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0-11-27
191 浏览
其實想來這裡很久了, 不過因為家住在九龍, 一直都沒有訂位, 終於在十一月選了7號星期日來一試港島這邊的”灘万”, 店內外都擺設了好些枯木的藝術品, 製造出一點氣氛, 本來訂位時待應跟我說因為小枱滿座, 問我是否願意座壽司吧枱或者鐵板燒枱, 我揀了壽司吧枱, 但當日她們來電跟我講, 話有客取消了預約,多了小枱出來, 可以安排給我們, 問我們OK否?當然唔介意啦, 當待應帶我們埋位時, 當然待者拉櫈時先是給太座坐先啦, 但當我座下我位置時, 太座跟我說坐在我們小枱的斜旁邊的那張枱的是張天王一家四口, 當時店內客人還不多, 即使有亦有一半是洋人, 真人跟在電視上見到的都是一樣平易近人, 是日我們叫了兩個套餐, 我的是”迷你懷石” 太座的則是”花”套餐,花之套餐- 是比較簡單的套餐, 有前菜(包括冷盤的菠菜和刺身), 這刺身肉質當然是沒有筋膜那種, 主菜則有炸雜錦天婦羅, 燒銀雪,蒸蛋和味噌湯, 天婦羅的蝦質地不錯, 惜炸粉漿未有想像般的完美, 有好些香港的日式餐廳做得比這個出色, 但也不能說這個不合格, 反而這裏的白飯則太座頗欣賞, 蒸蛋雖說是平平無奇但也是講究手藝及反映餐廳廚師基本功的一
花之套餐- 是比較簡單的套餐, 有前菜(包括冷盤的菠菜和刺身), 這刺身肉質當然是沒有筋膜那種, 主菜則有炸雜錦天婦羅, 燒銀雪,蒸蛋和味噌湯, 天婦羅的蝦質地不錯, 惜炸粉漿未有想像般的完美, 有好些香港的日式餐廳做得比這個出色, 但也不能說這個不合格, 反而這裏的白飯則太座頗欣賞, 蒸蛋雖說是平平無奇但也是講究手藝及反映餐廳廚師基本功的一環, 這裡的無論用料/手工都可以反映出絕無欺場, 蒸蛋內的蝦並沒有過老, 配上用青花藍的瓷匙, 一黃一藍剎是美麗的配合, 赤味噌湯則應該是廚師的刻意安排, 兩個付皮圈像一副眼鏡,
迷你懷石套餐- 前菜有三味, 一個是紅色類似酒杯裝著一些木魚絲醃菜, 相當醒胃, 跟着是一個葉形白碟裝住兩件醋鯖魚壽司加兩粒白果,味道/賣相都配合得很尤其是顏色, 最後一個是芝麻豆付, 只能說很”:滑”而食得到豆付跟住芝麻又跟住豆付如此類推, 還有豆付面的海膽, 吃一件實在太吊胃口呢,其實這豆腐是可以散叫的不過60個大洋又有點那個,
刺身兩款放在碎冰上, 一紅一淺粉紅, 只看肉同青芥辣/菊花/青瓜片/青紫蘇葉的配合已夠搶眼配以白/淺藍/靛藍的鉢真是漂亮, 當然魚生的質量是毫無疑問的了,
吸物- 通常都是很淡的湯水內放一些食物, 今次是一舊用了蛋白的四方磚魚蛋,味道同湯頭一樣吃到淙淡的魚味, 口感則比我們的魚蛋鬆一點,
這套餐的主菜是二選一的, 我選了銀雪魚, 另一個是什麼我忘掉了, 但這銀雪魚一端上來, 太座已經發出抗議, 因為明顯她那套餐用的是魚尾重要稍稍燒得燶一點, 所以吃起來肉質較乾身, 而我的是魚背燒的火路又剛剛好, 魚油豐腴, 當然要分一半分甘同味啦, 蛋不知道是否”有機”總之就係好味囉, 唔知道蛋的另一半去了哪裡呢? 師傅個肚?!
炸物- 一個剛剛炸起的蝦丸躺漾在很簿的高湯獻汁內, 上面放上幼幼的蘿蔔絲又是一個經典造型, 蝦味濃之間裏頭還很燙口,
雜菇飯配赤味噌湯- 飯的味道雖然淡但前面已經吃了那麼多林林種種的食材及嘗試了不同的烹調手法, 來到尾聲也應該由絢爛歸於平淡, 恰如人生,
在結尾前來一個鮮雜果啫喱, 清一下口腔內的味蕾
甜品- 則是巧克力雪糕同豆付慕思,
自己是第一次來很難同以前吃過的比較, 但整體滿意,無論食物質素, 服務態度,只是有一點留意得到的, 是食具及表演手法都比以前的來得稍為洋化了一點, 這只是跟食友們以前拍的照片相比,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