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6-11-09
14780 浏览
連續六年獲得米芝蓮三星榮譽的大阪「柏屋」在香港開分店立即取得二星,和朋友吃過後,食物無論是食材製作賣相都很高水準,當中鹽燒甘鯛堪稱驚艷,和貌似上川隆也的副主廚也聊得高興。不過以HK$3,000以上的價錢,餐廳有數個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包括服務和宣傳手法?內文為家詳細介紹及分析。======柏屋介紹日本菜在香港流行已久,但長時間都是以「放題」及「平價壽司」為主,雖然價錢是親民,但水準也成正比,搞得很多人誤解日本菜,例如吃壽司是芥末混醬油,天婦羅等於厚粉不脆,拉麵濃味等於有味精淡味是天然。既然大家不懂吃,也不需要追求高水準,所以偽日本菜當道了好一陣子。當漸多有水準的日本菜餐廳過去開業,香港人也漸漸懂得吃有質素的日本菜,因為識食也肯花錢,吸引更多日本名店來港開業,形成良性循環。2012年有米芝蓮二星「天空龍吟」,同年「Sushi Yoshitake」在香港開業,2013年改名「志魂壽司」成為香港至今唯一米芝蓮三星日本菜,還有天婦羅名店「一宝」2014年落戶中環。香港公認頂尖的日本菜,都在這幾年湧現。圖片源自:大阪柏屋官方網站2015年輪到「柏屋」,來頭同樣強勁,本店在大阪千里山,比新大阪更遠離
======
柏屋介紹
日本菜在香港流行已久,但長時間都是以「放題」及「平價壽司」為主,雖然價錢是親民,但水準也成正比,搞得很多人誤解日本菜,例如吃壽司是芥末混醬油,天婦羅等於厚粉不脆,拉麵濃味等於有味精淡味是天然。既然大家不懂吃,也不需要追求高水準,所以偽日本菜當道了好一陣子。
當漸多有水準的日本菜餐廳過去開業,香港人也漸漸懂得吃有質素的日本菜,因為識食也肯花錢,吸引更多日本名店來港開業,形成良性循環。2012年有米芝蓮二星「天空龍吟」,同年「Sushi Yoshitake」在香港開業,2013年改名「志魂壽司」成為香港至今唯一米芝蓮三星日本菜,還有天婦羅名店「一宝」2014年落戶中環。香港公認頂尖的日本菜,都在這幾年湧現。圖片源自:大阪柏屋官方網站
2015年輪到「柏屋」,來頭同樣強勁,本店在大阪千里山,比新大阪更遠離市中心,連續六年獲得米芝蓮三星,只是這一點已經令人心動。之前聽聞香港店的一切包括師傅、食材、器皿等都來自日本,只是無法從日本運水過來而要轉用法國礦泉水,故此明知價錢比日本貴一倍都打算去試。
說實在,知道是天價收費,自然有很高期待,同時伴隨著擔心,因為如果中伏的話錢包會重傷。而且網上並未找到有參考價值的文章。因為傳媒報導一定講到最好,那時某大食評網只有數篇關於這餐廳的食評,認真看全部都是試食,官方提供內容為主,個人感受很少,難成參考對象。不過還是和好友帶著勇者的心,一起前往挑戰。圖片源自:大阪柏屋官方網站
訂座迷思
餐廳開了數個月,可能因為價錢,可能因為未大力宣傳,所以訂座非常容易,和要等三個月的「一宝」差很遠。打電話訂座後,餐廳會寄電郵過來,說明用餐細節,如衣著、開瓶費等,隨電郵送上三個PDF檔,包括中英文菜單,及一份「授權書」。
授權書內容有已填好的訂座者資料,要求你把信用卡的名字、號碼、到期日填上,然後把授權書連同信用卡的正面背面照用電郵寄回。這樣做的目的,是客人臨時失約的話用這些信用卡資料去收取費用,三日前取消收半費,24小時內取消或臨場失蹤收全費。
現時香港大力提倡保護個人資料,在下工作上有時負責替一些網上表格把關,寫明收集資料的用途和處理方法。然而柏屋的授權書完全沒有「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所需有關個人資料運用和處理的解釋。如果因為餐廳的問題讓客人的資料外洩,根據這授權書內容,客人是毫無保障的。個人認為餐廳有必要檢討一下顧客提供資料的細節和方法。
