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简
语言
繁
简
Eng
其他地区
香港 澳门 大湾区 台湾 日本 泰国 新加坡 菲律宾
更新餐厅资料 商户专区
找餐厅
旅游.订座
OpenJobs
餐厅 + 地区/地址, 菜式/食品…
地图
更多
特集
自助餐 火锅 新餐厅 优惠券 餐厅排行榜
滋讯
生活志 饮食志 开饭头条 放闪为食团 抖一抖 台湾Let's Go! 食得知味 我有我态度 食谱 识食台
OpenRice 開飯熱店2025

西打哥的个人专页

首页个人专页西打哥
西打哥
822
粉丝
7
关注
西打哥
等级4香港
吃不多,飲更少,但偏愛通處逛通處吃。渴望用相片和文字記下生活點點滴滴。 有甚麼交流都可以email我: ywjoseph928@gmail.com 我的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ywjoseph928 只要讚好,就可以在facebook收到我的blog的update! blog: http://blog.yam.com/ywjoseph928
概要
食记 (279)
相片 (1864)
三清洞摩西 Mukshidonna:韓國來的年糕鍋
三清洞摩西
2016-07-24
年糕鍋,可謂帶著魔法的一道菜。如果有某些朋友,對韓國菜帶著偏見或抗拒,讓他吃一頓年糕鍋吧,保證他對韓國菜改觀。名叫年糕鍋,當然有韓式年糕,湯底以泡菜、韓式辣醬等材料作成,偶爾還加以水果泥多添清新果香,辣中帶甜。其他材料就像港式車仔麵般按食客意願增添,既可加像港式魚蛋一樣舉足輕重的韓式魚板,也可加上不論視覺和味覺一樣吸引的芝士,辣,甜又多變,又有誰能抗拒呢?之前一直覺得香港年糕鍋,不是不夠地道,就是實在太貴,繼炸雞和烤肉後,終於有韓國直營年糕鍋落戶香港。別以為只是甚麼名不經傳小店,雷聲大電點小的落戶,反而,是名氣極大的三清洞摩西年糕鍋俏俏落戶。讓人意外是三清洞年糕鍋,隨手於網上搜索,被譽為訪韓必吃,來港後幾乎沒甚麼宣傳,跟粉絲聊起,不少朋友更不知原來早落戶香港。不單落戶,分店也有兩家了。最怕跟人潮遇上,中午一開店便到達,全店只有我一桌。被安排到窗邊卡座,陽光亮麗,心曠神怡。獨沽一味只賣年糕鍋,餐牌就分步驟教食客如何點前,先說鍋底,再說麵條,然後加配料,最後再決定要不要炒飯。還以為湯底配料,通通拿一拿,三分鐘就可以上菜。意外是鍋底即叫即炒,等了差不多十多分鐘,紅噹噹的年糕終於送上來。點了芝士和烤肉鍋底,面層鋪芝士兼以滾燙的鍋底,又香又吸引。拌一下,芝士融化成絲絲黃金,忍不住就來口芝士麵。吸過湯底的公仔麵,香軟過癮,加上之芝士,味道更具層次。魚板泡菜年糕,各司其職,吃到一口接一口,沒法停止。湯底辣中帶甜,平衡拿捏得恰到好處,好想來碗白飯。說到飯,於首爾一般吃完鍋底再以原鍋炒飯,這裡則以另鍋盛上。同樣加入了辣湯底,芝士,粟米和紫菜,拌以大量麻油,炒香再壓到鍋底,以湯匙鏟起,順勢拌著芝士牽絲送入口。多種香氣一下子在口中爆發,這炒飯香得要命。這幾年香港的席捲韓風,烤肉後便是炸雞,然後又來了年糕鍋,還有cafe,過一陣子又有新炸雞店,看來,不用離開香港,也能嘗到韓菜真味。…查看更多
+ 6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9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4
味道
4
环境
4
服务
4
卫生
4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八寶煮意:撒種,結果
八寶煮意
2016-03-26
寫文章這麼久,最難過莫過於喜歡的餐廳無情被結業。說過幾趟,一直希望能為無名小店出力,讓他們都可以開花結果。這幾年間,都不知傷心過多少次。不過,每次心中都抱著一個冀盼。離開,是為了回來。上次八寶結業,不單傷了我心,相信也有不少愛牛腩的朋友也為了那碗甘之如飴的牛骨湯惋惜,這大半年,都不知去哪裡才吃到一碗價廉物美的清湯腩飯。常笑說,像個無主孤魂,不知往哪裡落腳。昨晚,收到個短訊,一看,大叫了出來。「西打哥,我們八寶重開了,快點來吧。」驚喜在於八寶終於重開,更驚喜是我跟老闆我任何一位員工皆不相識,究竟如何找上門?不等了,第二天立時下班拉了朋友便一同殺過去新店由八寶清湯腩易名成八寶煮意,看來裡裡外外改動不少。新店子從紅磡蕪湖街搬到鶴園街,遠離鬧市,遷入工廈。不免替老闆擔心客源,到門口,原來剛好在加太賀街的轉角,也算是食街的一隅,加上白天工廈打工仔穩定客源,可能也是條新出路。店子比舊日寬敞了許多,黃吊燈,大方桌,高背椅,像家西式店子多於賣清湯腩。朋友連忙笑說;「想不到今天吃清湯腩也可以如此cozy。」之前吃了許多前,暗中寫了許多次,每次也像萍水相逢朋友般,笑笑,點頭。這次終於透露身分,也第一次跟老闆好好聊一下。「舊店結業後,一直想找新店子,但舊店附近的租實在太貴。幸好,十二月左右,有朋友說這邊有個剛交吉的店,租金合理,店子比從前大上許多,唯一是位置有點不夠熱鬧。」老闆笑笑的說。「不用怕,只要食物依舊好吃,舊客一樣會來。不少人等你重開,等你的那碗湯,等到頸都長了。」一點都沒誇張,八寶結業後,那口讓人甘之如飴的牛骨湯就難以復再。不等甚麼,先來一份集坑腩、爽腩和崩砂腩於一身的淨牛寶。這麼一碗索價$148,聽來昂貴,實物超所值。先說牛腩,塊塊夾精夾肥,以藥材湯燜得肉香四射,肉質軟滑甘香,幾近入口即化。三款中最喜歡崩砂腩,所謂崩砂,即順德人說的蝴蝶。老闆笑說:「崩砂腩最矝貴,一隻牛切開來也不過一小幅,不過也著實吃得人齒頰留香。」