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简
语言
繁
简
Eng
其他地区
香港 澳门 大湾区 台湾 日本 泰国 新加坡 菲律宾
更新餐厅资料 商户专区
找餐厅
旅游.订座
OpenJobs
餐厅 + 地区/地址, 菜式/食品…
地图
更多
特集
自助餐 火锅 新餐厅 优惠券 餐厅排行榜
滋讯
生活志 饮食志 开饭头条 放闪为食团 抖一抖 台湾Let's Go! 食得知味 我有我态度 食谱 识食台
OpenRice 開飯熱店2025

danprawn的个人专页

首页个人专页danprawn
danprawn
8
粉丝
0
关注
danprawn
等级2香港
概要
食记 (12)
相片 (45)
五個現代化
牛精佬牛丸大王
2014-08-05
這天在旺角剪完頭髮,決意到從未吃過的地方吃飯。別過常吃的好旺角、蜀香、蒂蒂香等,漫步旺角,尋找下一個落腳點。微雨,旺角來回油麻地,太子。沿途看到兩家牛丸麵,心想,幾年前深入元朗吃牛丸也不過吃了三家。何妨在旺角重溫當年牛丸之旅。先在太子潮龍園開齋,再到旺角樂園,怎料片尋無蹤。回家搜尋,方知曾有四家分店的巨無霸樂園已然結業。在尋找樂園的路上,「牛精佬」招牌赫然映入眼簾。走近一看,便見兩個現代化----免費wifi、二十四小時營業,心想不是專門爲遊客提供住宿服務的牡丹樓(麥當勞)二十四酒店,就是專門宰遊客的屠場。好奇看看菜單考究一番,竟發現餐廳供應「牛沙瓜」,自是刮目相看。牛沙瓜正名叫皺胃,似豬肚般有嚼勁。說實話,個人好牛雜好腍滑牛肺好凝脂牛腸,並不好沙瓜。只是沙瓜供應緊張,心中認定有門路取得沙瓜的店朝裏有人取好貨,有好貨出品不會差得那兒去。我就是喜歡這樣的線性邏輯,明知其脆弱,但堅信其準確。第三個現代化,在於菜單。除了粉麵以外,不乏其他小菜大菜。牛精佬原來還會弄奶油脆豬、籠仔蒸飯!雲吞麵、魚蛋河、牛丸米,琅琅上口。大概是早前吃過一碗不甚滿意的魚蛋粉,我要了牛丸河。牛丸不是手打,比起先前潮龍園出品,少了一分彈牙,牛肉味倒是旗鼓相當。河粉厚身粗糙,湯底沒甚味道。作爲注重健康的學生,任何粥粉麵飯若附上青菜兩條,我定必大加讚賞。桌上還有一瓶酸蘿蔔。線性邏輯告訴我,酸蘿蔔是雲吞麵店纔會供應。牛精佬好像連雲吞麵也沒有供應?免費的開尾菜,多多益善。雖然我連吃麵也不是,但好酸,自然不想錯過此品。蘿蔔很脆,吃下去感覺卻很不實在。一股腦的酸過於鮮明,辣椒的老辣一直沒有出現。醃漬食物,不能太青春。第四個現代化,是八達通付款。至於最後一個現代化,我也說不清。到底是鋪租逼人,還是迎合遊客需求?…查看更多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赞好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2
味道
3
环境
3
服务
3
卫生
2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40 (午餐)
美式快餐與韓式正餐之間
繼光香香雞 (連理街)
2014-07-17
中產不易爲。KFC、Jollibee之類的快餐屬於基層。雖然一客套餐索價至少三十元,但就相對價格而言還是划算。畢竟,四、五客套餐方抵上一客韓式炸雞的價錢。韓式炸雞店人均消費二百多元,或許中產有餘而上流不足。於我而言,此等炸雞與快餐如出一轍,價格不應相差這麼遠。應說是韓風把韓式炸雞推上上流吧。至於新鮮雞炸子雞則要更上一層樓成爲特供食品了。我一直堅信,上流與基層之間,其實有很大的空間。後來,我在繼光雞找到這片空間。炎炎夏日,在商場過道冷氣籠罩下「掃街」最好不過。既避開一切日曬雨淋風吹雨打,又不必擔憂食物受路邊廢氣污染。店面寬敞亮麗。只是中間空蕩蕩。以其面積之廣,大可弄幾張桌椅供食客堂食。玻璃窗後,炸爐只佔一角。店員都帶上特製口罩。一般口罩往往蓋住口鼻。見過不少職員「創意」佩戴口罩,口鼻硬生生殺出一條生路,戴上與否根本沒分別。這兒的口罩,像極球迷調侃烏拉圭球星蘇亞雷斯的「防咬口罩」,僅在嘴巴以下伸出一塊「防衛牆」。戴得舒服,看得安心。店員下單時態度很「臺灣」。由歡迎到重覆柯打,由收錢到報上找續,由叫號到燙手提點,通通很有禮貌。廣東話取代國語,既香港又臺灣。最後幾個店員更齊聲以帶香港口音的台腔國語說出一句「謝謝光臨,請慢走」,既臺灣,又香港。幾個店員都笑容可掬,更推薦下次可以一試其酸梅湯,窩心得很。臺灣的酒,香港的瓶。有說香港服務水平每況愈下,由此觀之,乃不爲,非不能也。食物全部即叫即製,相反部分飲品如果茶等則是預先包裝。喝過果茶,太甜不合我意。還是專注其炸雞。招牌香香雞,粒粒炸雞塊,要了小辣。看着雞塊起鍋,內心滿是期待。拿起火辣辣雞塊,放入口。外皮微脆,內裏嫩滑。吃雞是一個取捨過程,白肉多半乾巴巴,嫩滑的肉往往帶骨。這個香香雞,算是稍稍紓緩取捨壓力。沒有骨,肉頗嫩。要求路邊掃街吃炸雞有雞味,則有點兒過分。辣味的點綴,已然足夠。至於雞排,也是要了小辣。本身雞排已經有黑椒調味,小辣只是再添一分刺激。大大雞排,要炸得嫩滑不容易。這兒做得不俗。雞排似乎曾做過水療保溼。剛開始吃時,咬開雞排有少許汁液湧出。說雞排炸得嫩滑多汁完美無瑕是騙人的。我吃了五分之四塊,方覺得雞排略heavy略乾。一個人吃,還是吃香香雞好了。…查看更多
