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12
3
大隱隱於市, 我敢寫包單你行過順記外面十次廿次都未必會有一次勾起你嘅興趣, 裝修簡單, 略暗燈光, 陳列嘅食品亦唔夠吸晴, 但當你放膽坐低一試, 就會發覺食嘢真係唔係食裝修嘅!幫襯當日剛過中秋, 老闆推介金不換炒薄殼, 有朋友響屋企煮過薄殼就知, 食材唔貴, 但功夫多過乜, 剩係要你洗都足以令你嗌哂救命, 人同此心, 所以想出街食都唔多地方有得賣, 聽到老闆有做呢味, 唔駛諗即嗌, 薄殼本身肉唔係大, 但勝在粒粒夠哂滑, 加埋金不換香味, 我敢講唔差過咩貴價海鮮! 前面一碟脆炸鳳尾魚, 由頭到尾炸到脆咯咯, 送酒一流!老闆見我地食鳳尾魚食得津津有味, 又推薦我地試一碟梅子煮荀仔魚, 嘩, 呢d 平價魚仔唔係俾狗仔食咩, 但同鼓起勇氣行入呢間鋪一樣, 你放膽嗌一碟試試, 梅子嘅香味同荀仔魚嘅質感夾得恰到好處, 我相信呢味嘢響我阿爺年代應該係家常便飯, 又平又有營養! 秋天芋頭當造, 一於試下炸芋棗, 芋頭夠香無渣, 入口即溶, 又係佳品!值得一讚係疫情期間, 枱與枱跟足間距, 無好似好多鋪頭咁搏大霧是晚仲叫左個十月芥菜煲同埋生炒糯米飯, 埋單六個餸加四支大啤, 盛惠七百, 平民食材但配上師父功夫同心機, 絕對值得支持!
繼續閱讀
薄殼的季節又到了,是時候去九龍城一轉,品嚐今個夏天的第一碟九層塔薄殼,而且今次更試了一家舊式打冷店,整體味道不錯。雖然兩個人,卻點了超級無敵多餸。除了九層塔薄殼外,還有春菜腩肉煲、菱角排骨煲、鳳尾魚、蠔仔粥、鹵水鵝腸,還有白果芋泥作飯後甜品,豐富吧!在眾多食品中我覺得菱角排骨煲最出眾,一來外間好像很少見到有菱角的菜餚,二來這店以上湯配以半肥瘦排骨再加上菱角,和味。薄殼鮮甜,不過似乎仍未是最肥美的時候,多等一、兩個星期吧。鳳尾魚就只屬一般,幸好上枱時仍然是脆的。我也很欣賞他的春菜煲,因為他的春菜不會煮得太淋太爛,而且腩肉也不算很肥。蠔仔粥則強差人意,因為蠔仔的數量比較少。最後就是甜品,那碗白果芋泥比想像中細,但是味道又真的很好,唯有死死地氣多叫一碗🤣。
繼續閱讀
星期五跟中學同學「搵食」。當天,我選定了吃「潮菜」後,友人便帶往一家位於九龍城的舊派菜館:「順記」。「順記」裝潢承自八十年代末的特色,枱椅雖歷滄桑,但十分「企理」、整潔。與友人甫坐下,店員(據說是店主女兒)便已奉上四杯「功夫茶」(鐵觀音)(後友人提及,繁忙時只有一人一杯,今天算賺了)及自家製咸酸茶。一口喝下,順喉、回甘,極能清理口腔雜味。加上,爽口咸酸菜,與坊間酸得瞇眼的酸菜不同,調味極淡,微咸不酸,口味獨特,十分可口,吃下便覺胃口大開友人「發板」,先點了「春菜」、「豬腳凍」、「炸鳳仙魚」、「豆腐卷」。「春菜」配以腩肉條煮制,微苦、微咸,味道無甚特色,但配上米香四溢,又米、水分明的潮州粥,甚具家鄉風味,讓人感到店家堅持;「豬腳凍」,能將口感十分煙韌的豬腳,煮得十分腍滑,「啫哩」又帶肉香,足見火喉和心機,再配上經調淡的魚露,豬與魚的味道交融,十分好吃。至於「炸鳳仙魚」,在新鮮魚上加上少許鹽花(真的很少),後「撲」上薄粉,再以滾油立炸,口感酥脆,味道適中,且全無油「益」味,真算「簡單是美」。「豆腐卷」,先將豆腐與豬肉剁碎、混合,再以腐皮包裹,便下鍋油炸,外脆內軟,但又不會焦糊,功力十足。最後,友人追點了「蠔餅」及「反沙芋」。「蠔餅」雖不像坊間般薄及脆口,但正宗「蠔餅」應厚身及經煎制而成,碟上不留多餘油份。「順記」蠔餅便是如此,而且蠔身飽滿帶香氣,粉槳與蠔比例恰當,絕不會滿口粉味。另外,坊間調味極濃(用意心照吧!),平常一口,已是足夠,再加上魚露,那根本吃不下,但「順記」調味淡,沾上魚露,便將蠔的香、味昇華至另一層次,一流。「反沙芋」極講火喉和功夫,但「順記」功力到家,既能將糖慢煮至「反沙」,但又不帶焦味,且甜香四溢;「芋頭」經走油後,不會鬆散,十分香酥。與糖拌炒時,加入少許蔥花,別具風味。臨離開時,突然鄰桌散發濃郁香氣,詢問店員,得知是「大芥菜煲」,便與友人決定下次再來。喝下「功夫茶」,清理口腔,便滿足地離開了。「順記」雖非名店,但全是良心、心機製作,食材不合格,便情願不煮,故今次便因疫情,以致無法品嘗「蝦棗」、「蟹棗」及「炸果肉」。其實,在黃藍壁壘分明(此文不談政治,亦無意深究「順記」是藍是黃)的同時,我們亦不應忘記日漸息微的傳統菜館,希望這些良心食店能堅持下去,繼續承傳中國的飲食文化。
繼續閱讀
寫返一篇夏天時份,去九龍城一間打冷老店,叫左幾款傳統潮州美食嘅食後評語🤤.最難忘係香煎水瓜烙 ,老闆話係夏天限定嘅菜式,用上水瓜做成好似煎餅咁,水瓜質感似絲瓜,食落唔油膩幾清新,沾上少少魚露食仲好惹味😋.豬腳凍,墨魚卷,炸魚同潮洲荀都係潮州家鄉菜,豬腳凍入口質感似啫喱,細細粒充滿豬肉香味~墨魚卷同炸魚都炸得好香脆,墨魚卷外脆內軟煙煙靱靱,兩款都好好食😆 唯獨是handsup唔太喜歡食荀,但媽子就幾鐘意食,個味道聞落幾似婆婆以前醃菜嘅味,好傳統嘅味道😂.經過門口嘅細廚房,見到大部份用具都有歳月痕跡,老飯店就係有一種令人溫暖溫飽嘅感覺吧😌
繼續閱讀
第一次嚟,晚上七點幾食閉門羹,滿座。咁巴閉。第二次再去,晚上六點,好彩有位,二話不說梗係要試下個蠔餅先。喜岀望外,蠔仔大大粒,夠新鮮,炸漿做得好,鬆脆利落,係煎起,不油不膩。春菜腩肉夠入味,有家鄉感覺。鵝片夠味,一般水準。功夫茶奉上,傳統經營。值得一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