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7
7
等级4
2009-12-31 8 浏览
自從年前跟好友們在這兒吃了一席傳統濃油赤醬的本邦上海菜後,一直念念不忘。今夜再度重遇,想亦應可美夢再逢吧....廢話少說,馬上談談當夜的菜式....兩道頭盤小吃,乃燻魚及糟門腔是也。前者鹵醬入味得滲進魚肉裡面,差不多要馬上叫碗白飯來伴吃。魚骨是多了點,吃時有點"論盡",但既醬得夠味道,也就不大介意了;後者則乃酒糟豬脷片,酒味點到即止,豬脷片得薄身,質地軟鬆不韌,舌苔亦已盡去,水準仍保持,跟上次來吃的時侯點的一模一樣....鱔糊今次吃的是伴着韭黃炒的,感覺上是比上次用傳統手法弄的差了許多。何謂傳統手法 ? 乃於鱔糊中掏空一個小洞,洞中放入大量蒜蓉及滾油,實在是香得不得了。這種方法差不多已絕跡於現在的上海菜館,記得上次來時,竟給我們碰上這味極品,心欲再次好夢重溫,怎料眼前的這份韭黃鱔糊,獻是有點過厚,而且韭黃的份量又多得有些過份,鱔肉也切得薄條也不爽口。吃着時不停大搖其頭,不斷懷念過往美好的時光....甜酸菊花魚用的是大條桂魚。肉雖嫩但味欠個性 (這也是因何小弟不喜桂花之原因),外層炸漿有點過厚。甜酸汁酸度過了火,而且那些菠蘿粒也像落得太多了 (這純因個人喜惡而定)。所以對小弟而言,這也屬
更多
自從年前跟好友們在這兒吃了一席傳統濃油赤醬的本邦上海菜後,一直念念不忘。今夜再度重遇,想亦應可美夢再逢吧
....

廢話少說,馬上談談當夜的菜式....

兩道頭盤小吃,乃燻魚糟門腔是也。前者鹵醬入味得滲進魚肉裡面,差不多要馬上叫碗白飯來伴吃
。魚骨是多了點,吃時有點"論盡",但既醬得夠味道,也就不大介意了;後者則乃酒糟豬脷片,酒味點到即止,豬脷片得薄身,質地軟鬆不韌,舌苔亦已盡去,水準仍保持,跟上次來吃的時侯點的一模一樣....

鱔糊今次吃的是伴着韭黃炒的,感覺上是比上次用傳統手法弄的差了許多。何謂傳統手法 ? 乃於鱔糊中掏空一個小洞,洞中放入大量蒜蓉及滾油,實在是香得不得了
。這種方法差不多已絕跡於現在的上海菜館,記得上次來時,竟給我們碰上這味極品
,心欲再次好夢重溫,怎料眼前的這份韭黃鱔糊,獻是有點過厚,而且韭黃的份量又多得有些過份,鱔肉也切得薄條也不爽口。吃着時不停大搖其頭,不斷懷念過往美好的時光....

甜酸菊花魚用的是大條桂魚。肉雖嫩但味欠個性 (這也是因何小弟不喜桂花之原因),外層炸漿有點過厚。甜酸汁酸度過了火,而且那些菠蘿粒也像落得太多了 (這純因個人喜惡而定)。所以對小弟而言,這也屬失敗之作....

目魚紅燒肉是一貫的濃油赤醬本色,色濃味厚。目魚厚身也極軟糯,很難得;紅燒肉是真在用有肥有瘦的五花肉去做,油香四渣,豐腴味美,實乃下飯之最佳搭檔
.....

既然吃得興起,也就再濃油赤醬到底吧。面前的大閘蟹炒年糕,那個獻汁是真的濃稠得可以拉成一絲絲的,誇張
。蟹糕甚豐,入口甘甜,難得濃醬油也沒有輕易蓋過它的鮮味
。跟往常一樣,亦是暫且將膽固醇放開一邊吧
。一向不大喜吃年糕,但這樣混入濃醬去伴着蟹炒成而吃,煙韌的糕身嗦盡了蟹鮮,自己又卻可以接受....

四季豆欖角炒肉碎依舊很味濃,鹹度十足。為了健康着想,還是少吃為妙 (吃了這麼多濃油赤醬的東西,現在這樣說,好像有點自相矛盾呢
)....

是時候吃些包點及甜吃了。葱油大餅內的芝蔴粒甚多亦甚香,唯獨欠了濃烈的葱香,而且稍嫌油了一些。在小弟心目中,這味始終還是以寧波同學會的出品居首;記得上次來吃的生煎包,底脆且肉多汁豐盈,可說是全港有數出色的,但今次的卻是剛好相反
,雖絕不能稱之為難吃,但水準卻是着極大的倒退了
....

甜點是棗泥糕荳沙鍋餅。由於一向對上海飯後甜點沒有大愛,而且又吃得太飽,所以就讓給別人吃。聽他們說,水準普普通通的,沒啥特別....

始終濃油赤醬的上海菜現在已如絕種動物般罕見,故雖然食後總覺少了以往的驚喜,但未吃過傳統上海菜的朋友,還是值得推薦他們一來的....
3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4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4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1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3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人均消费
$200 (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