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8-07
34 浏览
在述說這個故事之前,還是要為這次的邀請人說聲對不起,因為事忙、抱恙、以及怠懶等緣故,令到本是上個月中發生的事,要拖到此刻才肯動筆起來,個人來說,實在太沒心肝了........故事由收到一間食肆的邀約電郵開始,是次的單位,是位於銅鑼灣謝斐道,取名為一碗的粥粉麵店,起初還以為是某連鎖快餐集團的附屬店舖,後來從邀請人Brian的口中得知,其店是由售賣「口立濕」零食而馳名的上海么鳳,幕後出資經營的。始終廣東人所弄製的全蛋麵食、明火粥品,腩類湯河、與及布拉腸粉等食品,都傳承著南方的飲食文化,一生之中也不知試過多少躺,其中亦不乏佳品及庸貨,惟近年落在多元飲食文化的香港中,亦面對著不少衝擊,尤其是針對年青的食客群,也不無老態之感。今次看店內裝修環境,倒給人年輕活力的感覺,明顯店方針對這個層面,也下過一番功夫,起碼洗卻了「老餅」這份感覺。坐下之後不久,首先店方送上一杯薏米水,已熬煮至米黃般的色澤,在高身杯子的底部處,也墊著一大堆薏米粒,可算貨真價實;加上充足火候之下,味道還是來得清甜滋潤,配合和暖的溫度,悠閒地品嚐著,可為舒服受用,不愧為店內的招牌飲品。再聽過Brian的介紹,這裡以自家的炆牛腩最為馳
坐下之後不久,首先店方送上一杯薏米水,已熬煮至米黃般的色澤,在高身杯子的底部處,也墊著一大堆薏米粒,可算貨真價實;加上充足火候之下,味道還是來得清甜滋潤,配合和暖的溫度,悠閒地品嚐著,可為舒服受用,不愧為店內的招牌飲品。
只看每件切腩大小相若,旁邊處亦附有些許肥膏,急不及待挾了一件送入口中,在長時間火候炆製之下,這肉質也真的軟熟鬆化,略帶嚼感卻不著黏牙,加上濃郁的肉味,也只有優質的來貨,配合廚房的完善功夫,才能有此效果;而蘿蔔於清甜之餘,也沒找出半點渣來。單論此點來說,此店總算擁有賣點性的招牌食品。
由於店方也標謗是「清湯腩」的緣故,期間也貪過癮點了一些「腩汁」來品嚐,結果於濃郁的味道之中,也是稍為偏鹹,絕不適宜作湯頭飲用,如果能改良為一個質素的湯底,無疑亦令店家添多一點競爭力。
再來一個黃沙豬膶粥,以煲仔的形式呈上,說到粥底來說,其實未算綿滑,但表面處已爆出粒粒的米花,入口下的米香也濃,還是有點兒的功夫。煲內還有多塊的豬膶,質感於爽口之中,也是偏向軟熟,再細心品嚐之下,原來也加入了一點薑米酒的調配,所以除辟走多餘的酥臭味,反而突顯出豬膶的甘香之感,整體而言,這窩生滾粥,還是可給予高分數。
最後用一碗剩雲吞作為終結,首先談談這碗上湯,還是帶出老火而鮮甜的味道,配料不外是大地魚、蝦殼、與及羅漢果等,卻因加了一點蝦子在內,所以更添甘香之感。至於雲吞來說,亦屬細粒的個子,惟其所言的散尾外皮,還是短了一截,仿如一條剪了尾巴的金魚般。
最後多謝店方及Brian的邀請,個人印象來說,這裡於某些食物方面,也真的有其水準,卻是欠卻了相關的配套,確有點「捉到鹿唔識脫角」之感。另外某些層面,也略為偏離了傳統,始終接觸尚淺,個人也不排除會有再來的機會(當然下次就要付錢了)。針對年青一族而言,這裡還是簡約聚餐之選,尤其知道每月這裡要逾數十萬元的月租,惟有要用長時間的經營策略,去增強自家的生存能力了。
陵觀印象:既有佳品,亦有其改善空間
評分:味道 3.5 環境 3.5 服務 3.5 衛生 4
試餐於二零一三年七月十七日晚上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