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165
57
等级1
2
0
2011-08-26 15 浏览
這次應該是第四次光顧一風堂,先前三次都要等位超過 120 分鐘,加上一行五人,那天又是 Friday Night,所以 18:00 已經到達,但似乎一風堂的魔力依然強勁,差不多等了 75 分鐘才能入座。由於先前三次來都是和女友來,加上我倆食量一般,結果吃完拉麵已經飽得要命。今次一行五人,終於可以試一試拉麵以外的小食。先來一客一風堂餃子:日式煎餃子用鐵板上,鐵板的微熱能維持餃子的溫度,但沒有令餃子 overcook,值得一讚。餃子本身皮薄、味道偏淡,食的時候建議加上蒽、蒜頭、餃子汁,效果會更好。之後點了兩客明太子雞翼:明太子釀入已去骨的雞翼中,仍能保持雞翼的肉汁,而且能吃出明太子的鮮味,加上檸檬汁,令味道更有層次。終於等到主角出場,先來的是友人的白丸元味:湯底為豬骨湯,很濃烈豬骨味。雖然看似很油膩,但喝下去時完全沒有這種感覺。麵點了硬身,加上麵身粗幼度為適中,可能適量地吸收湯的味度,而沒有令麵身變淋。叉燒方面,跟先前三次光顧一樣,都是比較瘦,如果是半肥瘦的話會更香更滑。到另一位主角登場,赤丸新味:跟白丸一樣的豬骨湯底,加上秘製味噌、黑蒜油。雖然有一點點辣,但湯底令湯喝下去時完全不覺油膩,
更多
這次應該是第四次光顧一風堂,先前三次都要等位超過 120 分鐘,加上一行五人,那天又是 Friday Night,所以 18:00 已經到達,但似乎一風堂的魔力依然強勁,差不多等了 75 分鐘才能入座。

由於先前三次來都是和女友來,加上我倆食量一般,結果吃完拉麵已經飽得要命。今次一行五人,終於可以試一試拉麵以外的小食。

先來一客一風堂餃子:日式煎餃子用鐵板上,鐵板的微熱能維持餃子的溫度,但沒有令餃子 overcook,值得一讚。餃子本身皮薄、味道偏淡,食的時候建議加上蒽、蒜頭、餃子汁,效果會更好。
一風堂餃子- OK
22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之後點了兩客明太子雞翼:明太子釀入已去骨的雞翼中,仍能保持雞翼的肉汁,而且能吃出明太子的鮮味,加上檸檬汁,令味道更有層次。
明太子雞翼- 不俗
11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終於等到主角出場,先來的是友人的白丸元味:湯底為豬骨湯,很濃烈豬骨味。雖然看似很油膩,但喝下去時完全沒有這種感覺。麵點了硬身,加上麵身粗幼度為適中,可能適量地吸收湯的味度,而沒有令麵身變淋。叉燒方面,跟先前三次光顧一樣,都是比較瘦,如果是半肥瘦的話會更香更滑。
白丸元味- Good!
19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到另一位主角登場,赤丸新味:跟白丸一樣的豬骨湯底,加上秘製味噌、黑蒜油。雖然有一點點辣,但湯底令湯喝下去時完全不覺油膩,味道更為豐富。麵都是點了硬身。有趣的是,我們四碗赤丸的叉燒,其中兩碗是比較瘦,另外兩碗是半肥瘦。
赤丸新味- Good!
13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額外配料是另上的,友人點了紫菜,普普通通。我點了半熟蛋。值得一讚的是半熟蛋,先前來師傅是把蛋放進湯裡,但湯的熱力會把半熟的蛋煮至全熟。現在半熟蛋是另上的,就沒有這問題,食下去時蛋黃汁仍會流出 - 正!
額外配料-紫菜 + 半熟蛋
26 浏览
0 赞好
0 留言
總結:相比之下,個人比較喜歡赤丸加半熟蛋。

不得不提服務方面,我蠻欣賞門外負責登記的員工,有禮貌,態度良好,而且十分 Helpful。店內員工數量也很多,所以剛煮好的食物由廚房到客人中間是幾乎沒有 idle time,值得一讚。

我相信很多人會拿一風堂與豚王比較,個人是比較喜歡濃味及半肥瘦叉燒,所以二者選一的話,我仍會選豚王(黑王、翠王)。但礙於豚王的地點(戶外排隊等位)、營業時間(11:00 開始至賣完),如果是在夏天夜晚、又身在九龍、又想吃拉麵的話,一風堂絕對是不二之選。
(以上食记乃用户个人意见 , 并不代表OpenRice之观点。)
张贴
评分
味道
环境
服务
卫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1-08-19
等候时间
75 分钟 (堂食)
人均消费
$100 (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