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8-11-05
349 浏览
旺角區在九龍半島貴為旅遊購物熱點,地舖舖租偏高本來應該只是司空見慣的事,就算連續有多間食店,在同一店舖內接連閃電結業關門,在長期流連旺角鬧市的人來說,都已經見快不怪了。而我最近又不幸地,在旺角「豉油街」附送,見證到有兩間食店,在「豉油街」同一舖位內先後結業關門。今次食評裡面提及的潮州街頭小食店「潮州婆婆」,正正就是在「豉油街」與「花園街」交界舖位營業。在「潮州婆婆」舖位之前上手的食店,是一間走南歐西班牙風格的乳酪雪糕小食店,店名叫做「llaollao」。可惜這間「llaollao」所以在香港的分店,都已經全線結業關門。我第一次光顧「潮汕婆婆」的時候,發現「潮汕婆婆」的舖位面積跟一般在旺角營業的小食店比較下,「潮汕婆婆」面積就顯得比較大得多,舖位空間大得足夠同時容納十多位食客。加上我走到「潮汕婆婆」店舖門口的時候,「潮汕婆婆」店員已經非常熱情地招呼推銷,令我有點熱情難卻,半推半就地進入店舖,嘗試先買一兩件小食看看。結果我第一次光顧「潮汕婆婆」,就購買了一杯鮮榨西瓜汁,再加上一份堂食份量的「炸雞球」,「潮汕婆婆」那一次就收了我港幣四十四元正。當時「潮汕婆婆」的鮮榨西瓜汁,是以台灣飲品店製作
而我最近又不幸地,在旺角「豉油街」附送,見證到有兩間食店,在「豉油街」同一舖位內先後結業關門。今次食評裡面提及的潮州街頭小食店「潮州婆婆」,正正就是在「豉油街」與「花園街」交界舖位營業。
在「潮州婆婆」舖位之前上手的食店,是一間走南歐西班牙風格的乳酪雪糕小食店,店名叫做「llaollao」。可惜這間「llaollao」所以在香港的分店,都已經全線結業關門。
我第一次光顧「潮汕婆婆」的時候,發現「潮汕婆婆」的舖位面積跟一般在旺角營業的小食店比較下,「潮汕婆婆」面積就顯得比較大得多,舖位空間大得足夠同時容納十多位食客。
加上我走到「潮汕婆婆」店舖門口的時候,「潮汕婆婆」店員已經非常熱情地招呼推銷,令我有點熱情難卻,半推半就地進入店舖,嘗試先買一兩件小食看看。
結果我第一次光顧「潮汕婆婆」,就購買了一杯鮮榨西瓜汁,再加上一份堂食份量的「炸雞球」,「潮汕婆婆」那一次就收了我港幣四十四元正。
當時「潮汕婆婆」的鮮榨西瓜汁,是以台灣飲品店製作手調飲品的外賣塑膠膠杯作為容器。當時「潮汕婆婆」西瓜汁的甜味尚算正常和自然,西瓜汁入口感覺頗為冰涼。
至於「潮汕婆婆」的「炸雞球」,「炸雞球」雖然份量體積屬於的骰小巧,但是「炸雞球」實際上炸到表面有焦香感覺,至於「炸雞球」的口感,則是頗為鬆脆香口,屬於味道不差的小食。
可惜當時我第一次幫襯完「潮汕婆婆」之後,發現原來當時「潮汕婆婆」在「開飯喇」,竟然還未建立資料檔案,所以我無奈把寫食評的計劃擱置。
跟著大概在一個星期時間之後,我重臨「潮汕婆婆」,除了想重溫鮮榨榨汁「西瓜冰」的甜味而翻兜一次之外,我第二次光顧則另外購買了,一客潮州小食「無米粿」,以及鹹味的「紅桃粿」跟甜味的「鼠殼粿」。
雖然「潮汕婆婆」在旺角的性命很短暫,短暫得近乎匆匆消逝,在旺角芸芸鬧市內無法在食客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我卻對「潮汕婆婆」有點念念不忘。
至於「潮汕婆婆」實際上真正的結業原因,我就真的不得而知了。我在一個星期後再購買的那杯「西瓜冰」,「西瓜冰」的糖漿甜味比第一次那杯重手了很多,糖漿甜味把西瓜甜味都完全壓制蓋過了。
至於「潮汕婆婆」的所謂「無米粿」,「無米粿」實際上原來是「韭菜粿」。「無米粿」裡面的餡料原來是,被預先切碎攪爛的韭菜。
我覺得「無米粿」的外層炸皮層口感鬆脆,韭菜餡味道很鮮甜,甚至認為韭菜做餡料的炸粿炸餃子,韭菜味道比一般的炸肉餡來得更鮮甜更濃。
至於「潮汕婆婆」的潮州粿食品「紅桃粿」跟「鼠殼粿」,樣貌跟味道都跟我預計的,有截然不同的效果。例如外表烏黑的「鼠殼粿」,原來「鼠殼粿」是甜味的豆蓉餡。
另一方面「鼠殼粿」外層口感有一種焦脆感覺,估計因為「鼠殼粿」以油煎煎封方式煮熟。至於粉紅色外表的「紅桃粿」,實際上的味道卻原來是鹹味的糯米,食完感覺有點像在享用「糯米卷」。
由於我已經把第一次幫襯,和拍下的相關照片都完全刪除了,所以我今次食評記載的食品味道評論跟圖片,都只會集中於第二次光顧的「鼠殼粿」、「無米粿」跟「紅桃粿」三者身上。
總結概括形容「潮汕婆婆」三款潮式粿品的味道與口感,我個人還是比較偏好,有鮮鹹韭菜味道的「無米粿」,以及「紅桃粿」為主。
至於「紅桃粿」的甜味,我一來不是太喜歡食甜味的潮州粿,二來我亦對「潮汕婆婆」製作的「紅桃粿」餡料甜味,不是感到很喜歡,「紅桃糖」的甜味有點過猶不及了。
至於鹹味韭菜餡料的「無米粿」,亦都屬於是個人很喜愛的炸類小食,炸菜餡料的「無米粿」口感,絕對不遜色於一般的肉類餃子。
不過我再多講也沒有作用,因為旺角「潮汕婆婆」已經結業關門,在旺角開舖的小食店,生意真的不容易做啊。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