沒有對或錯,但對自己吃火鍋的習慣說,蔬菜在沒有油份的湯底灼熟,味道會偏「寡」,同時色澤亦會欠缺嫩綠,所以我必定是先吃肉類。先試了黑豚肉,薄
發現此店是在步行入大坑途中,在途經的時候看見,由於已淡忘此店的確實地點,推門進去後才知道,此店是剛開業三個星期左右的分店。
經過老闆的簡介後,點了一客黑豚Lunch Set($68.00)與及一客牛肉Executive Lunch Set($138.00)。後者可以自選一款四十五元以下的串燒,最後選了雞軟骨串燒。湯底方面,經老闆講解後,黑豚配上立魚清湯,而牛肉則配木魚清湯。
先來小食枝豆,外層灑了鹽粒後再燒,直接放入口中將豆粒弄出來,可將外層的鹽味一拼帶入口中。兩款湯底隨後送到,奶白色的是立魚清湯,而清算見底的是木魚清湯,其他材料食物亦開始陸續送上。
老闆說道,「加路連山道店」較多OL光顧,由於女士較注重體態美,故大多數先吃蔬菜,最後才吃肉類。原因是怕肉類所帶出的油份,吃下去會不健康。當然,這個認知是沒有對或錯,但對自己吃火鍋的習慣說,蔬菜在沒有油份的湯底灼熟,味道會偏「寡」,同時色澤亦會欠缺嫩綠,所以我必定是先吃肉類。
先試了黑豚肉,薄薄一片,放入湯底十秒左右馬上撈起,蘸上一點醬油來吃,肉質帶點鞋,但以豚肉來說已合格,而味道方面肉味算濃,雖不至於濃得化不開,但起碼可以在口中停留至整片肉咀嚼至全爛為止。
牛肉方面,先試了A4和牛,老闆講解此牛肉的味道較淡,所以先吃這款會較佳。又是在湯底中輕灼數秒,第一件不加太多的醬油,放入口中,感到牛肉的味道,是與自己腦中一直存在的和牛味道記憶配合,感覺良好。
然後再試另一款美國肉排,此款肉質較韌,同時老闆說這款的肉味會較重。但當放入口中時,又感覺不到老闆所提及的感覺,可能此牛的味道不是自己最喜歡,故其肉味未能令我的味蕾喚起任何記憶,所以我還是喜歡前者多一點。
品嚐過三款肉類後,雞軟骨串燒亦送到,加入少許檸檬汁,軟骨位夠咬口,油份亦夠,不錯。在一輪肉食的攻勢後,再來便是蔬菜類別,由於湯底的油份足夠,灼出來的蔬菜亦份外嫩綠,這亦正合自己的心意。
最後便是稻庭鳥冬及白飯,烏冬的食法較簡單,直接放入立魚清湯的湯底,數分鐘後即成,將整個鍋放在檯面進食,夠豪氣。烏冬夠滑夠彈,是由日本進口的,無論是口感還是份量,也跟自己慣常吃的日本烏冬相近。而白飯的吃法則花巧一點,就是將白飯放進木魚清湯的湯底,再加入雞蛋($8.00),再煮成雑炊,老闆說很多日本客人,也會用這方法來吃白飯。
上一回這樣吃是在池袋的河豚店內,由服務員加入配料及雞蛋煮成,當時雖已九成飽,但也忍不住吃了兩大碗。今次的味道雖不及那一次的豐富,但立魚湯底味道配合起來,又確實是十分不錯,比起淨吃一碗白飯,來得更加精彩,尤其在尾聲時來一個高潮位,絕對令人醒神。甜品是港式雪糕糯米滋,用冷凍的雪糕來緩和一下吃火鍋的火氣,最適合不過。
由中午十二時入坐,直到二時許才離開,期間一直與老闆談了很多日本地道食物,與及日本食店在香港生存的要素,確實令自己對這方面的知識增進不少。老闆的擴業大計仍在進行中,並打算短期內前往北海道取經,就如開此店前到東京吃了三四天火鍋,希望從中領略一些秘技,這份對食物製作的堅持與用心,絕對值得尊重。
要成功不能心存僥倖,必須要用心去研究,比起一些「做起咗個名」,便用自己的「嘜頭」去引進甚麼日本食品,只要是真正用心去享受食物的人,必定會「只試一次便沒回頭」。說實話,這次日式火鍋體驗,並沒有令自己感到驚訝的感覺,只屬合格水平以上,但這兩個小時的火鍋之旅,確實令自己吃得十分愉快。享受一頓食物,除了食物要有基本的水準外,與食物製作人的交流,亦可以令滿意度提升的原因。
今次是一頓「吹仲多過烚」的Shabu Shabu。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