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4-21
58 浏览
就在又一陣和式拉麵再次掘起之際,雖然本人不是拉麵狂熱份子,但店子開了又是心癢癢想去吃,就這樣一次過一個星期吃了三碗日式拉麵,真的是吃到舌頭也膩了,不過是夜天熱炎炎,又想吃點濕濕的東西,就這樣想起了去吃中式麵條吧,就想到這所新店了。店子就在大概炮台山的位置,不在熙來攘往的英皇道這大街,在電氣道的中段,靠近福元湯圓的一所小店,以黑底大紅字為招牌,果然配合其大熱的本色,甫進店內,店子非常公整,冷氣充足,而本人也發現店家能操流利的國語,莫非此店是內地人下來過江開的嗎?基本上此店主打是吃麵,不過食麵也要有湯喝,主要分成三款湯,大高湯就是雞湯,會伴上陽春麵條;黑高湯就其實是牛肉湯,伴上的是葛粉絲;另外白湯就是魚湯,會伴上米線,不過其實大家也可以憑自己的喜惡作出搭配。除了湯之外,吃麵也當然有餸伴吃,此店伴上的不是普通的魚蛋牛丸,而是貨真價實不同的小吃,而店家就稱之為點心,當中有九款選擇,店家本身為不同的湯麵口味,配上不同的點心供一人的食客。另外也可以點二人套餐,當中便宜一點的那一個套餐,以兩碗高湯麵,配上五款點心,另外伴上涼拌雲耳及一個菜;不過貪吃的我就選擇了另一款吃勻九款點心的套餐,另還附送飲品及
基本上此店主打是吃麵,不過食麵也要有湯喝,主要分成三款湯,大高湯就是雞湯,會伴上陽春麵條;黑高湯就其實是牛肉湯,伴上的是葛粉絲;另外白湯就是魚湯,會伴上米線,不過其實大家也可以憑自己的喜惡作出搭配。
除了湯之外,吃麵也當然有餸伴吃,此店伴上的不是普通的魚蛋牛丸,而是貨真價實不同的小吃,而店家就稱之為點心,當中有九款選擇,店家本身為不同的湯麵口味,配上不同的點心供一人的食客。
最快的當然是我們的飲品豆漿,一冷一熱,冷的喝起來比熱的更稠身,個人反之覺得更滑更有質感,帶有點點的豆味,不過個人認為就是有點過甜,另外熱的質感比較薄身,味道比起冰的那杯更甜,令人更難嚐到豆味了。
其實大家吃酸梅炸蝦丸的時候,請冒必小心一點的吃,因為原來熱辣辣的蝦丸當中,包有酸梅汁在內,一不小心的吃,就會濺至萬丈遠,有了這個酸梅汁,令整個蝦丸帶有那點點的油膩感都被化掉。
脆炸鯪魚角,故名思義當然是扁扁的模樣,而當中的餡就正是用上鯪魚肉,然後只以薄薄的腐皮來包着,那腐皮脆得來未算鬆化,主因是其表面沾上不少油份,反之令腐皮變得拿點膩、帶點腍了。
反之裡頭的鯪魚肉也還不賴,魚肉雖然只薄薄的,但也還甚為彈口,而且也帶有獨特的鯪魚香味,加上點點的蔥香,整體而言也還不賴。
當中冬菇的比例不太多,所以其實冬菇的香味不太強,然而佔上最多比例的蝦肉又不爽口,而豬肉也是機打攪拌的貨色,所以肉餡實淨得來又有點粉爛模糊,其實真的是有點奇怪,味道也普通。
反之另外一款的香菇腊腸雲吞,於我而言,更是新奇,有丁點散尾的雲吞,其皮不太嫩滑,而且餡料更形比剛才的更實淨。
更脆怪的是其顏色,肉餡紅卜卜的,真的還以為是生豬肉來呢!偏偏入口有濃濃的腊腸香味,也有點點香菇味,可惜的是其肉餡很實,實得如一個壓得很實的麵粉肉粒,口感不討好。
紅燒牛腩蘿蔔雖然用上了如點心的籠子盛着,但這一味其實真的是說得上是一味正正經經的小菜,當中的蘿蔔很入味,都有濃重的醬油香,而且很腍而無筋,腩汁內也有不錯的花椒八角味,而牛腩雖然不是什麼好部位,但也算是炆得軟腍,也入味。
鮑汁雞脾菇切得雖然較薄,但肉質爽身,予人不錯的咬口,而且鮑魚汁的味道夠濃夠入味,一小片一小片的去吃,非常滋味。
伴上魚湯的是米線,米線吃起來偏腍,雖然是還有一定的彈性,但如果能夠煮得再有彈性一點,相信會更為好吃。
可惜店家的麵條也是煮得過了火位,吃起來太腍太軟,沒甚口感可言,幸而陽春麵煮久了之後,吸收了不少雞湯的味道,使得吃起來味道更不錯。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