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0-05-03
656 浏览
首先非常感謝有幸被邀是夜的團年宴,多謝攪手南瓜兄的安排,是夜設局於渣甸中心的老北京,這座位於老銅的大廈,在內有不少好食店,最有名的相信就是伊呂波了,除了伊呂波,還有另外幾所日本店子,但是夜的團年宴是來吃點京味。兩圍人馬,是夜的菜式由主人家發板,當然先來的是一系列的涼盤,七款的涼盤分別是涼拌心裡美、拍黃瓜、北京蒜腸、醬驢肉、豬皮凍、醬蹄及涼拌土豆絲;熱盤的陣容也不弱,有京蔥羊肉、蔥燒海參、鍋塌豆腐、爆腰花、爆肚絲、燒雙冬、酥炸小黃魚配家常餅、瑤柱蒜香雞、燒肘子及京醬豬肉絲配薄餅,最後都有份量不輕的澱粉質,分別有煎盒子、炸醬麵、香芹豬肉水餃及京蔥羊肉水餃,最後的甜品有豆沙煎餅及拔絲蕃薯,看來是非常盛大的一夜。冷盤打頭陣的是涼拌心裡美,先來介紹一下心裡美,其實是一種蘿蔔,乃天津特產,外形好像一顆蘿蔔,切開裡面是紅色的,顏色有點像西瓜肉,吃起來非常爽口,拌上的汁有點甜甜酸酸的,乃開胃清舌之作,但見食友相片中的心裡美,跟是夜吃到的不一樣,他那回吃的版本是加了麻醬及醬油的,相信吃起來更香更惹味,可能是不同吃法吧。拍黃瓜也真的是拍頭瓜也皮開肉裂了,黃瓜吃起來非常爽口,而且醬油及蒜泥也下得足,吃起來既
首先非常感謝有幸被邀是夜的團年宴,多謝攪手南瓜兄的安排,是夜設局於渣甸中心的老北京,這座位於老銅的大廈,在內有不少好食店,最有名的相信就是伊呂波了,除了伊呂波,還有另外幾所日本店子,但是夜的團年宴是來吃點京味。
兩圍人馬,是夜的菜式由主人家發板,當然先來的是一系列的涼盤,七款的涼盤分別是涼拌心裡美、拍黃瓜、北京蒜腸、醬驢肉、豬皮凍、醬蹄及涼拌土豆絲;熱盤的陣容也不弱,有京蔥羊肉、蔥燒海參、鍋塌豆腐、爆腰花、爆肚絲、燒雙冬、酥炸小黃魚配家常餅、瑤柱蒜香雞、燒肘子及京醬豬肉絲配薄餅,最後都有份量不輕的澱粉質,分別有煎盒子、炸醬麵、香芹豬肉水餃及京蔥羊肉水餃,最後的甜品有豆沙煎餅及拔絲蕃薯,看來是非常盛大的一夜。
冷盤打頭陣的是涼拌心裡美,先來介紹一下心裡美,其實是一種蘿蔔,乃天津特產,外形好像一顆蘿蔔,切開裡面是紅色的,顏色有點像西瓜肉,吃起來非常爽口,拌上的汁有點甜甜酸酸的,乃開胃清舌之作,但見食友相片中的心裡美,跟是夜吃到的不一樣,他那回吃的版本是加了麻醬及醬油的,相信吃起來更香更惹味,可能是不同吃法吧。
拍黃瓜也真的是拍頭瓜也皮開肉裂了,黃瓜吃起來非常爽口,而且醬油及蒜泥也下得足,吃起來既清爽又惹味,真不錯,但個人認為如果黃瓜可以切得細一點點會更好;北京蒜腸內應有豬肉、澱粉、蒜頭及其他的香料,吃起來口感不太黏,但又沒有很肉的口感,不太鹹也不太淡,而且挺香的,但個人吃腸不是吃德國腸就是燒腸仔或早餐吃煎的,全部都偏香口,偏偏是夜的如清蒸的貨式,個人是有點保留的。
