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8-27
45 浏览
國民教育課一事最近在香港鬧得滿城風雨,在這裏,我當然不打算摻雜政治氛圍,然而,我是真愛國的。在政治層面,牽涉太多利益和鬥爭,實在不易理清雲霧,但在飲食層面,我敢大聲疾呼,我真的愛中國菜。我曾經說過我愛一風堂,全因它價廉物美,在云云日式拉麵店中最深得我心。早陣子,聽朋友分享過北角的生出了一家以中式拉麵店,由幾個小伙子經營,着力以中式傳統湯底打出一片天。單是這份執念就值得登門造訪一次,探探虛實。一吃,不得了。就決定要為它寫一文。自從幾個月開始,我一直跟朋友說,香港人漸漸被邊緣化。邊緣化是指我們的活動範圍,慢慢由中心地區,被推到外圍,套用北京地域術語,從內環推到外環。試想想,銅鑼灣中心地段,剩下的只有珠寶鐘錶、莎莎卓悅和名牌手袋店。本土品牌早被推到外一圈的禮頓道。食店?更甚吧。銅鑼灣食店早就級遷到樓上和更外一圈,天后,炮台山,早成為最新找吃地點。像大熱高湯麵,隔一條街就有添好運,轉個彎又有福元湯圓。推門進內,平日的晚上,全店竟只有一檯客人,雖說是是平日,但也太冷清了吧。也不用看研讀餐牌,跟女友兩口子,就直接點「 二人九大簋」餐吧!九大簋餐包括兩款麵和九道點心,最適合第一次來想一次過吃盡大部份
我曾經說過我愛一風堂,全因它價廉物美,在云云日式拉麵店中最深得我心。早陣子,聽朋友分享過北角的生出了一家以中式拉麵店,由幾個小伙子經營,着力以中式傳統湯底打出一片天。單是這份執念就值得登門造訪一次,探探虛實。一吃,不得了。
就決定要為它寫一文。
推門進內,平日的晚上,全店竟只有一檯客人,雖說是是平日,但也太冷清了吧。也不用看研讀餐牌,跟女友兩口子,就直接點「
二人九大簋」餐吧!九大簋餐包括兩款麵和九道點心,最適合第一次來想一次過吃盡大部份款式的朋友。
傳統中式麵底,湯底大多清而淡,靠麵碼/澆頭調和出濃淡得宜的味道。大熱高湯不單打破傳統,更對自家老火湯底特別有信心。配料以陶瓷蒸籠另上,生怕點心破壞湯底的原有平衡。湯底有三款,高湯、白湯和黑湯。
以高湯配陽春麵,實而不華的配搭。高湯以老雞豬骨和金華火腿熱製而成,半奶白湯底,單是聞,金腿香就撲鼻而來。再呷一口,濃郁鮮美,味道絲絲入口,是濃到可以嘗得出雞和金腿精華,香醇悠長。再說麵條,陽春即是白麵條。白晢的麵條跟廣東銀絲細麵全然不同,綿滑帶煙韌,軟糯有咬口,吃起來,跟香醇高湯特別配合。搭點金腿絲,鹹香跟這碗麵,沒有一下子將你擊倒的驚艷,但就慢慢,慢慢,讓你感動。
黑高湯,則以牛骨和中藥熬製,難得沒半點肥膩,清徹見底,其中去油去脂的功夫,可想而知。牛骨湯清新順喉,淡淡散發羅漢果香,尾韻甘長,跟濃郁的高湯幾乎是個反差。有人或許會詬病這個黑湯不夠濃不夠香,但我則認為這個黑湯甚有外國牛滑清湯的清新之美。
酸梅炸蝦丸(上),馥郁溏心蛋(中),紅燒牛腩蘿蔔(下)
九大簋點心套餐最適合我這種懶又心多的人,九道點心一口氣送上來,單是陣容就教人滿心歡喜。侍應率先提醒酸梅炸蝦丸,內藏酸梅汁,小心燙口。咬開,酸梅汁噴射而出,蝦肉鮮美彈牙,配上酸梅汁的酸香,縱然是炸,也覺清爽。溏心蛋用上蛋秘製,蛋黃特別大特別香,大口咬下去,溏心無比。用上鴨蛋,蛋香自然濃郁不已,再加上淡淡的煙燻香,確實誘人。紅燒牛腩蘿蔔,牛腩質感鬆軟之餘又入味,蘿蔔吸收紅燒汁之後,清甜中帶肉香,簡單美味。
雞髀菇已鮑汁煨煮過後,入口充滿彈性又帶濃郁鮑汁味,沒想過菌也可如此惹味。三鮮水餃以蝦肉、豬肉和木耳作餡料,三者比例得宜,豬肉味濃之餘蝦肉也帶鮮美,木耳更添上爽脆口感,這種配搭真的百發百中。臘腸雲吞乃店家首創,餡料除了豬肉還混入臘腸,臘腸香濃郁澎湃,愛臘腸的朋友不容錯過。
和味腩肉味帶辣,質感爽脆。腩肉脂肪在口中細嚼,愈嚼愈見豐腴。竹笙金腿百花卷,竹笙吸滿高湯,香甜又爽脆,蝦肉鮮嫰,金腿顆粒幽幽鹹香誘人而不搶風頭。九種點心中我最愛就是這個酥炸鯪魚角,鯪魚肉以腐皮包裹,油炸後不油不膩,腐皮入口又香又酥,薄脆香口,鯪魚肉彈牙也香甜,三件實在太少。蜜味豬頸肉爽脆有肉香,蜜味香甜又不膩。金蒜龍鳳球是店家新品,以混入蒜蓉的雞肉包裹原隻蝦,炸香後蒜蓉惹味之餘,雞肉和蝦肉配搭得宜,這個新品絕對成功。
後記:HK$228
兩個人,兩碗麵,十道點心有多,價錢只不過是在香港吃兩碗所謂「地道」日本拉麵的價錢。是夜入坐時,只有一檯客人,離開時,大概五成滿,除了我們,全都是旅客,不是外國人,就是國內朋友。我想,應該是剛好在城市花園門外,旅客圖個方便吧。
想深一層,如果店內的旅客真是慕名而來,又或是真心喜歡這碗充滿熱誠的湯麵,才是真正最可悲。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