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1-05-15
11 瀏覽
電視的魔力真大,因為金剛與小儀節目的緣故,令到十九區的街邊小吃也興旺起來。就以上週五介紹過的九龍城為例,結果令家母也嚷著要前來一躺,期間就見到豪華餅店及公和豆品大排長龍的場面,平心而論,除公和的出品有有點水準外,前者的蛋撻,個人就覺得不值得專程而來了。不過城寨區域食肆處處,雖然少了一批機場客,正是「爛船還有三分釘」,各式菜館也是舉目皆見。食肆來說,也以東南亞菜館作為主流,原本今次旨在前往區內兩間新興的點心專門店,結果一來要等位,二來家母當天對點心的興趣也是不大,反而有點興趣吃一碗麵食,既然一場前來,總想給予她一些地道東西,最後帶她去了城南道的「昌發麵食屋」,本身以雜貨店起家,供應食材給一眾食肆或同鄉,最後也在附近租下舖位,供應的主要以麵食,小吃或飯品為主,小炒或主菜反而不多。於下午茶時段坐下,門口有一大個檔攤,分成一格格的各種食品,由泰藉的廚師作主理。看了餐牌之後,也就點了兩款麵食,原本也想點多一客小吃,只是價錢上也失了預算,其實兩碗麵已經很足夠,凡事也以「寧缺勿濫」為佳。點菜的女侍應雖然是泰國人,也無懼溝通的問題,基本的廣東話或英語對答,絕對難不倒她們。牆上貼有蔡瀾先生的撰文推介,想
食肆來說,也以東南亞菜館作為主流,原本今次旨在前往區內兩間新興的點心專門店,結果一來要等位,二來家母當天對點心的興趣也是不大,反而有點興趣吃一碗麵食,既然一場前來,總想給予她一些地道東西,最後帶她去了城南道的「昌發麵食屋」,本身以雜貨店起家,供應食材給一眾食肆或同鄉,最後也在附近租下舖位,供應的主要以麵食,小吃或飯品為主,小炒或主菜反而不多。
埋單四十餘元,始終由地道的泰國人的作處理,味道來說已算過得去,可惜沒有餐飲的配套,最後亦沒有點上,更遑論甚麼小吃,吃得快走得快,始終欠了一點精彩的花火,有時一個人進食,反而來得悠然自得.......「有時」而已。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