醬驢肉看起來紅紅的,吃起來的肉質是粉粉散散散的,如吃法式頭盤鵝肝醬凍一樣,至於味道就有點點的甜酸味,感覺有趣,不是很好吃,但又不算難吃吧;接下來的豬皮凍較花功夫,皮凍外表反光,看起來非常美觀,吃起來味道就是偏淡,偏硬而且沒有高湯的清香,但就真的挺有豬皮膠質的感覺,而且加了醋及蒜泥提味,味道是好一點吧。
醬蹄又是在外邊比較少會吃的涼盤,粵式的燻蹄就吃得多了,這個京式的醬蹄又如何?大致跟燻蹄一樣,也是內環大大塊肉,然後外環是層皮,內環的肉呈粉紅色,吃起來跟吃火腿沒多大分別,外層的環的皮吃起來不太膠,感覺沒特別的嫩口順滑;涼拌土豆絲除了有必然的土豆之外,也另有很多芫茜及不少的甘荀絲,甘荀絲及土豆絲既爽又不過硬,涼拌的汁又帶點鹹,吃起來很開胃挺不錯的。
第一個來的主菜是京蔥羊肉,京蔥下得夠多,羊肉也有應份的羶味,爆得香而好味的,稍嫌是太油了;蔥燒海參是一道不折不扣的魯菜,用上大量濃重的醬油紅燒而成的一味菜,加入了鮮冬菇,味道很夠,海參質地柔軟滑潤,也很軟腍入味,較可惜的是感受不到應有的花雕香,而且還未能達至鹹鮮微甜的境界。
鍋塌豆腐也是很有特式的魯菜,皆因用上了鍋塌這個特式技法,特式是將煎炸與煨燉同時使用,如是日的豆腐為例,豆腐面層粘均面粉,再加點雞蛋輕輕煎炸而成,外表呈淺金黃色確是非常對版,然後再淋上河蝦及以雞湯煮成的茨汁煨燉即成,豆腐外層果然夠酥脆,豆腐雖然沒有豆味,但相對以上幾味,真的算是很不錯的了。
之後來一道爆腰花,要做這道菜做得好,首先就是要不厭其煩,因為腰花要洗得乾淨才行,如是日的就是一反面教材,還要是反面得極點的那一種,慨嘆為何店家拿了樽阿摩彌亞水去炒,一上桌就一陣廁所味,在座沒有死仕敢接受這個挑戰,最後是要叫店家退掉的一道菜。
爆肚絲用上了大量的芫茜,加點香菜及蔥及料酒去炒就是了,本來是一道很香的一道菜,但夾了一點肚絲來吃,一入口就不得了,真的好碧(big)咸,唔好意思,是激鹹才對,之後再吃多口配上大量芫茜蔥的,由於芫茜蔥沒有被醃至這麼鹹,味道是好了一點;接下來的燒雙冬,其實即是紅燒冬菇及冬筍,其實此品是冬天的菜色,冬筍及冬菇紅燒得很入味,可惜的是冬季去矣,春季到來的日子,冬筍雖然肥大,冬筍自然就是很老,不太鮮嫩。
接下來的是酥炸小黃魚配家常餅,小黃魚明顯的不夠酥脆及甘香,而且小黃魚的脊骨還未能炸得透至可吃的程度,炸功是有待改善,也可能是時間不夠之故呢?至於那家常餅,在之前寧波同鄉會中的食評也提過,其實即是用上麵粉搓成數分厚的麵餅,而今天的家常餅,就正正是一塊一點蔥也及數分厚的麵餅,餅帶有不弱的鹹度,吃起來是比小黃魚更有味道的,味道霎時有點混亂。
瑤柱蒜香雞看其烹調手法都不算是什麼京菜了吧,這也不要緊,好吃就是了,可惜的是,這碟雞無論雞肉雞皮也是走油走得非常乾旱,簡直如炸了十世的炸雞一樣,瑤柱也是乾巴巴的,吃入口沒有水份,什麼香味也散不出,真的吃肯德基也比它好。
