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2-21
133 浏览
星期日年初八,是我最後一天的農曆年假期,經過前9天完全釋放的日子,雖不至於暴飲暴食,但在零運動加上豐富飯餐不缺的情況下,肚腩仔從年廿八開始的確有一日一日長大的趨勢,跟我存放要派送利是的利是袋,剛好成一日一日縮減的反比。年初八尚要跟外婆及老媽拜年,一想到筲箕灣,美食林立的東大街又怎可以錯過,但倘若再這樣下去,非採取激進的斷食不可。苦惱間靈機一觸,想到飯餐可安排在一家既可吃得清怡又不失美味的食肆,未嘗不是一個遲來的保救的行動。豈料保救行動竟在完全沒有反對聲音及獲大票數贊成下通過,似乎大家都有著此需要。東后齋在新開張的時候已引起我的注意,聽聞廚師是來自我最喜歡的齋菜食店 - 心齋,因而兩者菜式也很相似,正藉大好機會,來個一試。東后齋比我想像的小,只能放置6-7座4人長方桌,走道也相當狹窄。但設計也花過心思,不失靈氣,加上不少綠色植物點綴,感覺還算舒適。牆壁上的生薑,在沒水沒泥的情形下,竟可長出嫩芽來,不少與靈氣相近的事情,有時是無法由科學的層面解釋,且得看看日後的發展。先來幾份點心:素蝦餃 - 不算得太通透的餃皮,口感還可以,如能增加其韌勁和再薄身一點會更理想。餡料則以豆腐混合其他鮮素材而成
年初八尚要跟外婆及老媽拜年,一想到筲箕灣,美食林立的東大街又怎可以錯過,但倘若再這樣下去,非採取激進的斷食不可。苦惱間靈機一觸,想到飯餐可安排在一家既可吃得清怡又不失美味的食肆,未嘗不是一個遲來的保救的行動。豈料保救行動竟在完全沒有反對聲音及獲大票數贊成下通過,似乎大家都有著此需要。
東后齋在新開張的時候已引起我的注意,聽聞廚師是來自我最喜歡的齋菜食店 - 心齋,因而兩者菜式也很相似,正藉大好機會,來個一試。
先來幾份點心:
東后小籠包 - 小籠包外皮厚度適中,湯汁份量恰好,餡料仍是由豆腐和鮮素材混合而來,不過味道卻摻合了一種淺啡帶鹹的醬料,一下子從清淡的角度跳進較濃烈的味道,霎時間未能適應過來。
香煎芋絲糕 - 也是出色的美點。芋絲縱橫交錯互扣著,煎香後形成香口軟糯的芋絲糕,不油不膩,具層次感,看似簡單,也得看廚師控制火喉的功力。
家鄉鹹水角 - 外皮只透著淺黃的色調,不算太香口,但軟糯煙韌度做得不錯。沒有了蝦米的鹹水角,仍能富有討好的鹹香,與煙韌的外皮非常匹配,形成名符其實的家鄉鹹水角,不過這趟餡料卻真是少了點,否則食味會更加豐盛。
放久了的炸雲吞仍保持鬆化脆口,香氣、質感與脆度俱佳,再嚐一下五柳汁,酸甜稀稠適中,自然恰好。
嚐飽了點心後,當然少不了小菜及粉麵:
猶記得曾在心齋也吃過同一款菜式,這次東后齋的香煎芙蓉鮮竹味道真略勝一籌。
從未見過弟弟的女兒跟老媽那樣投契,他們的投緣,就是來自一份簡單的椒鹽豆腐,不管大人或小朋友,原來食物就是一個最直接的溝通橋樑。
其 XO 醬味道只是輕描淡寫,有可能是遵照齋菜食味不能過份刺激的宗旨,不過絕沒有影響整體的美味。
基本上東后齋的羅漢齋炒麵也是水平之上,不過論賣相就沒有心齋的搶眼,可能選用食材款式較少的原故;煎過的麵條同樣不油、乾爽及脆口;醬汁味道則較單一,應可調得更惹味。
品嚐過一頓確實清怡又味美的齋菜後,家人總括了意見,大家也很滿意東后齋的出品,水平確實比一般齋菜食肆高。再者擺脫了港式齋菜的多油及不使用加工製品的烹調方式,已逐漸成為中式素食的主流,使健康的主題與美味共存,我們應不會再視齋菜為沉悶的選擇,也可常常作為平日大飲大食後的保救平衡之法。
還不明白保救行動是什麼? 不就是保持身段的拯救行動,難道畫公仔真要畫出腸來嗎!
题外话/补充资料:
東后齋平日設有午市套餐,經濟實惠,不妨一試。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