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9-22
31 浏览
鏡花水月, 如幻似虛, 是這裡給我的感覺。今次收到這家新開業的小店邀請試菜, 甚感開心。開心, 不是因為餐廳老闆Karen的寬容開朗, 又不是因為餐廳裝潢的簡約自在, 而是真正應餐廳"以食會友, 不時不食"的宗旨做出來的巧手菜式老實說, 一直都喜歡了解飲食, 亦有幸嚐過一些外國名店, 他們以分子料理形式或新派Fusion的美學料理做菜的情況亦幾普遍。當中講求的手藝故然重要, 但是創意才是所有菜式之本。可是, 香港有這樣的處理的餐廳並不多, 而很多都會大賣派頭名氣, 然後索價不菲。這裡, 什麼都不是, 只是用心做菜。水月, 水中之月, 餐廳旨以脫俗幽雅的方法表現食材的美, 配以分子料理及中西互融的烹調技巧, 令各道佳餚顯得變幻莫測, 所以餐廳亦因此而得名, 希望客人能夠擁抱變幻莫測的飲食體驗。第一個菜是蕃茄啫喱波配蠔葉話梅蕃茄羅勒葉。其實是由三樣東西組成, 先是一個蕃茄啫喱。它不是一個普通啫喱, 是將幾個蕃茄的味道精華抽出, 然後放在分子料理的薄膜入面, 形成了一個晶瑩而飽滿的啫喱。入口爆開, 如潮水般湧出 大量凡蕃茄鮮香味道, 感覺不錯。之後再來是一片放在蠔殼上面的蠔葉。蠔殼只是一個裝
老實說, 一直都喜歡了解飲食, 亦有幸嚐過一些外國名店, 他們以分子料理形式或新派Fusion的美學料理做菜的情況亦幾普遍。當中講求的手藝故然重要, 但是創意才是所有菜式之本。可是, 香港有這樣的處理的餐廳並不多, 而很多都會大賣派頭名氣, 然後索價不菲。這裡, 什麼都不是, 只是用心做菜。
之後再來是一片放在蠔殼上面的蠔葉。蠔殼只是一個裝飾, 主要是吃這個生長在蠔旁的葉子, 葉子看來清爽而乾身, 入口軟滑, 在口中滲出淡淡的蠔鮮味。表面加上一個由海鹽做成的泡沫, 當中的點點鹹味更能帶動蠔葉鮮味, 感覺十分好。而中間的這個較搶眼的是一個車厘蕃茄, 但是餐廳在蕃茄肉之中注入了話梅汁。蕃茄入口涼快而爽, 話梅味道在口中湧出, 有種甜香而帶微酸話梅效果, 加上蕃茄鮮爽的汁, 與爽口果肉, 質感不錯。只是覺得話梅汁帶多了一點點甜味, 差了一點自然的平衡感。羅勒葉除了配襯之外, 還可以吃, 經酥炸之後變得脆香, 加上少少海鹽, 如紫菜, 如薯片, 令人吃完再吃。
外層咬上脆口香口, 有炸蝦丸的惹味與彈性; 中層龍眼有果香, 肉質爽而有點點甜香的汁水; 可是內裡蟹籽還是生的, 原本估計粒粒蟹籽還可有脆口"卜卜"的魚子爆破效果。可是覺得外層吉列脆口而甚有質感, 所以效果被搶去, 不過整體效果也挺好的。覺得餐廳可以考慮用上飛魚籽來做個脆口效果, 或是用上三文魚籽的錯以鹹鮮海水感覺做個味道沖擊。
湯底打得幼細, 入口有些綿軟質感。菇中的鮮味在口中充斥, 味道鮮香中帶點點甘味苦味道, 可是其他味道卻不多。味道感覺如靈芝打碎成漿的一種皮木味道和明顯的甘味, 味道留口時間都算長。
一件好的羊架, 根本不需要太多花巧的動作。壓倒性的控制著火候, 利用原條燒出來的處理, 將肉汁原原本本鎖在肉中, 令人咬下昤先感覺到烤香味道, 然後感受肉質軟滑如綿花的質感; 再有鎖在肉中鮮嫩的肉汁加在味蕾之中, 之後帶有肥膏肥油的輕羶香, 實是令人有遘不出的回味。另外, 餐廳為了進一步挑起我們的食慾, 利用四川菜常用的麻籽川椒調味, 令外層多了一分麻辣的香辣惹味, 令效果更加完整。
第二個部分是朱古力泥, 餐廳用上不同的朱古力造型, 將其捏碎放成一堆如泥一樣。另外亦有些以倒模出來的螺絲釘, 咬下不硬, 朱古力味比泥堆的香口濃滑一點。而另陫也有朱古力片, 都是熨上了餐廳"水月"的名字。加上將糖燈放與朱古力泥放在盛滿燈泡的木盤之上, 視覺效果甚好。亦襯是中秋佳節, 甜品有如雲上明月, 高掛在城市之上, 實是甚有體會。
總括來說, 餐廳大部分菜式都有不錯的水平, 而且在香港來說, 有些做法都算新, 或是大膽一點。跟他們聊起來, 不其然的會以不同的餐廳做Benchmarking, 例如Bo Innovation, Mandarin Grill, G.E. Gastronomy, Nobu等。這些都是香港或已蜚聲世界的大師級名廚主理, 價錢比之亦貴出一個倍數, 這裡一個套餐才只每人HK$450左右。可想而知, 餐廳具有能爭上一席位的水平。不過這只是個開始, 還要看往後下來餐牌菜式的創作及處理, 才可算到能走多遠, 加油吧!!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