+ 1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赞好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4
味道
4
环境
5
服务
4
卫生
3
抵食
推介美食
香香雞
spa雞排
用餐途径
外卖自取
人均消费
$28
甘牌服務
甘牌燒鵝
2014-07-08
週五晚上,快樂時光,唱徹五更到天明。看罷世界盃巴西險勝哥倫比亞,意猶未盡,遂作一回孝子,邀母親與遊子遊蕩。先到太古吃個早飯,再漫溯港島----鰂魚涌,北角,炮臺山,天后,大坑,銅鑼灣,灣仔。走走,停停,看看,坐坐,聊聊,逛逛。在母親看上的甘牌燒鵝午膳。週六中午,沒有上班族,甘牌燒鵝單憑鏞記甘氏大名,門庭若市依舊。領匯霸權,踢走小商戶,換上中產食店、中產價錢。新酒新瓶,又是加價好時機。然而,撇開領匯霸權,不少新店行事與領匯無異。市區租金想必不菲,燒臘店要跟着變。既要寸土必爭,還得自我升級,出品方對得住價錢。漂亮裝潢,狹隘過道,擠迫桌椅,都不陌生。甘牌燒臘店壁畫是甘牌燒鵝美好願景,硬件設置也相去不遠,只是與現實還有一段距離。夏日炎炎,等外賣的人佔領過道,出入摩肩接踵,名副其實是「你推我讓」。年輕媽媽推着嬰兒車,根本找不到「車位」,敗興而歸。能坐下的,也不好過。搭檯不新鮮,只是坐滿以後,我與後頭食客不至於背靠背亦不遠矣。侍應上菜也得繞路而行。餐牌以燒臘、滷水爲主,也備有幾道小菜。下單以後,災難來了。先是主管走來,說侍應新上班不熟悉菜單,特來確認柯打。「叉燒燒鵝...」「不,鵝髀...」「好好好」遞上單子,驚見雙拼粉麵...叉燒...鵝髀。看見侍應忙得不可開交,權當隨遇而安。隔桌操普通話的食客下單也有問題,拿出菜單指指點點一番。到底是下單的問題,還是語言隔閡,不作定奪。我只知道母親最後吃的,是叉燒燒鵝麵。瀨粉吃不上倒是錯有錯着,幼麵爽滑彈牙。而瘦叉薄切,則不比澳牛好多少。只是隔桌點的兩個燒鵝飯五分鐘不到已經上桌。遲下單遲改單卻先上岸。看着他們吃完飯離去,母親面容開始出現微妙變化。剛看過另一桌食客催促,指燒味瀨粉與飯同時下單,瀨粉快吃光,飯卻未見蹤影,換來卻是「快來了,請等等」的敷衍,我暗吃一驚。幸而鵝紅韭菜花此時上桌,危機暫且受控。本想要點綠蔬,便要了個鵝紅。上桌卻見大半碗鵝紅。韭菜花分量少,長得小也不嫩。渣是纖維,幫助消化。纖維夠多便行,我如是想。倒是鵝紅大大片,滑溜溜,教人滿意。祖母在生時常說豬紅能排毒,不知鵝紅是否有同樣效果。韭菜與鵝紅,都不覺有腥味。雙拼飯,半小時後終於上桌。多年前曾到鏞記嘗鮮,失望而回。去年暑假在中環實習也沒到鏞記外賣僅三十八塊錢燒鵝飯。此番到甘牌,欲一嚐所謂鏞記舊時味道。燒鵝皮尚算脆,但肉質一般,最可取在於其肥脂豐腴,滿足重口味慾望。至於乳豬,燒得過乾,得以甜麪醬溼潤一番。白飯粒粒分明,是我喜歡的軟硬度,澆上醬油,輔以鵝油,大快朵頤。酷暑難當,附上的酸梅醬有效挑起食慾。後來隔桌來了兩個老人家搭檯,男的甫坐下來便點了個燒鵝飯,女的等上一會兒,開口方請得餐牌後才下單三拼燒味飯。女的等了二十分鐘,稍加催促後侍應便送上三拼飯。可憐男的默默等待四十分鐘,還是未見燒鵝飯蹤跡。比他遲來遲點菜的,都已吃罷走人。終於按捺不住,找人催單。侍應還不知問題,待火星初現方讓廚房「插隊」,馬上預備燒鵝飯。七一遊行剛過去不久。由此觀之,不抗爭只會任人魚肉。只是,有些人視催單爲據理力爭,遊行則是搞事。這些事兒,從來就說不清。我此刻只管吃,只爲服務搖頭。走時,也爲父親帶上心意,外帶燒鵝髀。塑料袋不時傳出鵝油香氣,毋寧父親吃得津津有味。可能漫長等待沒有帶來期盼,反而是有待改善的服務醞釀壞心情,吃不出燒味飯好吃之處。…查看更多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赞好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3
味道
2
环境
2
服务
3
卫生
2
抵食
推介美食
鵝髀麵
用餐日期
2014-07-05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100
“Desgustation”
明閣 (香港康得思酒店)