除了肉,這裡的湯才是精華。以大量牛骨牛腩熬製,再加上中藥材,入口甘甜滋味,尤其於冷天,點點藥材香,像中式老火湯般,跟得人遍體生暖。「這湯呀,可算是我最喜歡的牛骨湯了。這麼喝一口,滿足這是這麼一回事。」我跟老闆說這湯有多美味。「重開之前,我們也準備了很多天,先不說精益求精,起碼要做回昔日的味道,不能讓老主顧失望。」老闆有點腼腆的說。也不是次來也點淨牛寶,一個人,吃個午餐,簡單經濟實惠是首要條件。這時就愛來碗清湯腩飯,有湯有肉有菜有飯,盛惠$60,比任何茶記套餐更超值。也是牛骨上湯,肉雖沒淨牛寶的精彩,但一樣的肉香濃郁又,肉質細膩。一口飯,一口湯,再來口肉。笑說:「老闆呀,有時一個人,能吃到這樣的湯飯,還求甚麼呢?」從第一次吃八寶,就喜歡這店餐牌上的宗旨:用心做好每碗麵。老闆任何時候對任何客人總是笑咪咪,溫潤如玉,有點像這樣的牛骨湯,不燥不膩,喝後溫心舒坦。走之前,閒聊間才得悉像蝴蝶效應般,老闆的兒子於緣份牽引下才得知有我這麼一個小人物一直支持他們,一直等他們回來。能多認識一位為美食孜孜不倦的老闆,是我的福份。有點像有一天,你於莫名冰冷的牆角隨手撒下了一把種子,你不求甚麼,也不奢望甚麼。怎料,若干一天,你再經過這牆角,卻看到正滋長出一棵小草,想想,好像跟自己無關,不過,社會著實溫暖了一點。莫以善小而不為。…查看更多
+ 3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13
分享
检举
Cozy craze 68 莫以善小而不為 莫以惡小而為之👍👍👍👍
2016-04-09
回应
西打哥 謝謝
2016-04-12
rachelpatsy 👍👍👍
2016-05-18
回应
Chiu5682 下星期一定要去試下,多謝介詔
2016-07-14
回应
张贴
评分
4
味道
4
环境
4
服务
4
卫生
4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石籬粉仔:對粉仔的堅持
石籬粉仔
2015-04-16
早陣子,跟朋友聊起新計劃。言談間說到粉仔。「有聽過粉仔的起源嗎?」朋友問。「你是說粉仔和狗仔粉的關係?還是說甚麼?」「不是,不是。」隔著電話都感覺到朋友搖頭:「是關於香港第一檔粉仔。」「你是說屯門那一檔?」記得一直粉仔都好像跟屯門有莫名的關係。「好像是在葵涌石籬起家的。」千萬個問號在心中,不理了,立時死跟朋友要去走訪這有可能是香港第一檔粉仔的兩母子,而這檔粉仔,一別十四年,要重開了!所謂粉仔,原是客家人的家中小吃,過時過節,親朋聚會,便不時動手作粉仔以宴親朋。直至六七十年代一些內地移民於香港以小販形式於街頭販賣,粉仔才由家庭美食化成地道小吃。像石籬粉仔的主理人,多年前便於石籬村的金花戲院附近推車仔賣粉仔,先後兩次入鋪,但最終都逃不過大廈清拆的命運。街坊以為這檔享負盛名的粉仔歇一下便重開,怎料,一別,就十多年。終於在街坊和長子的催化下,石籬粉仔於2015年重開以饕街坊朋友。石籬粉仔於2002年結業之時,我還不過黃毛丫頭一名,大學都未畢業,著實未試過當年的美味。而對早陣子掀起一陣風潮的十八座狗仔粉,看賣相又覺不合自己胃口。為了一證這碗時代的美味,重開第一天,一大早便殺到店面。舊日風味也不一定舊日格局,這次新店不單花心思設計,裏裏外外形造出摩登感覺,吃粉仔,也可很潮。就連招牌上的「石籬粉仔」也重新設計,用上毛筆字卻不落俗套。最重要還是先來一碗粉仔。連盛碗都寫上石籬粉仔招牌,真的夠細心。粉仔有點像半切斷的上海麵,浸淫於沉褐色湯底之中,跟十八座的賣目可謂截然不同。撈一下,濃稠卻不糾結,還有不少用以熬湯底的蝦米。嘗口湯,濃郁鮮甜,層次十足,據聞店家以舊保持十多年前的秘方,以獨門材料熬湯,難怪聽到不少舊街坊都說,味道跟當年一樣精彩。粉仔堅持自家打製,滑而富咬口,跟湯底是絕配。吃粉仔少不了配料點綴。點餐時就看到可另點豬油渣,小小一包,店員更提醒最佳吃法是邊下豬油渣,邊吃粉仔,濃鮮湯底加上香酥鬆化的豬油渣,入口即化,羶香縈繞,確實美味。豬油渣是店家以肥豬肉,天天親自炸成,為保品質,絕不假手於人。檯上置了兩種菜脯,辣與不辣,任君選擇。菜脯雖是外購,但也經過店家切碎和加以調味,跟重前沒兩樣。原味菜脯鹹鮮取勝,而香辣菜甫刺激之餘,更帶種獨特幽香,有點睛之效。賣粉仔一般也會賣魚肉碗仔翅,就來碗魚肉翅試試口味。碗仔翅,除了湯底要鮮甜之外,調較碗仔翅的技巧也是重點,多些生粉或手不夠快,則太濃稠;少些生粉又怕過稀。這裏就做得剛好,剛結聚於湯匙之上,一口吞入肚。魚肉看來厚實,跟坊間不同,果真店家又是以幾種魚肉打製,以求扎實口感,咬開鮮香不已,比碗仔翅更亮眼。原想不如來碗淨魚肉再解饞,看到如潮水般食客湧入,還是作罷。透過open kitchen細看於後台準備的媽媽,一時煮粉,一時打魚肉,忙得不可開交,而兒子則於案前處理一波又一波的柯打,合作無間,我想,除了以饕食客,作為兒子,能讓母親覺得自已老而有用,也是另一種孝順吧。 …查看更多
+ 2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10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4
味道
4
环境
4
服务
4
卫生
4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周記點心:迷死人的流沙
周記點心
2015-04-08