燒肘子是一道煮功複雜的一道菜,肘子是要先煮熟醃好備用,然後再蘸蛋漿炸,這個蛋漿如春卷一般包裹着肘子,肘子是件頭偏少也不說了,而其肉質散及其肘子皮又不算肥美,吃起來一點酒香及醬油香也沒有,外皮又不香口,只可以用最阿Q的角度去想,至少是肉地不嚡口,加上仍有點彈口的豬皮,但其實真的令人不太滿意。
之後來一道很大路的京味,乃京醬豬肉絲配薄餅,豬肉絲沒有咬口,醬的色水夠,但味道不突出,配上的薄餅很多粉,餅皮較實,感覺奇怪;接下來的都是飽肚的點心系列,先來的是煎盒子,這個沒有肉的煎盒子,但一點也不健康,因為很油很油,外皮不夠脆,幸好盒子是剛煎好很夠熱,如果放涼了吃,油回吸到餅中就不堪設想了。
之後來的是香芹豬肉水餃,豬肉味不突出不要緊,連香芹味也不太重就有點奇怪,水餃皮是一貫北方沉厚的風格,但餃皮又不失彈性及不會有粉爛的感覺,總括來說很不錯;京蔥羊肉水餃比前者更好,食友說是很羶,但我和旁邊的食友也不約而同的認為不太羶,因為我和他所吃的那一隻有大量的京蔥,去掉了羶味,吃起來當然好味,但如食友所言屬實,看來此處羊肉餃子的餡料不太穩定,但誇張點說,這兩客水餃實有救命之用,因為它們已經是全夜最好吃的一味了。
之後來的炸醬麵有着黑黑的炸醬,看來是充滿京味,但就明顯的炸醬不夠多,炸醬雖然味道正宗,但麵吃起來很糊身,入口很熱而炸醬比較冷,可能店家灼好麵後,沒有散出水氣放涼,任由它一堆的在碗中所致吧,真的很不行很不認真;京蔥羊肉湯麵用的麵也是同上的一款,但放了湯後是好得多了,沒有了粉爛的口感,羊肉湯很清,加了點爆得香的京蔥羊肉,入口一陣蔥味,羊肉又夠嫩,絕對是要比之前的炸醬麵要好。
吃過了鹹食,之後就拉開了甜的序幕,先來一客豆沙煎餅,當店員端它上桌時,大家都有點呆了,為什麼又來多一客家常餅呢?原來煎餅照舊,餡料就大不同,今回的煎餅皮沒有那麼油,且也較脆,豆沙入口粉腍有點豆香,是不錯的。
之後就來玩拔絲了,拔絲蕃薯其實本是美妙的,但店家來一大盤的蕃薯,但冰水只有一小盤,而且根本不夠凍,而且要大家輪流的叉黏滿了糖膠的蕃薯,那些糖膠也開始凝固了,以致到了後來的食友叉的時候,已經是很難再叉到完整的一塊蕃薯,因為糖膠黏得很,用力一扯,不是扯開了薯塊,而是扯爛了蕃薯,店家在此方面實在有着很大的不細心,所以一時吃到糖味不錯又起絲的蕃薯,一時又吃到糖膠如粒青豆般大的黏在蕃薯上,吃到口中黏着牙齒,很不舒服,加上不是每塊蕃薯也是粉腍,真的是碰運氣的一個遊戲。
怎說也好,吃得好吃得不好都是一個經驗,是夜吃了多道不太滿意的京味,但由頭到尾十多二十款食物,也真的要在此再次多謝攪手南瓜兄的安排,雖然菜式的水準上是有點過失,但也明白是店家的問題,大家坐在一起,嘻嘻哈哈,又是一餐,而此食評的標題,純粹反映本人對店家為何可以弄出如此菜式給食客的感受,希望店家可以加以改善,努力努力。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