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11-23
48 浏览
店鋪設於荃新天地G層,店面不局促也不寬敞,店門口的人流也不少;剛到時便看到門口擺的滿滿當當的展臺,一一展出店家的幾個招牌產品,左右兩邊則是兩位年紀輕輕的靚仔“吆喝”著將手裡的試食品“塞”向過路人,而經過門口的路人也大多會放慢腳步或是停下來多看兩眼。店鋪設於荃新天地G層,店面不局促也不寬敞,店門口的人流也不少;剛到時便看到門口擺的滿滿當當的展臺,一一展出店家的幾個招牌產品,左右兩邊則是兩位年紀輕輕的靚仔“吆喝”著將手裡的試食品“塞”向過路人,而經過門口的路人也大多會放慢腳步或是停下來多看兩眼。【古法】即還原那個年代的製作方法,老闆 Eric 表示雞蛋仔其實是最普通最平實也最平民的港式經典街邊小食之一,舊時代的雞蛋仔大多都是窮苦人家買來衝擊的良品,而那個年代的人也確實更為淳樸,老闆自然不會計較賺多賺少那回事,所以【古法】的雞蛋仔大多都是實頓頓的芯子,用的也是炭燒的“傢伙”,製作出來的雞蛋仔外脆內軟,蛋香濃郁夾著微微的炭燒焦香,如此便是美味。Eric 自家店裡的雞蛋仔雖然是做不到【炭燒】這麼古老,但一定是足料的蛋漿,每一粒雞蛋仔都好似迷你版的小蛋糕,芯子是實在的;也只有客人下單之后才會開爐製
店鋪設於荃新天地G層,店面不局促也不寬敞,店門口的人流也不少;剛到時便看到門口擺的滿滿當當的展臺,一一展出店家的幾個招牌產品,左右兩邊則是兩位年紀輕輕的靚仔“吆喝”著將手裡的試食品“塞”向過路人,而經過門口的路人也大多會放慢腳步或是停下來多看兩眼。
Eric 自家店裡的雞蛋仔雖然是做不到【炭燒】這麼古老,但一定是足料的蛋漿,每一粒雞蛋仔都好似迷你版的小蛋糕,芯子是實在的;也只有客人下單之后才會開爐製作,確保每一底雞蛋仔都是新鮮出爐熱辣辣;若是住的較遠的顧客,店員也會教顧客返屋企后放入微波爐叮幾分鐘的方法來還原美味。店內固定供應的雞蛋在口味,有原味,薄荷,朱古力等等,價錢比起街邊檔當然是要貴上5-10蚊的,不過用心的製作,加上層出不窮的新意,再加上稍稍大些的size,也是抵食之選。
試了一些杏仁批以及鳳梨酥,杏仁批看似薄薄一塊,其實中間夾雜的層層疊疊真是不簡單,一層酥餅,一層白色糖霜,反反復複的疊起來也有八九層之多,酥餅更是薄到猶如一張紙一般,面頭嵌著幾片杏仁片,賣相也不失禮;口感薄脆,輕輕一嗑便清脆斷裂但卻不會鬆散的太厲害,可以感覺到一片片紙般薄的甜甜酥皮在空腔中或是平躺或是樹立,甜度確實不大帶有淡淡杏仁味與牛油香,是很不錯的茶點小食。
鳳梨酥雖說是台灣的名品,但個人覺得香港這邊的出品也不差,這款鳳梨酥亦是延續健康理念,吃起來甜度降了一度反倒覺得更能突顯鳳梨的清新;外層的酥皮不會太粉,稍稍帶些軟濕,裏面的鳳梨餡,口感上有明顯的膠質之感,吃起來雖不粘但卻有種好似食緊橡皮糖的錯覺,細微的彈性加之潤潤的口感,很是有趣。
除了杏仁批以及鳳梨酥,也有合桃酥、黑白芝麻酥、蛋捲(原味/芝麻/綠茶)、鳳凰卷(原味/椰絲)、牛油楓葉批、紫菜肉鬆杏仁餅、老公餅、大小老婆餅(這個名是老闆打趣之說,大老婆乃原味老婆餅,小老婆則是豆沙老婆餅;老闆表示,自家供應的唐餅也都是香港製造,同時也會與澳門的杏仁餅老牌店家交流學習。
試了多款口味的曲奇,其中三款既特別也美味,竹炭芝士 (黑色梅花)餅身較厚實,口感粗粗夾有絲絲纖維的感覺,芝士味不會太濃,但吃起來亦是微咸的香口,另有一款芝士味曲奇,可以算是double cheese 的程度了;朱古力(啡色圓餅)餅身亦較厚,外層硬脆內層則稍稍軟實,朱古力味十分濃郁,小小的圓餅竟然還夾有不少可可丁,比起夾有強烈牛油味的朱古力曲奇,可可丁則稍清苦些,也使口感沒那麼單調;綠茶小圓餅(綠色)則是我最後試吃的曲奇口味,口感與先前吃的幾款完全不同,稍薄的餅身咬落十分清脆,牛油成份應該有適當減少,以薄脆代替牛油曲奇的厚實韌口,牛油香也相對簡化,而以自然甘甜的綠茶頂上,綠茶味清香有餘卻一點不膩,甜度一般的情況下依然能有微微的茶味回甘,做的十分不錯。
口感上可算是最為豐富的,雖然三種蔬菜都切刀最細粒,但任能吃到芹菜的纖維質地,就如老闆所介紹的,確實魚露以及白醋的腌製過程雞蛋仔絲毫未受到水分的影響,即使是食緊內部的肉餡,質地依然是肉醬那般的微粘與濕潤;運氣好時,更能吃到一片完整的火鴨皮,完全烤乾的鴨皮吃起來乾硬中帶著濃濃的焦香,皮下脂肪大多融去,但嚼著依然有些膠質的口感,且越嚼越香口;肉醬既有火鴨賦予的叉燒香氣,也有豬肉的香甜多汁,肉感十足,令人滿足。
實在想不到,一款新口味雞蛋仔的誕生能如此曲折,若非老闆親口講述,估摸著掏腰包食雞蛋仔的顧客吃著也只是覺得美味,有的甚至覺得平平而已,卻不會想到原來有這麼反復的研發過程;撇開美味與否,個人就很欣賞如此態度來做生意的店家,也許你會說這是店家試圖保住生意以及吸引顧客不得不為的,但我要反問,出街慢慢都是的雞蛋仔檔,又有多少家能夠真正給心機去做“研發”這件事,只是爲了那區區十幾元的利潤,有的時候能夠買到一底蛋漿夠足量的雞蛋仔亦是欣喜。
Eric 表示自己也會不間斷的研發新口味,且會在不同的媒體平臺或是網路上上傳一些研發中的小趣事,與大家分享,而成功研發出的獨特口味,也會以期間限定的方式售賣,想要試新口味的顧客就要留意店家的宣傳,或是留意網路上的更新,有時Eric 也會與媒體報刊合作搞一些慈善活動,好似前不久,店家就與某報刊合作來籌款,讀者可以報刊上的優惠券到店裡免費換領新口味的試食,以此來支持報刊的資金籌款活動,既能行善又能試食新奇美味,我想大家也不會抗拒吧?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