網絡上有條法則,會「流」的東西就是萬人迷。像溏心蛋和egg benedict,看到流動的蛋黃汁,就跟屠嬌嬌沒分別。之前說過,小時候吃中式點心奶黃包,半點也不流,但不知何時,沾上這股「流沙」風,掰開流瀉一地,連忙用口吸啜,滿足矣。好像沒幾個人能逃過這迷死人的流沙,這次,跟大家分享兩款更迷死人的小點心。發現周記是緣份,於大埔谷內看到位處西環周記的消息,實是意料之外。一看,大喜,也不理原定節目,立時第二天便衝到店面。西營盤站開通後,實在方便許多。於第二街出口往西環方向走到水街,拐個彎,原來周記就在西環老店金祥排骨麵旁邊。十二點到店,幸好人還不算多。一口氣點些點心,原本為西多而來,看到芋泥包,也點一份。最方便是西多也不限定只於下午茶才供應,隨時想吃,隨時可點。想不到點心小店都有樽仔奶茶,吃點心,喝奶茶也是有趣經驗。沒半顆冰喝起來就更香滑。不錯。先來些試試口味的。鳳爪排骨飯水準平平,而排骨也軟骨太多,吃得不是味兒。不知是否給大埔的名店寵壞了舌頭,抑或是軟糯甘香的米飯也不易找了。另外點的排骨也差不多,部位不甚對,咬起來沒甚麼肉,有點可惜。餐牌上看到銀針粉,太好!久久沒吃過了。等吃時,不住想吃周星馳的:「唔似貓,唔似狗,師奶淫得很。」今天不吃「鮮蝦銀針粉」,改吃XO醬銀針粉。中間胖,兩頭尖的銀針粉,真不好夾,改用湯匙大口舀來吃吧。煙韌帶粉糯口感的銀汁粉炒得爽而香,粒粒炸蒜更提味,大口大口讓人吃不停。芋泥包,不特別,街邊的點心小店隨時都可找到;但芋泥流沙包就絕無僅有了。我應該看武俠小說看到有精神病,透出紫艷氣的芋泥包,居然想起半人不妖的岳不群。用力掰開,紫艷發亮的芋泥流沙蜂擁而出,生怕燙嘴,小口試試味道,芋泥流沙不油不膩,綿滑生香,細味間更有一重奶香,層次分明又融和,難得成功又美味的新嘗試。試時遲,那時快。西多士送到!西多士普通?奶黃流沙包普通?像食神一樣:「溝埋黎做奶黃流沙西多丫笨!」一刀切開,視覺效果滿分。金黃流沙沿刀口溢出,像溶巖般一發不好收拾。切點麵包,蘸滿流沙汁同吃,鹹香豐腴,吃得人滿足爆燈。記得網友說過,沒可能單打獨鬥戰勝這片西多,最好兩三人分吃,不然一下子就投降了。若你問我,奶黃流沙西多好吃?還是芋泥流沙好吃?私心地我會挑選芋泥流沙,甜而不膩,而且坊間絕無僅有。不過,呵呵呵,我很快就可以飛去台南吃蜜芋頭了!羨慕嗎?…查看更多
+ 8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11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4
味道
4
环境
4
服务
4
卫生
4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心夜來潮:新店,老味道
心夜來潮
2015-03-22
曾戲言過,我應該不是飽死就是餓死。近來發覺自己嘴饞的程度愈來愈嚴重。最近幾年,上網多過看電視。回家後便一直在坐電腦前,會正經寫文章,也會無聊於不同網站遊走。是夜又百無聊賴,左看看,右看看,然後無意間發現一家在旺角邊陲位置的潮州食店,單看名字,玩諧音,就知是走新派路線,但細看餐牌,賣的卻是一口傳統潮州小吃。最讓我雙眼放光的無疑是沒幾人敢做的潮式生醃蟹。不說多,看看手錶,晚上十點多,最適合訂位。連忙打電話訂明天晚上,特別訂囑:「預留一隻生醃蟹,要有膏!」也真有一陣子沒來旺角吃飯,有時朋友問我旺角吃甚麼,幾人小敍還好一點,十個八個朋友的話我還真的只能勸往大集團餐走一趟。像這家心夜來潮,位處塘尾道的馬路邊,從前記得好像只有吃火鍋才會走到這邊,而且這天橋底堪稱不毛之地,沒幾個人停留,人人都是過客,往大角咀方向找吃。轉過圓形天橋,原來這小店在剛好在橋後。幾盞大光燈,於漆黑中把招牌照得份外燈火通明。店內座位不多,幸好有訂位,報上名字便有安排入座。餐牌食物款式不算多,大概十款左右,就通通把有興趣的都點來試試水準。最先送來一個牛雜煲,有趣是這煲連同小燭台,邊吃邊溫熱,還像羊腩煲般配上生菜和蘸醬。這麼一想,好像潮州人特別愛吃牛。不說遠的,像牛雜、牛腩、牛丸等等,潮州人吃牛真有特別一套。這牛雜煲總算用料十足,牛肚、牛肺、牛腸等,一應俱全,等到一滾起,香噴噴,真讓人口水直流。牛雜各種部位都燜得軟滑甘香,也算入味,蘸點沙嗲醬,微辣更開胃。煮到一半,更可以生菜吸盡牛雜煲精華,美味到底。然後便來了碗麵,名字有趣,手工捻麵候。小小一碗麵,形狀有點像麵疙瘩,薄薄亞,煙韌無比,於嘴裏愈嚼愈香。湯底清新鮮美,吃得出以蝦米熬製,甜而不膩,還有面層的魷魚冬菇等材料,簡單卻美味。再來兩款小吃,小米餃和XO醬煎腸粉。小米飯有點像迷你粉裹,外皮黏糯有嚼勁,中間以豬肉作鹹,加入地魚末,增加鮮香,不蘸醬已夠好吃。煎腸粉條條都煎得外脆內軟,不難,但都是心機。同時自家XO醬香鮮兼備,點點辣,提提味,又吃光一大盤。最後當然是預訂了的潮州醃蟹。最初訂了小隻,到步後問有沒有大的可以吃,店員說:「大的都沒了,有特大,你可以嗎?」「更好!」醃蟹這東西,從來只有極愛和不敢吃,沒有中間落墨的朋友。像我,就是大愛分子。面對這「無腸公子」,看到像玉露般不住流動的蟹膏,連忙挾一塊,大口吸啜。蟹肉入口即溶,回饋出濃濃醬油香,鹹鮮味美,真要立時來口白飯。蟹膏鮮腴,甘香得讓人不捨得吞下肚。這蟹醃製之時早下了大量蒜頭,所以問潮州人,你們不怕的嗎?他們異口同聲會答:「甚麼菌都早給殺光,吃了幾十年,怕甚麼?」我心想:「這麼美味,又怕甚麼?」真的吃到肚快爆開,買單才二百多,便宜到發笑。想想質素,想想位置,下次來應該門庭若市,也應該一位難求。看看店員,都是年輕朋友,更像兼職,生疏也是難免,看在美食份上,看在小店之經營困難,包容也沒所謂了。…查看更多
+ 9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7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4