2014-04-28
三月中收到Langham Supper Club 明閣「品味晚宴」宣傳電郵,原價888/位,會員特價488/位。躍躍欲試,唯拖拖拉拉,到四月方找來藉口,不孝弟子藉母親大人壽辰嚐鮮。爲保萬無一失,特別致電查詢,確認套餐當日如常供應。殊不知酒店中餐廳接線生亦操洋文,鄉巴佬自然即刻轉聲道,不顧濃重鄉音亂槍掃射,最後還搭上一句「Do you speak Cantonese?」,好不尷尬。近年流行講本土文化,粵語與繁體字是兩面旗幟。大陸「新」中文大舉入侵,我雖爲香港中文自豪,但又不自覺投降,比如公開考試爲包圍殲敵計已開始書寫簡體中文。老外說學中文時,我總會務實理性,和理非非指出粵語繁體字太難太繁複,汝等西戎還是學習普通話簡體字好了。當然,若老外執意要講廣東話,仍會暗暗稱善。中英夾雜是另一難題。部分英文字已融入粵語,成爲香港語言一部分。「趕deadline」變爲「趕死線」或「趕工」,即大失味道。但是當聽到侍應說「先生如果finish既話,我幫你收左佢」,我還是會心裏發毛。相比普通話簡化字,英語對粵語威脅要小得多。只是無端混入英文詞彙,既不自然也有礙理解。興許,這就是語言進化過程。大概我永遠不會理解品味、檔次爲何物,不知道爲何夾雜英文有昇華之效。大家母語均爲粵語,到餐廳後也以粵語爲主。爲何隔着話筒卻要講英語?爲何講粵語要生硬夾雜英文詞彙?從來不知道明閣在接待櫃位右方也有一個大廳。該廳空間更廣闊,坐得更舒適。可能是空間感令人可大肆抒發己見,可能是自己耳朵太靈光,我玩着candy crush時能清楚聽到鄰座交談聲。但願自己沒有擾他人雅興。坐下後翻菜單看看。吝嗇鬼如我,不知套餐掛何名堂,只知價格牌上數字。看着菜單半天,也找不到888/488 套餐。迷茫之際,侍應送上菜單--「Chef Mango Tsang Chiu Lit's Degustation Menu」。平日多見Tasting Menu,Degustation實於我所知以外,翻查字典後也弄不清兩者有何差別,且當是長見識。頭盤有金箔松露千層豆腐與鵝肝乳豬件。南豆腐切成薄片,層層相疊,中間塗上松露醬,最後以金箔蓋頂。這道菜賣點在於心思與功夫。松露醬香味馥郁,但總覺得與豆腐不太般配。一直覺得松露最佳情人是炒蛋。這對璧人只能在刀叉下相會。其實我國雲南也是其中一出產地,只是不知除炒飯外松露如何中做中吃。至於豆腐,可能剛北上廣東英德,吃過大量豆味香濃的豆製品,嫌棄這豆腐不夠滑也不夠香。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松露醬過於霸道,中國豆腐樸素和善,只有被欺負份兒。松露醬黑壓壓不美觀,用一大片金箔遮蓋。只是金箔除視覺效果外作用成疑,只覺自己頓成土豪。乳豬皮下脂肪換上鵝肝醬,或是鵝肝醬多士換上香脆乳豬及炸蓮藕,組合新奇。乳豬脆,肝醬如松露醬般霸道。前菜兩樣都是西風壓倒東風。明明是西菜冷盤賣相,海鮮醬也是一滴兩滴三滴在旁點綴,心裏只想熱吃風味更佳。這個鄉巴佬,無可救藥。芝士焗蟹蓋蟹蓋放在蟹狀碟上,趣味盎然,食慾大增。絲絲蟹肉鮮美,微焦芝士香濃,加上洋蔥添上甜味及爽脆口感,相得益彰。以往獨愛容龍式香脆芝士焗龍蝦,但這道菜毫不遜色。芝士沒有西風霸道,反而默默襯托蟹鮮,很和諧。芝士終於被徹底「河蟹」。松茸竹笙螺頭燉燕窩湯是媽媽味道。只是媽媽不會浪費,造湯單取白菜芯。敝母雖是外省人,但煲湯盡得廣東人真傳,用料火候俱不馬虎。媽媽味道不就是對湯最好的讚美嗎?最愛湯中竹笙,肉厚柔軟,我寧可多要竹笙,少要燕窩。沙煲鵝掌扣原隻鮑魚小小鍋子上桌,精緻討好。鵝掌入味,腍滑不爛。用刀叉笨拙如我者,也能勉強不須直接借助雙手便得以大快朵頤。鄉巴佬只知膠質好吃,不知骨膠原讓女生趨之若鶩的原因。蛋白海鮮炒飯炒飯鑊氣十足,米飯炒得粒粒分明。蝦和帶子,比起炒飯常用的瑤柱,鹹鮮自是不及,倒多了一分彈牙。酌量倒入桌上XO醬,雖是喧賓奪主,但桌上醬料香鮮味美,不論是浪費還是循環再用,都大有問題,何不重口味一回。甜夢仙境雲霧從盒中不斷湧出,甜點如夢如幻置身仙境。不知是刻意設計,抑或是二氧化碳比空氣重,「雲霧」只是如瀑布般跌落桌面,絲毫沒有留戀甜點。若雲霧可蔓延仙境,則更上一層樓。甜點是是晚最失望地方。杞子桂花糕糕點本身輕盈,入口不會像一團粉。但在炒飯恣意重口味過後,絲毫吃不出杞子甜桂花香。而燕晶瑩吃下去竟然只是像更甜的杞子桂花糕。鄉巴佬果真重口味。頭盤有松露豆腐、主食有芝士,甜品有豆腐布甸、芝士撻,說得好聽是首尾呼應,展現食材鹹甜之別;反之就是食材單一。芝士焗蟹蓋跟芝士撻一冷一熱,一鹹一甜,倒不是問題。芝士餡軟滑香甜,展現芝士甜吃風味。撻皮薄,入口卻不夠鬆化,是溫度問題嗎?鄉巴佬要芝士撻,不要芝士凍撻。至於黑松露豆腐與豆腐布甸本質差別不大。豆腐豆味淡是問題。兩道菜好像是同一原料蘸上不同醬料伴吃,只顯得豆腐平平無奇。餐飲選了橙汁以消滯。疑似是果汁先生出品「Smooth Orange Juice」,喝下口舌頭發麻。侍應如實說是橙汁,沒有用OJ等詞彙,是令我感激的。「不如要杯Orange Juice?」想起便覺嘔心。…查看更多
