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23-07-30
2296 瀏覽
星加坡菜脫胎自馬來亞菜,卻不認祖歸宗,把「馬」抹去。星馬同菜不同味,同味不同評,同評不同意。一味兩國,十嘴難辯。爭鬥味分高下,未分高下。 海南雞飯起源於海南島的文昌雞飯。 二十世紀初期的移民潮,把雞飯傳至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發揚光大。 泰式海南雞飯上桌時,配以用椰子糖、芫荽梗、泰國白醬油、醬油膏等製成的沾醬。馬式海南雞飯上桌時,配以老抽、薑茸及蒜蓉辣椒醬三小碟。星式海南雞飯被捧為國菜,多香料、繁工序,精製成上菜,拉開與馬雞的分野。星加坡學者認為最早在新加坡售賣海南雞飯的是王義元,他在1936年由海南島南下新加坡討生活,並開始拎竹籮叫賣,後來在「桃園咖啡店」擺攤。此說標籤雞飯是直接由海南傳入,並歷史悠久。此店標榜星加坡文華酒店級數的雞飯,雞尚算厚重味濃,應曾用鹽、大蒜和薑片塗抹,煲雞和飯的醬料惹味,但油飯未算出色。是新店營運問題?酒店級數應比香港坊間店優秀。香港人很多是雞飯專家,其實,我分不出馬和星的海南雞的具體分別。往往是百店百味,醬料比重有大差距,雞的質素亦更關鍵。海南雞飯如美女妝容,濃淡兩相宜。獅城較豔抹,我是傾心。如你傾慕,多蘸三色醬吧!當年馬來亞的巴生港礦工,寒病交迫,以中國
星馬同菜不同味,同味不同評,同評不同意。
一味兩國,十嘴難辯。
爭鬥味分高下,未分高下。
海南雞飯起源於海南島的文昌雞飯。 二十世紀初期的移民潮,把雞飯傳至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發揚光大。
泰式海南雞飯上桌時,配以用椰子糖、芫荽梗、泰國白醬油、醬油膏等製成的沾醬。
馬式海南雞飯上桌時,配以老抽、薑茸及蒜蓉辣椒醬三小碟。
星式海南雞飯被捧為國菜,多香料、繁工序,精製成上菜,拉開與馬雞的分野。
星加坡學者認為最早在新加坡售賣海南雞飯的是王義元,他在1936年由海南島南下新加坡討生活,並開始拎竹籮叫賣,後來在「桃園咖啡店」擺攤。此說標籤雞飯是直接由海南傳入,並歷史悠久。
此店標榜星加坡文華酒店級數的雞飯,雞尚算厚重味濃,應曾用鹽、大蒜和薑片塗抹,煲雞和飯的醬料惹味,但油飯未算出色。
是新店營運問題?酒店級數應比香港坊間店優秀。
香港人很多是雞飯專家,其實,我分不出馬和星的海南雞的具體分別。往往是百店百味,醬料比重有大差距,雞的質素亦更關鍵。
海南雞飯如美女妝容,濃淡兩相宜。
獅城較豔抹,我是傾心。如你傾慕,多蘸三色醬吧!
當年馬來亞的巴生港礦工,寒病交迫,以中國藥材煲湯進補,發明肉骨茶,星加坡亦列入國菜。
全選用肋條骨,一咬離骨,稔滑非凡。
湯味是濃郁白胡椒,與大馬的肉骨茶分野很大。
我還是喜歡撲鼻的中藥味,這才正宗吧!
「叻沙」laksa則是馬來的國菜,把椰漿、咖哩混入馬來香料,成為香甜,辛辣,濃咸並重的湯汁。叻沙分南北,北部的用辛辣魚湯製成,添加蝦膏,菠蘿,薄荷等,稱為「檳城亞參Asam叻沙」,顏色偏深。
南部人嚐偏甜,多加椰漿。
星加坡的叻沙是南派叻沙,金沙色而偏甜,蝦和帶子是鮮美,與大馬南部的沒分別。香料微辣,食後猶有餘香。
第4回合是食炒貴刁。閩南語讀音將「粿條」譯成「貴刁」。潮州炒粿條促成有大馬的「檳城炒貴刁」出現。大馬人用香料、雞蛋絲、海鮮炒貴刁,影響了香港有「星洲炒米」。
此店星洲炒貴刁令我有驚喜,要等足半小時,用心分碟細炒。
新店未供應新加坡海鮮炒貴刁,用素炒,創出成語新解:「素味眸麵」。
用用星加坡黑豉油炒,黑如干炒牛河黑,原來老抽炒河亦好味。
從未吃如此好評的腐皮,脆香而不乾硬,全吸了黑豉油汁,比牛肉更好味。此刻腐皮如天花的藤蓆,完美配合餐廳環保綠Earth Tone。
素料金菇、白菜和甘筍亦變成秦軍,黑澤而明,突破味蕾防線。如供應海鮮,便不知黑豉油遇火功有如威力。每一棵條都被黑油洗禮,沒一滴黑油留在碟底。
備有豉油辣椒,供嗜辛辣者使用。
甜品是盛行東南亞的椰子雪糕,椰肉、合桃和雪糕混融。
餐牌列出的特色菜不特色,此店是過江龍,叻沙和海南雞做得比本港好不了很多。
星加坡黑豉油和白胡椒才是黑白雙煞,正舞弄青葱的國菜。
川食麻辣,滇粉酸辣,星菜甜辣,這才漸有個性。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