味道
3
环境
3
服务
3
卫生
4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迷湯肉骨茶專門店:迷死人
迷湯肉骨茶專門店
2015-03-07
有些店,有時真的搞不清楚是如何收支平衡的。像這家迷湯,一天只做幾小時,別說吃,想聞一下這碗迷湯香,也花了好幾年時間。聽到這店名字時,還以為自己聽錯,迷湯?就叫迷湯?這東西該存活於武俠小說吧?也早聞這店十分有性格,一天只做午飯時段,過年前找了個中午去一探究竟。鑽進小巷時,駭見關門大吉,原來早就放年假,寫着年後才再開業。等了幾年,也不在意那星期,年後,立時再衝去。更早聞這店只有幾個座位,這次搭正十二點便衝過去。走到店面,一看,暗笑不語。全店只有八個座位,進店,真的轉身都覺困難。想一想,也不錯,這裏靠近商廈區,沒位,食客便買外賣打道回公司,生意應該還是做得來。剛好有位,一屁股坐好便看看餐牌,全店只賣肉骨茶和叻沙兩味,就兩樣都來吧。再看,多付$8還可追加四隻螄蚶,雙眼發亮,來來來,多來一份螄蚶。肉骨茶套餐先來,於東南亞吃肉骨茶,一般湯肉同時盛上,這裏卻湯還湯,肉還肉。還細聽豬肉可挑軟骨和一字排,果然夠心思。湯底黑漆漆,未喝,已聞到濃濃藥材香。呷一口,跟星馬和新加坡肉骨茶都有點不同,清淡一些,但藥材香還是十足,蒜味也淡一些,喝多兩口,更想起閒來家中的心機材料十足的藥材湯。豬骨是新鮮豬肉,肉香甜不用多說,熬煮過還是嫩滑可口,蘸點店家以黑醬油調配的特製醬油,甜中帶鹹,肉香更提升,配白飯就最適合。轉眼叻沙便來,紅噹噹又夾雜些奶白的湯底,看得人口水直流。除了一般叻沙必有的魚片、豆卜和大蝦,螄蚶可謂最點睛。香港不少賣叻沙的餐廳為安全起見,寧棄正宗風味也不敢下螄蚶,這店真夠勇氣。先來口湯,夠鮮夠辣,椰香細膩不搶喉,大口吸啜米粉和油麵,更覺過癮。吃到一半,滿頭大汗,休息一下,單吃顆螄蚶,輕咬便爆出鮮美湯汁,難怪不少人對這小血蛤又愛又怕。邊吃肉骨茶和叻沙時,背後不時傳來推門聲音,看看沒位,便買外賣。原來,店小,也有另一種生存方式。店內只有兩人打點,看來就是兩夫婦,一人負責店面,一人看守廚房,一外一內,合拍無間。真喜歡這種溫情小店,在我結束退休生活之前,一定要再來一趟。 …查看更多
+ 4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7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5
味道
3
环境
3
服务
3
卫生
3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大巧不工的雲吞麵
英記美點小食
2015-03-07
曾於書中談過雲吞麵,也說過香港的雲吞麵,莫過於麥氏天下。不論麥奀、麥文、麥兆等等,甚至乎何洪記和正斗,通通源於麥煥池一人。若有朋友問我,麥X記,還是何洪記,那家較好,不禁笑笑:「都一樣吧,看你自己方便。」於台灣訪問也說過,雲吞麵吃的是一份講究,更是一份精巧。湯佳麵靚是基本,就連上桌也有一定架式。拳頭大的藍骨瓷碗,先下雲吞,再放湯匙頂着銀絲麵,最後才澆上湯。如此,麵才不怕被湯泡軟,影響風味。豈料,書才出了沒多久,卻讓我找到一家大巧不工,又美味如昔的老舊的雲吞麵小店。常說新蒲崗是個三不到的區域,剛好在黃大仙,鑽石山和九龍城之間。不少朋友罵我怎麼介紹的餐廳都三不到,又遠又難去,老實說,地鐵線像詛咒一般,搖指一點,那裏就死掉不少老店,看看西環便知個大概。新蒲崗也不難去,從鑽石山或黃大仙地鐵站走過去,也不過十來分鐘。而英記更跟傳統粵菜名店得龍同樣座落康強街,著實不難找。未到英記,遠遠在小公園便看到那片紅色banner,大大的寫着「巷仔雲吞麵」。走近點,未吃就覺這店有「古早味」。跟昔日佳記同出轍,小小門口,旁邊便是煮麵的小廚房,一眼望穿,你說現今時興open kitchen,其實老店行得更快。老店也不用甚麼餐牌,吃的喝的通通寫在牆上,看到六十年代撈麵,還不設加其他食材,實在有意思。先來一麵。也順便來碗淨雲吞試試口味。撈麵就麵餅一個,附送一碗上湯。早陣子看網上討論,撈麵附送的湯,究竟如何食用?有人說是先要把麵於湯中泡一下,再吃;又有人說是把湯加一小半到麵之中,拌着同吃。看得我哭笑不得。吃撈麵,就為了吃麵條的韌度,棄湯不要,就怕湯汁泡軟麵條,而附送的上湯,是怕食後吃幾口乾麵後,哽咽不舒服,就可以上湯濕濕口,緩衝一下。這六十年代撈麵,一聞,就知精彩。英記,可謂比長發更大膽,也更有自信。麵餅煮開後,只以豬油和一丁點醬油調味,香是不用多說,而微鹹的醬油更突出麵條的純粹。這撈麵吃的幾乎不是甚麼獨門醬汁或是上佳手藝,這撈麵讓我們回到生活匱乏的六十年代,一個麵餅,不用多加造作,豬油醬油,香而溫飽,就是最簡單的幸福。別以為英記就只賣粗糙的古早味,眼前的淨雲吞可是大巧不工。賣相樸實無華,但雲吞顆顆頭重尾散,浸泡於金黃色的上湯之中,真箇有金魚的美味。先來口湯,清鮮味佳,一喝就知依足古法以地魚熬製,又鮮又香,而且按傳統撒把韭黃,所謂「生蔥熟蒜半病韭黃」,這半生熟的韭黃,提鮮又提香。一口大小,當然一口啖之,蝦肉鮮爽,肉和蝦比例恰當,更下了地魚末提鮮,這口雲吞,真的古早味十足。吃了幾次,這裏不單食物有古早味,連店裏的阿姐也有六十年代的感覺。有次買單應該是$51,我順手就拿了一百元出來。阿姐找回$50元一張。我楞了一下。笑笑跟阿姐說:「阿姐,你真可愛。」阿姐笑一下:「差不多啦。」好像,人情味比古早味,更濃更香。…查看更多
+ 2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7
分享
检举
samurai 第日試下都好噃.