+ 3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2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4
味道
4
环境
4
服务
5
卫生
4
抵食
推介美食
芝士焗釀蟹蓋
松茸竹笙螺頭燉燕窩
砂鍋鵝掌扣原隻鮑魚
蛋白海鮮炒飯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500 (晚餐)
難得湯咖喱
Tabibito
2014-03-29
湯咖喱是北海道名物,和日本一般濃稠偏甜的咖喱不同,湯咖喱是以蔬菜、肉骨等熬成清湯,再加上香料炮製而成。友人說北海道氣候寒冷,咖喱造成湯易於保溫翻熱。Tabibito此次請來北海道Sama師傅主理,閒人如我自然慕名而來。是日陽光明媚,爬過一條長長樓梯,告別中上環繁華來到普慶坊,頓時悠閒豁達。Tabibito在一個轉角位。一張吧檯對着卞公花園,過門穿到另一邊則是幾張小桌,可分可合,十分細緻。午市食客輪轉,一人霸佔兩人桌,兩人坐着四人桌,自然舒服。但若晚市其門如市,就顯得狹窄。坐下來,侍應把黑板拿來介紹食物,午市只供應湯咖喱,可選番茄或椰汁底,配菜可選雞、海鮮、素或肉腸漢堡,辣度分爲1-10度,當中3度爲中辣,5度是大辣。傳統湯咖喱是配雞吃。今天想吃漢堡,便點了中辣番茄肉腸漢堡湯咖喱。有人說3度已經很辣,令侍應連忙送上冰水降溫,但鄰座卻指5度纔是中辣。湯咖喱香味豐富,聞着也是享受。個人可以吃辣,只是身體很誠實,反應很激烈。對這個中辣沒有明顯反應。日本人終歸不太能吃辣。吃下口反而沒有鼻子聞着香。可能是食材本身太好吃吧!雞蛋雖然只有半隻,但是蛋味沒有被咖喱辣度搶去。秋葵茄子等配菜也好吃。最好吃的是薯仔。薯仔雖然沒有油炸,但是非常粉糯。已是春暖花開之時,沒想到依然能吃到那麼好吃的薯仔。相比之下,肉腸及漢堡扒就沒有驚豔味道。肉腸與一般廚師腸無異,只是體積較大,但是經過大學餐廳的「粉」腸洗禮,廚師腸已經是天賜良物。米飯光澤動人,看似過溼吃下口卻是軟糯香甜,應該是日本米。…查看更多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2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4
味道
4
环境
4
服务
4
卫生
3
抵食
推介美食
湯咖喱
用餐日期
2014-03-27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120 (午餐)
楼上铺.潮州味
華苑潮州餐廳
2014-03-29
尖沙咀已被遊客攻陷。如果不是華苑立足樂道多年,我恐怕早已被燈箱「楼上铺」三個簡體大字及樓下熱情拉客的大叔嚇跑。古董電梯徐徐上升,華苑在一樓靜候 。店面不大,被重重圍板不規則分隔,兩三桌共享一個小天地,既像茶餐廳也不像茶餐廳。點菜時琢磨着要吃魚,侍應熱情領我到魚檔。魚檔瑟縮一角,雖小但各式小菜琳琅滿目。良久沒吃烏頭,便要一道魚飯。我看着三條烏頭,選擇困難症又要發作。侍應一句「幫你揀條平靚正架啦」,藥到病除,滿心歡喜回到座位,喝着功夫茶吃着輕口味鹹酸菜等開飯。事後賬單一看,烏頭$128,而魚檔明碼標價是$128-$168,沒有渾水摸魚。烏頭烏頭首先上場。肉質結實,也沒有泥味。烏頭沒有豐腴黃油,只有點點黃色散落,吃下口沒有想像的香味。本身不愛醬料喧賓奪主,但這道魚飯要蘸上普寧豆醬提鮮才好吃。這頓飯沒有飯或麵等澱粉主食,將魚飯魚飯以魚當飯進行到底。普寧豆腐侍應放下普寧豆腐,叮囑說小心燙口。豆腐炸得外脆內軟,豆味香濃,不用韭菜鹽水也好吃。豆腐有豆味,不是什麼稀奇事。只是不知何時開始魚有魚味已成奢侈。蠔餅與小心燙口不同,這次侍應的溫馨小提示是「趁熱吃」。蠔餅非常鬆軟,蠔潔白而肥大鮮美,直教人對吸油紙上濃重油花視而不見。生醃螄蚶貝殼類海產向來容易受病毒污染。螄蚶就是赤貝,但是吃赤貝刺身總令人放心得多。大概是赤貝刺身最後兩個字帶有源自日本的品質保證。點菜時再三猶豫,致使侍應沒有下單。幸好催單時發現,馬上補上。螄蚶外殼刷得乾乾淨淨,灼至剛剛開口。螄蚶雖然不是特別肥大,但是鮮味十足。醃料不外乎是蒜辣椒等香料及醬油之類醬料,鹹鹹甜甜微微辣,味道平衡得恰到好處,不會遮蓋螄蚶本身味道。螄蚶肉嫩,鮮甜無比,最後和着紅色血汁將最後一點鮮味喝進口裏。。據侍應所講,這生醃螄蚶是華苑招牌菜中的招牌菜,每天清貨每天新鮮醃製,難怪鮮味無窮。尖沙咀變了,大概華苑也得跟着變,但願味道不變。…查看更多
