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1-05
17 浏览
零八年十二月中旬午餐來過幾次,也是神推鬼恐的試過Promotional item,都是大江南北的新派菜,而對於基本的粵菜,也真的未有好好試過,也因此而走漏眼。畢竟是酒店下的高格調中菜廳,環境設計上花了不少心思,帶著姐妹店唐閣的風格,放下了不少古玩點綴,當然那邊是走高一線的餐廳,不會在這裡見得著百萬打造綾羅綢緞,也沒汗血寶馬,在古箏奏下的背景樂曲下,就是洋人眼中的「中華風」,整體感覺也是舒適的。反正是午餐,簡簡單單就可以了,已打定主意試試這裡的豆腐魚滑,點心約四十餘元,每籠也列明是四件,當利苑也不會較這裡平上多少時,以酒店價計算,亦算合理,店員考慮過自己的胃納,又推介了一些小品,最後要了新派一點的龍脷柳腸粉、蝦餃、叉燒包。為免乾等,要了三分鐘即上的豬併燒腩仔,在那裡也例必最快推出的,兩行丁方腩肉與中央片皮乳豬擺設簡潔,影起相也稱心,腩肉肥瘦相間,皮脆但不夠酥化,也起了薄薄油脂,是放上太久吧,肉方面調味對辦不著羶,但總覺得粗乾了一點,乳豬也是脆脆的,蘸起乳豬醬吃還不錯,肉是雞肋位,最後還是吃不完,雙併收百六、三併收二百,比起幾間大酒店中菜廳,這種乳豬幾併絕對是User Friendly!幾
來過幾次,也是神推鬼恐的試過Promotional item,都是大江南北的新派菜,而對於基本的粵菜,也真的未有好好試過,也因此而走漏眼。
畢竟是酒店下的高格調中菜廳,環境設計上花了不少心思,帶著姐妹店唐閣的風格,放下了不少古玩點綴,當然那邊是走高一線的餐廳,不會在這裡見得著百萬打造綾羅綢緞,也沒汗血寶馬,在古箏奏下的背景樂曲下,就是洋人眼中的「中華風」,整體感覺也是舒適的。
反正是午餐,簡簡單單就可以了,已打定主意試試這裡的豆腐魚滑,點心約四十餘元,每籠也列明是四件,當利苑也不會較這裡平上多少時,以酒店價計算,亦算合理,店員考慮過自己的胃納,又推介了一些小品,最後要了新派一點的龍脷柳腸粉、蝦餃、叉燒包。
為免乾等,要了三分鐘即上的豬併燒腩仔,在那裡也例必最快推出的,兩行丁方腩肉與中央片皮乳豬擺設簡潔,影起相也稱心,腩肉肥瘦相間,皮脆但不夠酥化,也起了薄薄油脂,是放上太久吧,肉方面調味對辦不著羶,但總覺得粗乾了一點,乳豬也是脆脆的,蘸起乳豬醬吃還不錯,肉是雞肋位,最後還是吃不完,雙併收百六、三併收二百,比起幾間大酒店中菜廳,這種乳豬幾併絕對是User Friendly!
幾味點心一口氣推出,檯子滿滿的場面也真壯觀,龍脷柳肉質細滑,雖然是冰鮮貨吃起來卻沒半點腥味,滑溜腸粉雖然濕而黏,但在口感上卻是不錯配搭,也下了不少欖菜,很家鄉的味道!蝦餃隻隻夠身,四隻蝦鮫而中央置著小巧菠菜餃作點綴,大有「四月伴星」玩味,皮厚免強能看到蝦的艷色,原隻中蝦加了些筍提味,蝦鮮味單牙,用料很認真奈何皮就是不好,但說真的,以傳統蝦餃計,它不時不好吃,但就說不出好在那裡,反正高級一點的酒家也會捨得用料,餡自然不會差到那裡。
叉燒包又未免「皮薄餡靚」,很精緻,蠔油叉燒也花過心機處理,味道很好,皮薄軟熟略為黏口,一啖吞下,每口都是叉燒、蠔油,不覺得有吃過澱粉質,皮也未免太過精緻吧?
之後的豆腐魚滑,也是受歡迎之作,用上戰績斑斑的砂鍋盛載,奶白的湯上放上把少蒜子,也有梅花狀紅蘿蔔作襯,幾件豆腐釀入魚滑,帶著老少咸宜的健康賣相。魚湯鮮濃,蒜子也煮得甘香不燶,細微處下了不少心機,湯喝起來也分外窩心,豆腐細滑得不得了,是犧牲的豆香換來的口感,魚滑軟腍有膠質,兩者加起來清新又美味,聽說豆腐是自家製的,有誠意,走家庭路線的酒家,輕巧菜做得好,不愁沒有客路。
單尾要些澱粉質下肚,見天涼,要了碗鮑魚粥,粥底夠綿亦有米香,鮑魚也不錯,是罐頭鮑來的,盛在「罐頭」味道無滲在粥內,粥才得以保留原味,這碗粥如下少少蝦籽,就真的美味得不得了,這時又想起老闆靚的蝦籽白粥。
服務很好,加茶、換碟基本服務做足,菜式介紹亦令人滿意,價錢合理,在旺角區想與家人安心地吃頓「安樂茶飯」,是個不錯選擇,不日會再來試試這裡的天使麵。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