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5-06-08
8114 浏览
鮑魚雞粒煲仔飯- 粒食文化的哲學時令夏天,本不是吃煲仔飯的好時節,偏偏此酒樓提出鮑魚雞粒煲仔飯的推介,既是那麼有信心,那不妨一試了。在此之前,看過一展覽,指出我們廣東地區在漢朝已經懂怎去作煲飯,那時他們用一種食具名為陶甗所煮成的。上面頂端有出氣口,內裡有一器皿作煲飯用,煲出一粒粒的飯,這種講求質感,而且粒粒暖氣的食法,原來已流傳甚久,煲仔飯一直講求在焦與不焦之間,熱騰騰的粒食等之要求,依然流傳至今。等了不少時光,煲仔飯已端上檯前,一打開煲蓋的,一粒一粒米飯已出現在眼前,十分吸引。原本十分擔心鼓油的色水過深而令到此飯是否過鹹時,忽想到原來那些只是鮑魚汁而已,令我十分安心起來。飯本身又軟又暖,但吃到中底層或煲邊時,就開始慢慢變硬,到最底又焦,個層次一粒粒,又軟到靱,廚師拿捏得不錯,至於配料本身細緻,而不多油,有些煲仔飯吃完,有如照銅鏡一樣,油光滿面,但這煲卻沒有,主要是配料沒有放太多臘腸臘肉緣故,但放上去亦不一定油,煲仔飯主要考的顯然是蒸的火候。配料大小均一,好處在於當您吃粒飯時連那些鮑魚粒雞粒同時混下去一起吃,吃那既有質感,暖和感,又有肉汁同時刺激閣下味蕾,到最底加上脆口飯焦,恰好是一個
時令夏天,本不是吃煲仔飯的好時節,偏偏此酒樓提出鮑魚雞粒煲仔飯的推介,既是那麼有信心,那不妨一試了。
在此之前,看過一展覽,指出我們廣東地區在漢朝已經懂怎去作煲飯,那時他們用一種食具名為陶甗所煮成的。上面頂端有出氣口,內裡有一器皿作煲飯用,煲出一粒粒的飯,這種講求質感,而且粒粒暖氣的食法,原來已流傳甚久,煲仔飯一直講求在焦與不焦之間,熱騰騰的粒食等之要求,依然流傳至今。
等了不少時光,煲仔飯已端上檯前,一打開煲蓋的,一粒一粒米飯已出現在眼前,十分吸引。原本十分擔心鼓油的色水過深而令到此飯是否過鹹時,忽想到原來那些只是鮑魚汁而已,令我十分安心起來。
飯本身又軟又暖,但吃到中底層或煲邊時,就開始慢慢變硬,到最底又焦,個層次一粒粒,又軟到靱,廚師拿捏得不錯,至於配料本身細緻,而不多油,有些煲仔飯吃完,有如照銅鏡一樣,油光滿面,但這煲卻沒有,主要是配料沒有放太多臘腸臘肉緣故,但放上去亦不一定油,煲仔飯主要考的顯然是蒸的火候。
配料大小均一,好處在於當您吃粒飯時連那些鮑魚粒雞粒同時混下去一起吃,吃那既有質感,暖和感,又有肉汁同時刺激閣下味蕾,到最底加上脆口飯焦,恰好是一個完美的循環。個人而言,此飯煲得甚好,稍嫌配料被鮑魚汁稍蓋過而有點瑕疵,總體而言,算是十分不錯呢,到時令節氣再吃時,滋味或會更無窮。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