2015-03-08
回应
张贴
评分
5
味道
3
环境
4
服务
3
卫生
5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另起爐灶
嚐囍煲仔小菜
2015-01-18
有時我會說笑:「香港人,特別喜歡燒炭。」帶點黑色幽默的話,其實是說香港人每聽到炭火佳餚,便立時心癢難當。不論是炭火燒肉,街頭炭火串燒,炭火火鍋,還是炭火鍋仔飯。一聽到炭燒,仿佛便聞到那股讓人理智都煙消雲散的炭火香。奈何,香港尋炭火,像緣木求魚。數數手指,炭火火鍋就兩家,炭火燒肉,也寮寮可數,炭火煲仔飯,坤記,一枝獨秀。今天,又多一位挑戰者,以炭火煲仔飯作招徠。聽到炭火,我就食指大動。從前說坤記偏遠,山長水遠到西環才能吃到口滿意煲仔飯,這次更遠,嚐囍座落西環尾,跟詩餅坊不過一街之隔。幸好,港鐵西延線開通後,由尖沙咀去堅尼地城站,不過十五分鐘車程,真的瞬間到步。像是夜,在鰂魚涌跟女主人會合後,才二十分鐘便到了堅尼地城。早一晚打了通電話問店員,要訂位嗎?「不用,來到就有位!」走到門外,人聲鼎沸,哪來位子?報上人數,等了十多分鐘,阿姐大聲問:「搭檯嗎?」雖說我還在納悶為何昨晚說不用訂,但現在又塞滿人,但聽到有位,我立時回應:「有得吃就好!」小小一個門口,走進去才發覺這店原來不少。長長走廊兩旁放了差不多六七張小桌,走到底,豁然開朗,還有一個大廳,有幾張十二人大桌。有幾桌已經坐滿了三五成群的朋友聚頭,有一桌,則是湊合了四五對二人組合,各有各吃,真有同檯食飯,各自修行之感。點菜時往廚房一瞄,看到足五六尺長,一字排開的炭爐,上面層層堆疊了十來個煲仔飯,但見大廚在煲仔陣中遊走,左揭一煲,右手一抓,幾煲飯同時上檯,絕對是功架。煲仔飯,要付出一點耐性。點了兩道小菜先填填肚。XO醬韭菜花炒鮮魷,條條翠綠盆然的韭菜花,油光發亮,像根長翠玉。用XO醬炒香,青脆甜美,鹹香兼備。鮮魷火喉拿毁得宜,嚼起來軟嫩帶鮮香,這道菜不花巧,卻可套台灣用語:「真有古早味,像極小時候的家常菜。」再點了一尾煎封龍脷魚。所謂煎封,說穿了就是油泡,但點在於火喉和油溫,要外脆肉嫩,但又不油不膩,才算上品。這尾魚甫上桌,我就暗叫:「炸得極好!」魚金黃亮麗,挺拔好看,碟底沒半滴油,加點醬油提鮮已是絕配。魚肉鮮嫩多汁,魚邊鰭香脆到不得了。不囉唆了,立時拿起刀叉把長長一尾魚,分成幾大塊,直接用口細細啃啜,連骨頭都不放過。主角煲仔飯終於上場!這煲飯,先以明火由生米煲成熟飯,再轉手放到長形炭爐上,以細火慢烤出薄脆金黃的飯焦。開蓋,先沿邊下醬油,砂鍋熱力把醬油立時蒸發,「咋」一聲,醬油豆香全融入米飯之中。這裏醬油也是自家秘製,除了一般生抽老抽之外,還下了臘味的頭頭尾尾,難怪吃上來多一份肉香脂香。米飯吸盡雞件精華,既吃飯,也是吃雞,其他配菜,都變成配角。還未吃到底,急不及待沿邊一刮,飯焦應聲而出。薄薄一層,米飯被烤成點點斷裂,乍看,真像禾蟲。我不敢吃蟲,但這片又香又脆的蟲蟲鍋巴,多吃也不介意。嚐囍大廚實乃於坤記工作多年,現自立門戶,算是別種開枝散葉。有不少朋友會細細比較兩店的優勝劣敗,我則覺得眼光可以寬大一點。於偌大的市場中,多留一兩家好店,又有何妨?少少的瑕疵,又何必計較。就當成一點點的盼望,待他日再訪,像昔日花蕾,今天綻放無盡芬芳。…查看更多
+ 1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5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4
味道
4
环境
3
服务
4
卫生
4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相撲手日式放題:放題嘉年華
相撲手日式放題
2014-12-20
網上做助課時看到這店,有趣是評價好壞參半。一半大罵食材不新鮮,點菜很久才送上來;另一半則是大讚食材新鮮,物超所值。然後,另一半又反駁那些都是「馬評」(做馬食評),這邊又再回馬槍說其他人是抹黑。與其猶疑不決,不如以身犯險。讓我親身吃一趟來試試水準。價錢好像$288一位,分成兩個時間,六點十五分和八點四十五分開始,每時大概一個半小時。挑了個晚一點的時段,寧餓一點,也不想吃不下。八點半到了樓下,坐升降機到二樓,剛碰到主事人,居然着我們回到樓下,在大樓外排隊。回到樓下,才驚覺大樓外排了一條長龍,通通都是正準備進場的人。等了差不多十分鐘,這樣在街上排隊還倒是第一次,真像排隊進遊樂場。安排好座位便魚貫進場。第一感覺很乾淨,每張枱也抹得乾乾爽爽,地面也沒半點污迹,雖說枱不算大,枱與枱之間也較接近,但已經讓人很舒服。立時翻開點菜紙,分成刺身、炸物、料理、壽司等多種食物,立時先挑刺身,日式放題,不吃刺身就白來了。才交上點菜紙,不夠三分鐘便上了一大盤雜錦刺身,該是店知道人人必點刺身,不如先來震撼一點,讓食客吃個痛快。此時背後傳來一把聲音。「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相撲手。看到檯面的刺身,大家覺得還不錯吧。我也知現在是相機先吃,大家拍完照,不妨上載到我們公司的facebook,然後跟我們同事說一聲,晚一點有特別食物回敬大家。」聽着以為自己去了嘉年華會。轉念,主持人又來:「今晚大廚為了大家炮製了一道烤羊架,原塊羊架烤至五成熟,喜歡的朋友可以出來中間拿一些。」立時於我身後起了一條長人龍。羊架不是我杯茶,集中吃刺身。未出發前知巨型甜蝦是這裏點題之作,差不多六吋長的甜蝦,肉也有手指般粗,蝦肉婔紅,像姻脂般濃艷,嫩滑如豆腐,卻散發無盡鮮甜,秒殺五六隻。各種魚類刺身也新鮮不錯,更不要錯過放題小見的北海道元貝刺身。一般為成本,頂多用上小柱貝濫竽充數,這裏則貨真價實是原顆大元貝切成片,鮮甜至極。更有人擔心只有第一盤才如此出色,又或是一盤過後,良久第二盤也不來。放心,第二、三、四盤品質一樣超班,上菜更快得差點應接不暇。背後又傳來廣播。「羊架吃過,這次換成刺身吧。不過不是一般刺身,是從日本空運到港的藍鰭吞拿......」然後侃侃說了幾分鐘這魚的獨特性,轉眼便見店員把一條差不多兩米長的魚搬到料理台。這時店長又發言:「等一下待師傅解體後,便可以享用了。」待師傅解體......哈哈哈。吃過刺身,便轉投熟食懷抱。老實說,款式眾多未能盡錄。不過其中串燒實在不錯,燒牛肉外脆肉滑,牛舌前後吃了三串,天婦羅也香脆可口,起碼熱騰騰即叫即炸。吃到尾聲,又懷念巨型甜蝦,再來幾隻吧。吃到十成飽,店長又來了。「這幾天好像冷了一點,大家還吃了這麼多刺身,該潤一下吧。師傅為大家準備了一鍋燉雪梨,特別適合這天氣。喜歡的就來吧。」我真的覺得自己參加了一個美食嘉年華,也回想起小時起去荔園參加拍賣會的盛況。第一次吃放題覺得時間過後這麼快,過了一個歡歡喜喜的一晚。真心推薦相撲手,如果你覺得這篇是「馬評」,那麼,你太不了解我這個人。…查看更多