+ 3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赞好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4
味道
3
环境
4
服务
3
卫生
4
抵食
推介美食
普寧豆腐
蠔餅
生醃螄蚶
用餐日期
2014-03-18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200 (晚餐)
七滋八味一道辣
香川
2014-03-19
拜地積比所賜,香港建築或又高又瘦,或又肥又矮。香川所處的駿豪居,屬前者。馬頭涌道和北帝街仿似在香川前匯聚,說得好聽是鶴立雞羣,反之就是不和諧。室內貫徹高瘦風格,樓底奇高但未見大氣。大大落地玻璃只顯得大廈肚量不足,加之玻璃骯髒,街景一般,不看也罷。土瓜灣一帶新舊建築林立,唐樓整齊排列,外牆塗上不同顏色,偶爾插入新建大廈,老城新裝煥發,昨日風情揉合現代建築,是香港味道。可惜香川落地玻璃對着熙來攘往的馬頭涌道,沒有色彩斑斕的唐樓,沒有新歡舊愛的建築,難免失色。爆炒土豆絲雜誌極力推介此店的土豆絲,說是手切考功夫云云,對這道菜自然是寄予厚望。土豆絲呈長方柱狀,看似是刨出來的。不是手切也罷,但土豆絲刨得太薄,軟綿綿而不爽脆,便說不過去吧。這土豆不應切絲炒,而應拿去做薯蓉或薯條。至於味道方面,個人還是喜歡多加點醋,以酸味中和辣味。這道菜更大的問題是土豆絲過於油膩,吃罷滿嘴是油。油泡薯條,大失所望。麻辣雞煲(小)煲大大,香味十足。舌頭吃不得辣,經過土豆絲蹂躪以後已然罷工。只吃到一絲絲貌似羅漢果甜味。麻辣上火,下羅漢果正好清熱。冬菇吸滿辣汁後在口中爆發,可以增強爽滑口感。但是冬菇味和辣味,不是好搭檔,下冬菇着實有點兒教人摸不着頭腦。這個雞煲加入粵菜元素,幸而本身川菜根基深厚,味道不俗。蒜泥白肉冷盤姍姍來遲,最後才上桌。也罷。印象中的四川人大多率性而爲,不會如此講究上菜順序,味道才是關鍵。點這道菜,爲的是紅油。紅油於我而言是四川涼菜靈魂所在。口水雞、夫妻肺片等涼菜,賣的都是紅油味道。紅油做得好,管他配搭的是什麼材料,出品不會差。這店的紅油呈鮮紅,教人食慾大振。可惜紅油辣度有餘而香氣缺乏層次。豬肉也煮得過老,需要更好的紅油點綴。同行三人均不好魚,無緣一試招牌菜水煮魚、酸菜魚,算是一小遺憾。…查看更多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赞好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3
味道
3
环境
4
服务
3
卫生
3
抵食
推介美食
麻辣雞煲
用餐日期
2014-03-02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120
荷蘭風情
238 Restaurant
2014-03-09
二三八,荷里活道。 Restaurant Week嚐鮮。遠遠看到圓圓招牌, 「238」刺眼,「二三八」更刺眼。不期然想到遍地開花的369上海菜館,西餐館入鄉隨俗。入鄉隨俗的還有佈局,縱有大開中門帶來空間感,就坐便知擠迫。原諒我不解歐洲風情,不好杯中物,坐下來只要喝水。238竟有熱水供應,既意外,也貼心。我可從來沒見過老外要喝熱水。A Taste of North Sea拼盤乍看一般,入口卻不乏驚喜。生蠔看着瘦,吃着甜,甜得細膩但持久。 柱位已被切開,省去麻煩。最後把蠔最後一口水喝掉。二月香港,還覺寒冷,冷風夾着海水鹹味,使人仿似走在北海之濱,四周頓時開揚。在荷蘭旅行曾看到介紹指荷蘭人對食不太講究,一個冷冷三文治果腹已經足夠。看到煙鰻魚三文治時,心想此味屬荷蘭傳統「美食」,不抱期望。但入口便覺鰻魚煙燻味香濃,墊底麪包雖是經典的冷冰冰,但是咬下脆。珠玉在前,青口相形見絀。個子小小,鮮味不重入口只覺沙律菜青。 Dutch Burger 麪包中間夾着的是kroket 。說是荷蘭特色但跟法國Croquette、西班牙Croqueta沒什麼不一樣,都是拿麪包糠裹着芝士薯仔肉醬去炸。生在香港,對國家概念和歐洲現實有所出入,不能理解西法比荷都有的菜爲何能是地方特色。 漢堡包夾着菜,菜夾着Kroket,Kroket夾着蝦蓉醬。蘸芥末蛋黃醬吃,感覺和譚點的迷你蝦漢堡很像,只是蝦蓉醬蝦分量較小,切得較碎。芥末蛋黃醬不夠酸,那一小撮清新盡被濃濃蝦蓉醬鹹味蓋過 。Veal 荷蘭彈丸之地,不到我國內蒙3%。其畜牧業享負盛名。荷蘭美素佳兒與蒙牛依利,如何選擇,不言而喻。對主菜牛仔肉,期望甚殷。照片來自同行友人。我那盤的鵝肝禁不住熱力煎熬,裂成三份。賣相打折扣但對味道沒影響。牛仔肉未如想像般嫩滑,但尚可收貨。肥美鵝肝溶化落入牛仔肉,正好解決肉味不濃的缺點。