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7
1
等级4
2010-09-28 33 浏览
之前一口氣寫了數間茶記的吃評,真箇是寫得興起,現在再來一篇,抒發一下這間老牌茶廳的感覺....蘇屋邨,一個從小聽就聽得多,但又從未到訪過的地方。這亦是許多名人如許冠傑、家駒等從小長大之地。自小便已是他們的粉絲,今日到訪,算是一個遲來的tribute吧....此地清拆在即,就更添上一個前來朝聖一下的理由....偕同小友飯腳一同到邨內的"杜鵑"吃個午飯。小弟遲了點抵達,因獨個兒前往之時,人生路不熟,不斷在邨裡團團轉,最後得小友的電話遙控底下,卒之找着了....很典型的屋邨茶廳格局。坐下來的大半都是附近的街坊,不斷的在跟侍者談天說地。我等雖是生客,但點菜阿姐都親切地跟我們下單聊天。這種舊屋邨特有的街坊味道,現在許多地方都已消聲匿跡....肚子餓,是時候叫些東西吃吃。來到舊式茶記,叫杯奶茶鴛鴦喝已是指定動作。很可惜的,這裡的鴛鴦茶味太澀,沒有奶香;茶與啡的平衡做得不好,與同區的新華相差甚遠...小友很喜歡吃免牛飯,就來一份加窩蛋的吧。飯粒看落分明,甚有咬頭,不是爛pat pat的劣等貨色;牛肉碎份量甚足;汁不過酸,沒有太重人工的假味,看來是沒有下太多茄膏一類的東西;將窩蛋用羮搗亂再伴飯來吃,入
更多
之前一口氣寫了數間茶記的吃評,真箇是寫得興起
,現在再來一篇,抒發一下這間老牌茶廳的感覺....

蘇屋邨,一個從小聽就聽得多,但又從未到訪過的地方。這亦是許多名人如許冠傑、家駒等從小長大之地。自小便已是他們的粉絲,今日到訪,算是一個遲來的tribute吧
....

此地清拆在即,就更添上一個前來朝聖一下的理由
....

偕同小友飯腳一同到邨內的"杜鵑"吃個午飯。小弟遲了點抵達,因獨個兒前往之時,人生路不熟,不斷在邨裡團團轉,最後得小友的電話遙控底下,卒之找着了
....

很典型的屋邨茶廳格局。坐下來的大半都是附近的街坊,不斷的在跟侍者談天說地。我等雖是生客,但點菜阿姐都親切地跟我們下單聊天
。這種舊屋邨特有的街坊味道,現在許多地方都已消聲匿跡....

肚子餓,是時候叫些東西吃吃。來到舊式茶記,叫杯奶茶鴛鴦喝已是指定動作。很可惜的,這裡的鴛鴦茶味太澀,沒有奶香;茶與啡的平衡做得不好,與同區的新華相差甚遠...

小友很喜歡吃免牛飯,就來一份加窩蛋的吧。飯粒看落分明,甚有咬頭,不是爛pat pat的劣等貨色;牛肉碎份量甚足;汁不過酸,沒有太重人工的假味,看來是沒有下太多茄膏一類的東西;將窩蛋用羮搗亂再伴飯來吃,入口滑滑的。這份味道,只有在中學時代的快餐店內才可嘗到。現在能再次在此與之相聚,甚感欣慰呢
....

午餐的陣容有一碗沙嗲牛麵、一件牛油方包腿奄。之前看一個關於家強的訪問,說他自小很喜歡這兒的沙嗲牛麵,現在得嘗,吃過後卻覺湯底的沙嗲香味不夠濃,牛肉本身是已被"喇"得全無味道了
;牛油方包只吃一點點,牛油份量太吝嗇,而且忘了叫炕底,當然是不夠水準了
;腿奄的蛋處理得太老,不夠香滑,亦沒有太多的蛋汁藏於裡頭....

單叫了一個豬扒包。麵包烘得夠熱也很香脆,雖不是自製的也不打緊;豬扒醃得不太入味,質地略嚡口,但感到是沒有經太多鬆肉粉招呼過,對自己來說,已是不錯的了;包內沒有下沙律醬一類的怪東西,只在包內塗了一層牛油而已。這樣簡簡單單的,反而甚討好....

小友們大食怪上身
,還不夠喉,要叫多一大碟芙蓉蛋飯才心息
。蛋煎得金黃,不過邊位沒甚香脆,豉油吃後令人有點咯喉,帶點甜味,應是下了些師傅進去
。料是基本的如芽菜、火腿絲,雪蝦仔及义燒,也算豐足的....

食物一般,人情味爆棚,一向是這類舊式屋邨茶記的寫照。此等茶廳日漸式微,正式是"吃得一間便一間"。所以一有機會,自己仍是有興趣去試一試的
....
1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4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5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27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途径
堂食
人均消费
$40 (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