+ 6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2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4
味道
4
环境
4
服务
4
卫生
4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女人街的韓國菜
新吉洞激辛辣麵
2014-12-07
好像每年初秋都會病,人人叫感冒,我久病成醫,跟感冒有分別,這叫上呼吸道感染,沒有發燒,只是鼻塞流鼻水,然後咳,不走運最後可能會導至輕微腸胃炎。每年都逃不過病魔折磨,漸漸,與其埋怨,不如適應。今年我更感恩,由十月初飛澳洲,到十月中法英之旅,到十一月短飛上海,三趟旅程完結之後才病倒,我心中暗許:「總算病得合時。」不料,一病就個許星期。病,最惱人就吃東西沒味道,打亂我造訪這家韓國菜的大計。一病好,就殺去旺角,順道「鳩嗚」。知道旺角路不好走,這次從油麻地出發,經過家樂坊,鑽入女人街,尋幽探秘。好像有十幾年沒走進女人街找吃,有點時不與我了。走不了半條街,便找到小小的招牌,以為過江龍總有點來頭,也有個體面的店面,但現在看來看去都只像家無名小店。一排單人座,另一邊則置了四方桌,完全是小店格局。七時多,沒半個客人。打開餐牌,價格十分親民,三十四元便有一道菜,旺角,果然是另一個世界。不理了,狂風掃落葉點了四五款心水菜,然後便慢慢等吃。最先上來是最想吃的一味,魚板魚糕串。魚板,於韓國小吃中,有如香港的魚蛋一樣舉足輕重。這次不用湯煮,換個口味,以魚板作包裹,捲起年糕條,炸香上桌。一口吃盡兩種口味,魚板香脆,年糕軟糯,更喜歡中間捲入一片大蔥,幽香撲鼻。瞬間便吃完一串,一碟兩串,好像有點不夠。轉眼便送上招牌,這碗是招牌辛辣麵。沒查過甚麼來頭,原本也只為年糕串而來。一挾,才發覺這麵有點像油麵,又有些像烏冬,入口順滑又煙韌,不錯。海鮮也於眼中只是配襯,辣湯才是主角。暗紅而濃稠,未喝就覺有夠刺激。入口果真夠辣又夠香,跟辛辣風味迴異,更辣更過癮。只點了最溫和的一級辣,嗜辣的朋友,不妨要些更厲害的挑戰自己。最愛賭氣,韓式炸雞未成潮流之時,不時介紹香港哪裏可吃到韓式炸雞;反之,大氣吹來炸雞風,又偏偏半次都沒吃過,看到人龍都敬而遠之。到今天,炸雞熱潮稍退,又萌起我的炸雞癮。$68吃到半隻炸春雞,不妨點來一試。香噴噴送到眼前,燙手又燙嘴,金黃脆板夠香夠脆,雞肉更不住滴出肉汁,美味得吃剩也要帶回家,第二天放到光波爐翻,滿室炸雞香。記得於首爾旅行之時,簡單一個紫菜飯團,就覺美味無比。是夜再來一客,當成是回味吧。飯煮得香糯有咬口,飯團也搓得夠鬆軟,中間摻出絲絲酸菜的獨有清香,一顆下肚,又伸手再來一顆,美味,從不覺飽。又年糕,又辣麵,又飯糰,澱粉多得連炸雞也吃不完。抱着兩塊炸雞離開,鑽出西洋菜南街,看到一街警察像十二碼的人牆。心想:「真夠官迫民反。」不鳩嗚怎生對得住自己,吃不完炸雞,也要去買繼光香香雞。聽特首的話,要刺激消費嘛!…查看更多
+ 3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2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4
味道
3
环境
3
服务
3
卫生
5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用心,做好每碗麵
八寶清湯腩
2014-09-15
累,腦海總會不自覺浮起些溫心美食。這次是一碗吃到語欲無言的的清湯腩。清湯腩,差不多從小吃到大,想一下,才發覺走遍大江南北,原來只有廣東才把牛腩吃得這麼仔細。承着風氣,也配合着香港人胃口,香港清湯腩店特別多。老字號的有九記,華姐,新晉的有群記,新仙,可謂各有特色也有各有捧場客。我喜歡九記,也喜歡華姐,這兩家老號,各有風味。新仙,也是我的新歡,勝在方便,不用過海,也不用看時看刻才吃到爽腩。還以為三家店已夠我吃得心滿足,怎料到......還有精彩在後頭。八寶清湯腩,一家隱沒於紅磡蕪湖街的小店,置身於張榮記和生記滷味旁邊,被忽視,也許是從開業一天便註定的命運。門口小得可憐,半邊是廚房,半邊是門口,捲起膠簾,才一腳就幾乎走到店中心,一眼看到底,全店不過百多方尺,置了四五小桌。聞一下,空氣中彌漫着濃郁又複雜的牛骨湯香氣。牆身和地板殘舊不堪,兩位師傅,一位阿姐,客人都是熟客,這格局,讓我想起未成名前的群記。就算奢侈,但試清湯腩必先來一碗淨腩。這裏的淨腩可一次過點三種部位,爽腩,崩沙腩和坑腩,稱牛三寶,索價$108,不便宜,但如果是貨真價實的牛三寶的話,就一點都不貴了。片刻,一碗盛得滿滿的牛腩送上來,但看份量,這百多元是值得的了。幾片像筋又像膜的爽腩置於最頂,貨真價實;另一邊則有肉膜相連的崩沙腩,看得人口水直流。翻一下,肉香最濃的坑腩沉於碗底,跟像白玉般蘿蔔,一濃一淡,兩相得宜。牛腩,最講究火候。爽腩,崩沙腩,坑腩,各有不同燜煮時間。時間不夠,硬如石頭;時間太久,失卻口感。先試一片爽腩,滑而香,入味而爽脆,不失爽腩美味。崩沙腩則肉膜相連,豐腴軟滑之感於口中融化。坑腩依附着肋骨,肉上帶坑紋而得此名。咬開,肉味最濃,帶點嚼勁。三種腩,三種口感,能保持層次,是心機,也是一份手藝。吃過腩,當然要試湯。湯底不油不膩,足見去油功夫做得足,這是一項花時間的細活。湯底呈淡褐色,飄盪着絲絲複雜味道。鮮甜醇厚,一下滑過喉頭,口腔迴盪着一股複雜的藥材香。看看牆上介紹,才得知這湯底不單用上幾十斤牛骨,老闆還依時令加入不同藥材,以配合四時節氣。就像廣東人家中的一煲湯,加點藥材,造就成最溫心的老火湯。吃過淨腩,特意再來一碗牛腩麵。牛腩部位自不然不及淨腩,早說若吃清湯腩,莫惜腰間錢。幸好還是入口即化,湯底清甜醇厚,特別喜歡淡淡飄來的當歸香,像吃日本拉麵,不自覺就把湯底喝至見底才願意罷口。猶豫了幾天,究竟要不要把這店公諸同好。一生怕人客多了,水準下滑,大埔群記就是一例,二怕人客多了,這幾方桌不能應付客人,把熟客都擠走了。當想到老闆身後背負着的理想:「用心,做好每碗麵。」就覺得別想太多,抱着簡單的心,用心分享所有美食,事情總會向美好方向邁進。一直,不也是如此嗎?…查看更多
+ 3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8
分享
检举
samurai 一睇就知道係好野, 自己去街市買也不容易, 份量也多不了幾多, 又要做餐死, 一於去幫襯吓先得.