配菜的薯仔很「粉」很軟,可惜量不多 。Dutch Cookies 據說荷蘭人會把 巧克力碎灑在乾巴巴的餅乾上吃,聽上去很Dutch Cookies。 看了看菜單,才知道是窩夫、白巧克力慕絲和醃車厘子。比利時窩夫遠近遐邇,荷蘭人做的也不會差到哪兒去。窩夫熱乎乎,很鬆軟。慕絲入口幼滑仿似無物,只是吃不到白巧克力的味道,也不夠冷,無法與窩夫作鮮明對比。我對醃車厘子有童年陰影,那股可怕的藥水味是畢生不能忘記的傷疤。這兒的車厘子,沒有藥水味,也把核去掉,吃得方便滋味。可是,當我完全放下戒心後,冷不防有顆車厘子尚未去核。不得不說一句:醃車厘子,我恨你。 算上加一,二百元不到,能吃上生蠔牛扒鵝肝,還能有什麼要求?食物質素可以,服務歐洲得很,上菜收盤總會問你吃得滿意乎,單是這份感覺,已經值回票價。…查看更多
+ 2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3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4
味道
3
环境
5
服务
4
卫生
5
抵食
推介美食
A Taste of North Sea
Dutch Cookies
用餐日期
2014-02-27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170 (午餐)
港大東畔的窩心食物
英記麵家
2014-03-01
人長大了,生離死別在所難免。吃飯亦然。前週還在琢磨北角王記有合桃露供應否,渾然不覺王記已然結業。老店離去,不覺新鮮。與其怨租金昂貴、恨物價飛漲,不如視爲人生必經階段。店老了,老死情理之中。自覺無力起死回生,只得活在當下。去年年底閱報高街有麵店少東斬人被捕,想起良久未到高街英記,不知英記與悲劇有否關聯,只想到英記吃碗麵。 英記的炸魚、雲吞等都不俗,但首本名曲必是叉燒麵。 麵已加價至三十塊錢一碗,慶幸分量也加大。碗裏堆滿叉燒,灑上大量蔥花,搭上幾根菜。想要健康一點,可額外加菜。麵彈牙沒鹼水味,配合軟糯瘦叉,一軟一彈配搭得宜。可惜有些瘦叉切得不夠薄,入口略乾,強行將之浸在湯裏保溼。這樣一來,叉燒軟了,但甜味也跑掉了。 高街沿路精緻餐廳越開越多 ,大概是拜西港島線所賜。我既想保留現狀,又盼望交通方便。英記不止提供麪食,也是社區一部分。我雖然不屬於西營盤,但也感受到街坊街里的親熱。親愛的,你還會伴我走多遠? …查看更多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赞好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3
味道
3
环境
3
服务
3
卫生
4
抵食
用餐日期
2014-02-25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30 (午餐)
包點出色
好德來小籠包店
2014-01-25
小籠包可算是著名滬菜之一。作爲半個上海人,卻覺得香港的小籠包皮薄餡鮮,比上海的小籠好吃。即使是上海城隍廟老字號南翔饅頭店總店(上海人有時稱包子爲饅頭),也躲不多皮厚命運,只是吃下口渾如薄皮 。三層樓的店以地下最好吃。曾經因人龍過長而爬上一樓吃蟹粉小籠,味道一般,環境與麥當勞無異,價錢昂貴,也不敢更上一層樓。可惜上海從來就不缺人,九曲人龍長長,每每要等上兩個小時才能要排上。 加之人民幣升值,物價上漲,上海的饅頭味道、價錢都不及香港。與其排隊兩個小時吃上一籠,倒不如直接回港好好吃一頓。到上海還是把肚皮留給生煎。前菜芥末黑木耳($29/半份):黑木耳大大片伴以芥末油,整道菜沒什麼技巧可言,若有更多陳醋提味中和芥末辣勁則更好。拍青瓜($29/半份):選用的青瓜雖小但清甜多汁。青瓜明顯是拍出來的,瓢去得乾乾淨淨,口感份外爽脆。真正的拍青瓜,澆上糖醋蒜頭的汁,能不好吃嗎?烤麩:從小吃的烤麩都是冷盤,這兒的烤麩卻標明是熱吃,姑且一試。端上一盤黑不溜秋的烤麩,已覺不對勁。吃下去只覺鹹,口味過重。可能是在家裏吃慣冷盤四喜烤麩,對這熱吃、 汁濃的烤麩不以爲然。我對老上海重鹹重甜只覺得不太健康,沒有其他偏見。這兒的烤麩鹹甜平衡不合我心意。口味因人而異,但烤麩本身處理不好,則。好吃的烤麩應該是像膨脹的海綿,入口鬆軟。可能是發酵不足的緣故,這兒的烤麩是洗衫板般扁平死實 。雞絲粉皮:我承認我吃雞絲粉皮全爲麻醬花生醬。這裏做到中規中矩,沒有突出但也無不是。點心小籠包:醉翁之意全在此包。「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再滿口香」普通話押韻,上海話也勉強如是,但廣東話則沒有同樣效果。口訣只能跟着做。皮偏厚身,是南翔饅頭的風味 。