餐廳環境
如果大家在日本到訪過高級料理店,會知道空間對於欣賞意境的重要性,在只能容納兩個人同時通過的走廊上,不要說拍照,就算只是駐足欣賞也不太方便,變成「有擺設無意境」。圖片源自:大阪柏屋官方網站
其實以柏屋的名氣和價錢,是否可以找更廣闊的空間營業?不要說和上圖的大阪柏屋及看齊,有銅鑼灣「La Bombance」的格局和空間感已經很不錯。
懷石料理食評
「先付」(さきづけ / 前菜)
「替」(かわ / 替換菜單)
「煮物椀」(にものわん / 木碗盛煮物)
打開碗蓋,柚子的香味立即撲鼻,伊勢龍蝦本身是秋天的食材,但此時這裡仍然有水準,肉質鮮嫩之餘口感柔軟,和我們平時吃慣有嚼勁的龍蝦肉不同,和湯本身更加配合。年糕不太黏反而嚼勁不錯,口感有點似魚蛋,不過最精彩是湯,看似很清其實味道很濃,濃得來非霸道而是柔和中帶層次感,是在下近年喝過最出色的高湯之一。
「造里」(つくり / 刺身)
「八寸」(はっすん / 小菜組合)
「燒物」(やきもの / 燒烤菜肴)
內容包括鹽燒甘鯛蝦,舞茸天婦羅,溫室青椒,配合裝飾用的葉「赤南天」,純計賣相是這晚最精緻的一道。
「鉢物」(はちもの / 碗盛菜肴)
「御飯」(ごはん / 飯)
「菓子」(かし / 和風果子)
「水物」(みずもの / 水果)
總結:是否值$3000?
結帳每人消費HK$3,080,是在下畢生自費吃過最貴的TOP 3之一,一餐已經等於淡季ANA來回日本機票的價錢。不過現場看到有人開十四代日本酒,消費應該是雙倍。相信大家一定會問這餐「值不值」,在此為柏屋進行總結。
不過其他方面個人覺得有改進空間。空間不足的問題明顯沒辦法改變,所以大家不要有任何期待。最想提出的是「服務」。先肯定每位服務人員都很專業,對於餐廳及食物的知識有一定水準,遇上在下問得太深入,也很快從主廚那裡問到答案,整體服務沒有什麼差錯,只是感覺有點「冷」。
大部分經理侍應的樣子都很認真嚴肅,笑容不多,服務像是「遵守規則」,是做到客人的需求,但就稍欠「款待」(おもてなし)精神。如果是 HK$1,500 一餐在下收貨,但超過 HK$3,000 個人認為可以做得更多。
米芝蓮評審除了看食物和技術,餐廳的環境和服務也非常重要,有看畢列谷巴主演的荷里活電影《摘星廚神》(Burnt)可以略知一二。以個人吃日本菜的經驗而言,香港柏屋要奪取三星和本店看齊,食物以外似乎需要加把勁。
然而此刻所見食評之中有九成都是試食,就算你不認識那些食家,只要看這間天價餐廳,短時間內有大量殿堂級人士貼文,吃一模一樣的東西,全部由主廚親自招待,也能猜到發生什麼事。因為不主動註明試食,已是這個界別必須遵守的「行規」,所以不細心看是看不出來的。
正所謂「有麝自然香」,一家餐廳如果有實力,其實不搞試食也能找到知音人,從來不做這些但客似雲來的中環「一宝」是例子。始終試食在很多人心目中都帶負面印象,對於一家總店有米芝蓮三星的餐廳來說,試食處理得不好,對名聲的影響比一般餐廳大很多。
這反映香港飲食界一個奇怪現象,因為食評網的系統「重量不重質」,寫1000篇垃圾的人排名比寫100篇良心好文的人高,大力推動「多寫多得」文化,部分有風骨的食家仍會對自己每篇文有要求,但也有人為了衝數量而亂來,新聞稿 Copy and Paste,一間餐廳分三篇寫,如此情況層出不窮。
柏屋作為大阪三星香港二星的餐廳,對於食材、料理方法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是否也應該把同樣要求放在試食者身上?一個食家的質素,以頂級餐廳PR人員的能力,看其十篇食評應該可以掌握得到,如果這樣的篩選也不做,只是從「多寫多得」系統中選排名高的人,或純粹關係好就請,這樣的PR水平未免太對不起在廚房默默為二星料理努力的人,不如不請。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