2014-09-15
回应
西打哥 牛腩這東西,還是出去吃比較痛快
2014-09-16
张贴
评分
5
味道
3
环境
3
服务
3
卫生
4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皇嘻哈小食:皇族一脈
皇嘻哈小食
2014-09-06
有時候覺得,旺角,早不屬於我這老頭子。人多,車多,空氣也差,食物除了幾家吃慣的,其他都不甚了了。回想,究竟自己從前怎麼能於旺角待上幾個年頭。現在朋友約我去旺角,想到人撞人,肩接肩,就頭皮發麻了。像去台北,十年前,西門町是我的落腳點,走的,玩的,買的,吃的通通一應俱全。今天,一走出西門站6號出口,就覺時不予我了。也只有吃,才能吸引我走訪旺角。有甚麼值得吃?去旺角,最吸引的當然是小吃。這次居然把愛新覺羅家也扯進來,真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況味。人說旺角小吃有如恆河沙數,其實,也只不過集中於登打士街一段。從彌敦道走來,以聞到佳記炸魷魚鬚為起點,直走到見到肥姐人龍為止,這便是我所說小吃街。每次走到這邊,總會不自覺地於肥姐門前排一下隊,也可能到佳記買包魷魚鬚,臨走時再去百年天福買些滷味回家。這短短一條街,人多,車多,競爭也特別激烈,三不五時見到新店,也三不五時,舊店便去如黃鶴。皇嘻哈,難聽點,這名字真有點不倫不類,更不知葫蘆裏賣甚麼藥。原來用上「皇」字,因為老闆是愛新覺羅家族一脈。雖說皇族,賣的卻是平凡小吃。剛好在家樂廣場對面,遠遠便看到醒目又亮眼的紅招牌。小食分食一串還一碗,$8一串或$26一小碗,款式包括魚蛋,豬手,牛栢葉和雞腎。所有小食都以冷盤呈現,先來一串牛栢葉和豬手小試牛刀。豬手早去骨,只剩下皮和肉,咬起來煙韌帶脆,油香也不錯,一點一點的咬,甚過癮。轉身吃口牛栢葉,秘製醬汁早醃透每吋栢葉,不單又爽又脆,微辣中滲出花椒香,剛好過癮又不覺麻痺,一口一口,一下子就吃完。不夠喉就再來一碗,這次把所有款式一次包羅萬有。魚蛋軟滑鬆軟,但冷吃就欠些風韻,雞腎爽脆有咬口,也是美味之選。不過最精彩還是牛栢葉,於每片栢葉之間藏住滴滴如甘露般的辣油,滋味不已。邊吃,邊聽到店面廣播推銷小吃,可惜,由買兩串到再賣一碗到吃完,還是沒半個客人。理解冷盤小吃先天輸了一半,但若然這等美食,一下子又沒落於人海中,實在可惜。給他們一個機會,給自己一個機會,這小吃,會讓你驚訝。…查看更多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5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5
味道
3
环境
3
服务
4
卫生
4
抵食
用餐途径
外卖自取
食材之真味
金牛火鍋飯店
2014-08-29
今時今日,Facebook差不多主宰新一代的生命。常跟朋友說,你玩Facebook時間多還是看電視多?一句,就揭穿他日掌管時代的新媒體。某夜於Facebook看到一家火鍋店,裝潢看來是新餐廳,名字卻老土不堪,金牛,你猜聖鬪士回歸,風潮再起嗎?再細看,原來是舊店新裝修。翻查一下資料,於九龍城開店廿多年,一直沒裝修,也沒花巧,老闆深信火鍋最重要是刀工和新鮮兩環,就這樣累積了一班熟客。再想想,這名字好熟。翻查手機,原來金牛一直放在待吃list上,只是放了太久,久得舊店已從新裝修,更久得早陣子查看待吃list,一直摸不透金牛是何許店家。讓我期待,又沒讓我失望的火鍋店,金牛,呈現出食材之真味。傍晚時分,走在南角道。迎面沒半個人影走來,街道兩傍的餐廳,門可羅雀,是太早還是太晚來裏。太早,是還沒到晚飯時間嗎?太晚,是錯過了舊機場還在的盛世嗎?有時真的替這裏的食店擔心,沒幾個客人,怎撐下去。多走幾半,便發現金牛亮麗的招牌。上月報紙訪問,還是老舊模樣,這新裝修跟同街的老店,顯得有點格格不入。預先訂了位,報上名字便順利入座。有別於一般火鍋店,金牛可說小中之小。推門只見四五百方尺,左邊一排三個卡座,中間四五張大圓方桌,就是金牛的全部。新裝修後,整體感覺舒適乾淨,跟昔日「麻甩」味滿分的舊棤樣,可謂雲泥之別。先選湯底,帶點病在身,想要些清淡口味。阿姐建議:「要個海鮮鍋底吧?$138有蜆有蝦有蟹,比散叫更便宜。」海鮮鍋底叫清淡?原來不像坊間食店,海鮮通通預先放到鍋店,一股惱兒煮沸,味道只是大混雜。金牛的海鮮鍋以冬瓜蕃茄粟米作為湯底,而大蜆奄仔蟹和海蝦則另上,以最清新湯底呈現海鮮真味。海鮮通通由老闆天天到一街之隔的九龍城街市細心挑選,大蜆沒半顆沙,肉甜鮮美;奄仔蟹肥到漏膏,豐腴甘香;海蝦送上檯時還活跳跳,蝦頭內蝦膏滿溢,蝦肉嬌嫩。單叫一隻奄仔已索價$88,難怪是夜幾乎人人都必點這超值的海鮮鍋。牛肉更是揀手之選。老闆天天親自到街市相熟牛肉檔挑選牛肉,肉販與老闆相識十幾載,早摸清老闆要求,也不敢濫竽充數。買好牛肉,再一點一點把肥油和筋腱去掉。這部驟從不假手於人,老闆說,不是怕別人去掉太多食材,反而是怕員工為省成本,不敢大刀闊去掉硬筋肥油,把劣質貨色送到食客跟前,就連招牌都保不住了。牛肉油花紋路細細相間,縱橫交錯。生怕浪費了這片牛肉,於清湯中燙兩下,還帶點嬌嫩便連忙送入口。肉汁傾瀉而出,肉香甜美,餘韻悠長,慾罷不能。墨魚片也是這店名物。刀工和食材,就是火鍋的全部。這墨魚,吃的就是刀工。老闆笑說坊間不時以為墨魚厚切便是好,其實薄切至透光,才嘗出墨魚的脆和鮮。輕燙便立時捲曲,咬開爽脆鮮美兼備,果真,刀工主宰味道。也要了一道有趣食物,竹笙蟹粉卷。把鮮拆下來的蟹粉釀入竹笙之中,置到湯底中,滾上四五分鐘,竹笙吸盡湯底清新之味,蟹黃鮮香豐腴,比蟹粉小籠包的鮮美更直接,太美味了。想到火鍋也能吃到蟹粉之味,聰明。除盛記外,久久沒吃過讓人滿意的火鍋。金牛,賣的只是食材純粹之味,若然你是重口味的朋友,愛吃雞煲多過吃飯,那麼,金生不是你杯茶。一份食材真味,讓我太著迷了。…查看更多
+ 5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4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5
味道
4
环境
4
服务
4
卫生