小籠包湯足肉也鮮。良久沒有吃過這樣好吃的小籠包了。可惜第二次造訪時縱輕提滿移亦把小籠包夾破。不懂拿筷子,但自問夾小籠功夫一流,第二次吃到的小籠要遜色。鍋貼:看見店家信心滿盈在點餐紙上的「必吃」鍋貼,也叫了一份。煎鍋貼即點即煎, 上桌時侍應不忘提醒一句小心湯汁。現在吃到的鍋貼多是開口的,像北方火燒。這裏是小時候吃到的滋味--煎餃合口、個子大大。湯汁不比小籠包少,但鍋貼是煎的,與蒸點小籠包不同,餡裏得多放菜才能平衡油膩,並以一絲爽脆與微焦的外皮相呼應。是否必吃見仁見智。黃橋燒餅:這黃橋燒餅是敝母此店最愛。傳統黃橋燒餅應該是包豬油,但如今不乏肉食,豬油自是可免則免。燒餅吃的是皮酥芝麻香。蘿蔔絲酥餅:蘿蔔絲分量不足,酥皮不夠鬆化,黃橋燒餅珠玉在前,蘿蔔絲酥餅不值一提。 豆沙鍋餅:第一次造訪時已告售罄,第二次造訪方有緣一試。作爲甜品,豆沙鍋餅豆沙不多也不夠甜。但是對于嗜甜的人來說,這是一道不俗的甜點(點心)。這兒的點心很不錯,但前菜尤其是熱吃烤麩則令人失望。雖然沒有試其麪食熱葷,但看見隔桌點的排骨麵排骨樣子一般,只好專注吃其點心。…查看更多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1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4
味道
2
环境
3
服务
3
卫生
3
抵食
推介美食
小籠包
黃橋燒餅
用餐日期
2014-01-09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100 (晚餐)
茶檔飲奶茶食海鮮
德發大排檔
2014-01-20
趁着最後一日假期到海洋公園盡年票所用,公園來得太多便覺不新鮮,在一時多離園往鴨脷洲午膳。先到熟食中心一探虛實,兩條自動扶梯只開一條下行。之前上網食評說家家水平相若,遂隨便找一家問清有否海鮮加工便下去買海鮮。到魚檔看到大小不同的螄蚶,才發現大螄蚶長得跟赤貝無異,原來螄蚶即是赤貝,真不知是大鄉里入城還是城市人入村。本想試試大螄蚶滋味,但魚檔事頭說大螄蚶肉韌,小螄蚶要好吃得多,便改變主意,要回小螄蚶。最後買了一盆螄蚶,一盆不知名螺(雞篤螺?)白灼(各$10),一盆魷魚($40)豉椒炒及一條海黃花($45)清蒸。拿回德發,阿姐親切地問我們有沒有議價,有沒有被宰。對喔,我這不識海鮮之人竟對險境懵然不知。我是跟着一個師奶買的螄蚶和螺,應該不會出事。魷魚四十塊錢一大盆,划算得很。至於黃花索價五元一兩,阿姐說黃花應該按條算,在香港仔街市能以半價購得。隔桌食客則反駁指五元一兩已是公道,並笑稱鴨脷洲街市已成旅遊景點,不收取景點費已是萬幸。阿Q拉上補下,爲沒買着老虎肉竊喜。茶檔海鮮加工費不貴,三道菜才95元。吃海鮮人均100元,這是香港嗎?喜歡螄蚶的說是這玩意鮮得很,不喜歡的說是腥味。我屬前者,這白灼螄蚶不用蘸醬料也好吃。吃剩好幾隻着店家覆灼後還死不開口的螄蚶。始終擔心死螄蚶滋生病菌,爲免肚子痛也就不勉強他們開口。至於那不知名螺,把肉挑出來是一個大挑戰。隔桌食客看到那螺,索要一隻給我們示範如何挑肉,先用兩支牙籤鎖住肉,再順着硬殼紋路慢慢把肉拉出來。東施效顰,未竟全功,浪費了好幾隻螺,實屬罪過。要抵賴的話,這是店家把螺灼得過熟,使其深居殼中,我只得望門興嘆。螺肉鮮味不及螄蚶,但肉質彈牙,加之外貌新奇,也是值得一試。不是海魚專家,無從分辨黃花是養殖還是野生。只知買時樣子不好看,冰着的應該八九不離十。眼前這條清蒸黃花肉質極爲幼滑,魚肉尚算鮮美但不覺份外鮮美。豉椒炒魷魚,豉椒淡,魷魚也偏淡,整道菜不夠惹味。本來想爲這頓飯來點刺激,但卻不得其所。來到茶檔,也要個茶餐($21),餐蛋治配熱奶茶。餐肉雖然滲粉明顯,但切得有點厚度,還算過得去;蛋則生熟得宜,咬下去點點蛋液滲出。熱奶茶很滑身,略嫌茶味不足。這杯熱奶茶自是不值專程來喝,但路過應該來一杯。…查看更多
+ 1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1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3
味道
2
环境
4
服务
3
卫生
5
抵食
推介美食
白灼螄蚶及螺
蒸海黃花
熱奶茶
餐蛋治
用餐日期
2014-01-17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100
越吃越爽甜的生菜
車品品小食
2014-01-16
