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21-04-16
525 浏览
原本以為是「大圍名物」,豈知卻是一場笑話。看過網絡很多推大圍華輝小食的介紹,慕名而來,金色圓珠片招牌,以為去了砵蘭街夜店,還要是80年代feel,搭配紅地磗根本是格格不入,裝修簡單看出是慳錢之作。店家嚴格而言不是餐廳,只是街邊檔口放在地舖,裝修不倫不類是次要,回歸食物才是最重要。招牌手撕鷄經常被吹到天上有地下無,眾所周知,香港鷄隻絕大部分係大6鷄,中央屠宰後雪一輸到店舖入貨,都不知是幾多干天後,唔新鮮嘅鷄最好煮熟用濃烈醬汁遮蓋雪味,成本高嘅用晒鷄脾肉,鷄胸肉做炸鷄塊,這間店並非真正茶餐餐,只是小食格局,鷄肉有軟有硬,明顯是鷄胸混搭鷄肉,所以一口食落是軟腍,接著又來一口硬樹枝,感覺好奇心怪。店家自稱秘製醬汁,但食落有強油益怪味,化學油影子太濃烈,如果店家純粹用超市品牌醬油,可能效果會好過自己做,話晒大廠出品醬油叫有聲譽。結論係所謂「大圍名物」原來只是一場笑話,唔通任何店舖都可以自稱「名物」,還是名物呢個辭已經變質,不再打動人心。一百個失望而回。
看過網絡很多推大圍華輝小食的介紹,慕名而來,金色圓珠片招牌,以為去了砵蘭街夜店,還要是80年代feel,搭配紅地磗根本是格格不入,裝修簡單看出是慳錢之作。店家嚴格而言不是餐廳,只是街邊檔口放在地舖,裝修不倫不類是次要,回歸食物才是最重要。
招牌手撕鷄經常被吹到天上有地下無,眾所周知,香港鷄隻絕大部分係大6鷄,中央屠宰後雪一輸到店舖入貨,都不知是幾多干天後,唔新鮮嘅鷄最好煮熟用濃烈醬汁遮蓋雪味,成本高嘅用晒鷄脾肉,鷄胸肉做炸鷄塊,這間店並非真正茶餐餐,只是小食格局,鷄肉有軟有硬,明顯是鷄胸混搭鷄肉,所以一口食落是軟腍,接著又來一口硬樹枝,感覺好奇心怪。
店家自稱秘製醬汁,但食落有強油益怪味,化學油影子太濃烈,如果店家純粹用超市品牌醬油,可能效果會好過自己做,話晒大廠出品醬油叫有聲譽。
結論係所謂「大圍名物」原來只是一場笑話,唔通任何店舖都可以自稱「名物」,還是名物呢個辭已經變質,不再打動人心。
一百個失望而回。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