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6-19
121 浏览
我和安娜約了另一位好朋友W 共晉晚飯。前一天,安娜提議到家傳滬曉用餐,說很想食那兒的北京填鴨。安娜和 W 之前去過這間上海菜館,試過他們的北京填鴨後,回味無窮,一直心思思想再食。在這個背景之下,雖然我是第一次光顧,但亦帶著一定程度的期望入場。感謝朋友預先等位,令我倆可以免卻排隊之苦。剛坐下,侍應已立刻把菜送上來,原來醒目的朋友為免大家捱餓,早就點了一客小食。至於其他主菜,就等我們抵達後再一起研究研究。這道小食甜甜的,似乎是混了麵粉和糖漿再炸至金黃色的蓮藕片。一問之下,原來是桂花糖蓮藕。蓮藕經過炸煮後,外脆而內爽;表面加了桂花糖漿和芝麻,香甜得來竟不覺膩。連我都忍不住食完一塊又一塊。 稍為滿足了肚皮,在我們點主菜的時候,發現北京填鴨只能原隻上。考慮到三個人沒可能吃得完,在不浪費的前題下,惟有改叫半隻樟茶鴨,有些失望。上海生煎包,肉餡雖然尚算美味,但略嫌肉汁不夠多,沒有汁液從包子裡滲出來的驚喜。而且饅頭皮比較厚,包底過焦,導致入口不夠軟腍,比預期遜色。 這個什菌炒年糕做得中規中矩,不是驚喜之作但亦可一試。比起以肉為配料,味道較為清淡,但又不會覺得寡。 食上海菜必定會點的小籠包,一籠五
在這個背景之下,雖然我是第一次光顧,但亦帶著一定程度的期望入場。感謝朋友預先等位,令我倆可以免卻排隊之苦。剛坐下,侍應已立刻把菜送上來,原來醒目的朋友為免大家捱餓,早就點了一客小食。至於其他主菜,就等我們抵達後再一起研究研究。
這道小食甜甜的,似乎是混了麵粉和糖漿再炸至金黃色的蓮藕片。一問之下,原來是桂花糖蓮藕。蓮藕經過炸煮後,外脆而內爽;表面加了桂花糖漿和芝麻,香甜得來竟不覺膩。連我都忍不住食完一塊又一塊。
稍為滿足了肚皮,在我們點主菜的時候,發現北京填鴨只能原隻上。考慮到三個人沒可能吃得完,在不浪費的前題下,惟有改叫半隻樟茶鴨,有些失望。
上海生煎包,肉餡雖然尚算美味,但略嫌肉汁不夠多,沒有汁液從包子裡滲出來的驚喜。而且饅頭皮比較厚,包底過焦,導致入口不夠軟腍,比預期遜色。
這個什菌炒年糕做得中規中矩,不是驚喜之作但亦可一試。比起以肉為配料,味道較為清淡,但又不會覺得寡。
食上海菜必定會點的小籠包,一籠五隻。小籠包的皮不夠薄,但也不算厚。其中一隻在夾的過程中散開,汁液四散。慶幸內裡餡料坷算及格,整體而言略低於水準。
唉--樟茶鴨(半隻)是最想吃的北京填鴨的替代品。兩位女士們覺得還是北京填鴨比較好吃,但無可否認,這個樟茶鴨水準不差,乃這一餐最令人滿意的一道菜。尤其前面三道食品都無法令人滿足,樟茶鴨可謂挽救了整頓飯的評價。
樟茶鴨造工繁複,涉及醃、燻、蒸、炸。以樟樹葉和花茶葉煙燻過的鴨,帶有獨特的香味。鴨皮酥脆,鴨肉非常之軟嫩,味道上帶有煙燻特色的咸香,可口惹味。沾醬來食,更加吸引。
所有主菜都食完後,個人覺得食物的整體水準尚可。對於上次光顧有美好體驗的安娜和 W 來說,更必須以失望來形容。
餐廳環境偏向昏暗,細看之下,發現餐廳的裝修佈局頗為雅緻。而我們坐的四人卡位頗為闊落,軟軟的座位感覺舒適。另外,想讚一讚某位約五十歲年紀的侍應。待客非常有耐心,為人親切。跟他說話,不是慣常遇到的機械式對答,而是有種閒談的感覺,他甚至會開玩笑呢。為這一餐飯挽回不少分數。
臨走再看了那個餐牌一眼。捲蔥填鴨--好想食啊。
题外话/补充资料:
BY SIMON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