4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林昌記:良心魚蛋 
林昌記
2014-08-20
記得農曆年時,香港吹起一片「夜市」風。然而,不是像台灣般把夜市當成文化,當成賣點推廣,反而,像茉莉花革命一般,偷雞摸狗,最後遍地開花。士林夜市,以士林區為名;我們也有桂林夜市,只存活了三天,於短短桂林街之內,孕育出無盡美食。也許誠如電影對白:「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於桂林夜市創下日賣十萬粒魚蛋神話的無名魚蛋檔,今天終於入店,打着良心魚蛋旗號,延續神話。林昌記現有兩店,一於深水埗,一於尖沙咀。尖沙咀店,隱身於尖東天橋半路,瑟縮於旁邊商業大廈之中。魚蛋分三種口味,原味,辣味和咖喱味。敢自詡為良心魚蛋,全因林昌記魚蛋顆顆皆有自家打製,交來貨一般為節省成本,魚肉比例不高,不鮮不香,粉糊沒彈性,更要靠濃厚醬汁入味。林昌記魚蛋,魚肉比例超過八成,打成魚蛋後,先以低溫油炸,再以大火迫出油份,送到客人跟前,再用手動離心機隔離油份,細心至極。原味魚蛋賣相白雪雪,跟一般街邊魚蛋截然不同。入口富彈性卻有鬆軟,質感綿滑而鮮香十足,不用任何調味,已覺美味無比!咖喱魚蛋則微辣而帶濃郁咖喱香,不嗆喉。最驚喜還是辣味,即於原味魚蛋上加上自家辣醬。加之前,店家更會提醒:「這醬很辣,小心。」辣醬刺激十足,香氣撲鼻之餘,又不掩蓋本身的魚鮮香。笑笑說:「這魚蛋,真的不輪大埔幾家魚蛋老店。」不知是新鋪剛開,躲在隱處沒人識,還是香港人又特別健忘,只見食客不多。店家更出招,於天橋免費試食,望搏得食客歡心。希望大家別善忘,別忘記曾經於桂林夜市嘖嘖稱許的林昌記良心魚蛋,就在尖東一隅,等候你光臨。…查看更多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4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5
味道
3
环境
3
服务
3
卫生
5
抵食
用餐途径
外卖自取
大埔人的美食
強記鳳爪
2014-08-10
說來真的汗顏,一直自詡為大埔人,卻從未聽過強記的大名,真夠丟臉。認識強記 ,全因facebook上的大埔群組。某天某日,忽爾見到不少人為新街市內的一家小吃歡呼喝采,留言不絕。「終於回來了!」「等了三年,終於可以再回味。」「吃了十幾年了,由車仔檔到入店,到今天再開新店。」看到潮水式留言,說我好奇又好,說我貪吃也好,這家小小的鳳爪店成為我必訪目標。翻查資料,才得知這家強記鳳爪已植根大埔十幾年,老闆曾於不少大酒樓作過掌廚,晚上於家中,閒來沒事,便作起鳳爪小吃,推車仔檔幫補家計。當時光顧的小朋友,今天都成了大朋友。側聞強記早年前入店,過不了一陣子,因問題,暫時結業。睽違三年,終於再度上場。難怪,一眾大埔街方,難得跟老朋友重逢,興奮得大叫。早上八點已營業,真的是大埔人的作息時間。七點多到新街市熟食中心吃個早餐,然後買菜,順道買些小吃回去就剛好,更早聞晚一點來,門外不時人龍不絕。光猛店面,一半賣酸滷味,另一半賣鳳爪等小吃。鳳爪分成有骨無骨兩款,口味則有麻辣、沙薑、白雲和泰式四款。所有鳳爪預先處理好,待點好口味,才立即加入味粉,麻油撈好。人懶,點了兩款無骨鳳爪,一款麻辣一款沙薑口味。鳳爪去了骨,吃上來一口接一口,極方便,沙薑口味就像極吃鹽焗雞般,鹹香有風味。聽聞老闆為了令沙薑味更香,沙薑於陽光下曬幾天,才乾磨成粉。麻辣口味則辣中生香,不過火,一點點麻,剛好刺激過癮。除了鳳爪,也賣其他小吃,像雞翼尖。冷盤作法的雞翼尖,也是自行挑選口味。麻辣口味一樣精彩,翼尖更隻隻大而肉厚,不吃像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此時,眼尾看到一種熟識的小吃,雞腳筋?這裏則叫作雞膝頭。不理會名字,立時要了一份。跟老闆說:「這東西很難做,又花心機。」老闆邊調味笑笑:「對呀!所以也不是天天供應。」吃過阿鴻小吃朋友也不會對這雞腳筋陌生,吃的就是一份爽脆。現在能買回家細細品嘗,太滋味了。…查看更多
+ 1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5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5
味道
3
环境
3
服务
3
卫生
3
抵食
用餐途径
外卖自取
59
城市
1,350,638
餐厅
9,305,843
会员
5,293,112
食记
39,988,397
相片
85,138,863
收藏
OpenRice
OpenRice Biz
餐厅管理系统
推广宣传
订座
餐饮券
遥距排队
堂食点餐
外卖自取
招聘平台
聚合支付
饮食
  • 新餐厅
  • 排行榜
  • 餐饮券
  • 优惠券
  • 饮食誌
  • 开饭头条
  • 食谱
  • 提供餐厅资料
特集
  • 自助餐
  • 火锅
  • 包场Party
食评
  • 写食评
食家
  • 我的OpenRice
  • 会员登记
其他地区
  • 开饭喇 大湾区
  • 開飯喇 澳門
  • 開飯喇 台灣
  • 開飯喇 日本
  • OpenRice Thailand
  • OpenRice Singapore
  • OpenRice Philippines
更多
  • 关於我们
  • 联络我们
  • FAQ
  • 私隐政策
  • 条款和细则
  • 版权政策
  • 商家服务条款
  • 就业机会
OpenRice《开饭喇!》为香港最受欢迎饮食资讯媒体并已覆盖多个亚洲地区,提供最新最全面的餐厅资料、食评及评分。配合网上订座、餐饮券、外卖自取及OpenRice Pay埋单等多元餐饮服务,让你轻松搜寻及享用地道美食及最佳餐厅!
© 2025 Openrice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如您发现含有侵犯版权、商标、商业内容或其他不当的内容,请按此向我们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