爲喜歡吃麻的朋友慶生,而同行有人不嗜辣。費煞思量,因麻而不辣而想起車品品的麻不辣米線,終於擇得開飯地方。星期日晚搵食艱難,事先上網查閱其營業時間,怎料其網站及開飯上的資訊也未及更新,週日晚應是[大概]1900開始營業而非1830。也罷,1822到達排隊。 先要一隻子薑皮蛋($12)。皮蛋只能一分爲二,老闆娘指再切溏心難免流失,遂多要一隻伴以糖醋。第二隻皮蛋溏心更漂亮,四個大男兒也情不自禁拿起手機拍下這頓飯唯一一張照片。皮蛋顏色帶黃,像是四川金黃皮蛋。比起上次來訪,溏心更見漂亮,但入口以後多了一陣濃烈的阿蒙尼亞味,不是糖醋及子薑所能抵擋。吃慣敝母弄的爽脆子薑,車品品自製的子薑偏軟,也不合我心意。畢竟現在不是子薑時節,下次還是跟從老闆娘口味只要糖醋子薑吧。 蝦子撈麵 ($34)沒有下油,老闆娘在端上撈麵時每每叮囑食客要趁熱吃。這兒的蝦子量不是下得特別多,但卻鮮味滿溢。魯肉餃 ($44/8隻)只此一家,臺灣也找不到。餃子揉合南北特色,既有南方的精緻又有北方粗獷。小巧的分量是爲肚皮着想。略厚的外皮中和魯肉的鹹。灑上的蝦子豐富舌頭的體驗。魯肉沒有蓋過蝦子的鮮味,兩股味道互相襯托,煞是好吃。 以前吃超過二十塊錢的碗仔翅 ($22) 是奢侈,但近年百物騰貴,這兒的碗仔翅開始顯得划算。木耳肉絲等都切成幼絲,冬菇去柄去邊位,入口細緻。湯頭鮮美,芡也勾得得宜。對比一般酒樓那些湯頭濃稠、魚翅爽滑不稔的粗製濫造,(以及保護鯊魚的人道立場),我寧可吃一碗碗仔翅。 四人要了兩碗車仔麪,老闆娘見我們分吃麵條,提出湯不夠儘管找她要。兩碗麵分別是大雜麪 (腩肉 柏葉 蘿蔔 大腸 雞翼尖 蘿蔔 油麪) ($50)及(勁辣魚蛋 豬紅 響鈴 生根 蘿蔔 米線) ($50)。蘿蔔出奇的甜,燒的時間也恰到好處,多燒則軟,少燒則硬。每款車仔餸都入味得很,只是腩肉略乾,響鈴(我沒有吃)看上去不夠脆。 麻不辣米線 ($17)吃一口嘴巴就麻了,足見其花椒威力。弄這道米線難度不高,關鍵是能找到這店特意託人由成都送來的花椒。這纔是真正的麻不辣。中式法國鵝肝伴干燒麵 ($118)粗麵帶爽勁,鵝肝化在熱熱的麵條中,只餘一點香味在嘴巴中提醒它的存在。 一般而言,窮苦如我出外吃飯不會奢侈得點飲品,但車品品其中一個例外。金絲蜜棗山楂茶($10)入口先是山楂的酸,繼而甜味慢慢滲出,最後只剩蜜棗的甜在喉嚨迴盪。吃一口麻不辣米線後,那甜味彷彿回到嘴內。以前只知花椒麻痹舌頭,今天才發現它可以帶舌頭重溫味覺之旅。不慎打翻了一杯,老闆娘窩心的再送上一杯,也是當天最後一杯山楂茶,在此對失望而回的食客致歉。 啡牛 ($20)是咖啡雪糕加可樂。杯子預先冷凍,又是小店另一個細心的地方。喝完以後我只琢磨市面何時才會有咖啡味可樂。 在小食店吃上兩個多小時,像是去了法國菜館,但味道、感覺、價錢卻香港得很。小店每每錦上添花。餐牌上註明啡牛等飲品是以維記雪糕炮製,但總覺得雪糕比維記的好吃。即使是看似平平無奇的生菜,也越吃越覺爽甜。品嚐到的應是小店的心思,是感動也是心情。 …查看更多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1
分享
检举
张贴
评分
5
味道
3
环境
4
服务
3
卫生
5
抵食
推介美食
糖醋皮蛋
用餐日期
2014-01-12
等候时间
30 分钟 (堂食)
人均消费
$120 (晚餐)
59
城市
1,381,160
餐厅
9,364,222
会员
5,319,103
食记
40,275,769
相片
85,173,809
收藏
OpenRice
OpenRice Biz
餐厅管理系统
推广宣传
订座
餐饮券
遥距排队
堂食点餐
外卖自取
招聘平台
聚合支付
饮食
  • 新餐厅
  • 排行榜
  • 餐饮券
  • 优惠券
  • 饮食誌
  • 开饭头条
  • 食谱
  • 提供餐厅资料
特集
  • 自助餐
  • 火锅
  • 包场Party
食评
  • 写食评
食家
  • 我的OpenRice
  • 会员登记
其他地区
  • 开饭喇 大湾区
  • 開飯喇 澳門
  • 開飯喇 台灣
  • 開飯喇 日本
  • OpenRice Thailand
  • OpenRice Singapore
  • OpenRice Philippines
更多
  • 关於我们
  • 联络我们
  • FAQ
  • 私隐政策
  • 条款和细则
  • 版权政策
  • 商家服务条款
  • 就业机会
OpenRice《开饭喇!》为香港最受欢迎饮食资讯媒体并已覆盖多个亚洲地区,提供最新最全面的餐厅资料、食评及评分。配合网上订座、餐饮券、外卖自取及OpenRice Pay埋单等多元餐饮服务,让你轻松搜寻及享用地道美食及最佳餐厅!
© 2025 Openrice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如您发现含有侵犯版权、商标、商业内容或其他不当的内容,请按此向我们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