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7-05
193 浏览
食友開心生日,上月一炮雙響連開兩場,殿後的生日大局取址位處半山的三希樓,滿足愛嗜辣的朋友。三希樓,前身是銅鑼灣的滿江紅,以川菜、粵菜、點心作主打,希即珍貴之意,故名三希。本身辛辣功力實在太弱,記得當日聯記川王的小辣也差點令我吃不消,今趟來到三希樓,所有菜式都是中辣程度或以上,事前真的擔心會吃到崩潰,不過 ...看來是我擔心得太多了。由熟悉川菜的食友發板,一口氣吃了多道川菜。先是必點的口水雞,雞肉浸在一大盤辣油中,視覺上相當火熱,但實際卻只是小兒科,幸口水雞的肉質嫩滑,只是略嫌偏瘦,可以做得更好的。接著是川北涼粉,滑溜的涼粉上有一些青瓜絲,味道有點麻辣,輔以麻辣牛脷及翠綠的窩筍片吃,很是不錯。川菜招牌的蒜泥白肉,肥瘦分佈大約是五五之比,最喜歡肥脂肪入口即溶,只是辛辣度不足,白肉只有蒜泥,伴汁就連一點紅也沒有,實在不太對辦。剛才吃的只是飯局的前菜,逐漸進入戲肉,先以天麻魚頭湯暖暖胃,為吃辣作好準備,此湯魚味稍欠,卻散發著濃烈的藥材味,相信可以行氣活血,滋補非常,但實在不可喝太多,分分鐘會流鼻血,而一大盤湯渣亦可見其真材實料,是整個飯局其中一個值得表揚的菜式。主菜陸續登場,先是一道雙椒魚頭,
由熟悉川菜的食友發板,一口氣吃了多道川菜。先是必點的口水雞,雞肉浸在一大盤辣油中,視覺上相當火熱,但實際卻只是小兒科,幸口水雞的肉質嫩滑,只是略嫌偏瘦,可以做得更好的。接著是川北涼粉,滑溜的涼粉上有一些青瓜絲,味道有點麻辣,輔以麻辣牛脷及翠綠的窩筍片吃,很是不錯。川菜招牌的蒜泥白肉,肥瘦分佈大約是五五之比,最喜歡肥脂肪入口即溶,只是辛辣度不足,白肉只有蒜泥,伴汁就連一點紅也沒有,實在不太對辦。
剛才吃的只是飯局的前菜,逐漸進入戲肉,先以天麻魚頭湯暖暖胃,為吃辣作好準備,此湯魚味稍欠,卻散發著濃烈的藥材味,相信可以行氣活血,滋補非常,但實在不可喝太多,分分鐘會流鼻血,而一大盤湯渣亦可見其真材實料,是整個飯局其中一個值得表揚的菜式。
主菜陸續登場,先是一道雙椒魚頭,一紅一綠,本身不太多魚頭,只嚐了少許綠色的部份,味道帶一點酸酸的,辣味就不彰顯,重點是魚頭肉鮮嫩非常,據聞更可補充腦力,年紀漸大也要吃多一點。其後是豬腦窩,眼前是一堆熱騰騰的豬腦,在血紅的湯上翻滾著,說真的,吃豬腦這部份還是第一遭,甫入口即滑入喉嚨,毫無內臟的苦澀味,相信事前下了不少準備功夫,機會難得,忍不住吃多幾口。來了一只樟茶鴨作間場,可說是萬紅叢中一點綠,全晚唯一不辣的菜式,效果卻是出奇地好,鴨肉烤得香,入口帶點微脆,明知始終主菜未完,當然也不會蠢得吃掉作伴的小饅頭為難自己。
據說爆腰花是一道難以掌握的菜式,由於腰花易熟,炒得太耐會老,動作務必要快,加醋作調味,更是重要的一環,三希樓的製作賣相及味道都很吸引,腰花帶點爽脆,實在有點不夠喉,如可大塊一點會更好。熗炒窩筍絲是將窩筍片切絲再以大火炒製,加一些疑似勁辣的指天椒 / 紅椒作伴,口感不同,是另一種感受,我較喜歡這種製法。已達半飽境界,魔芋及毛血旺只試了一點,前者質地有點滑,質地有點像茄子,我不太懂得形容;後者是全晚辣度較為對像的菜式,血紅汁下的配料,始終帶點期待已久的丁點麻辣,或者是豬紅索味之故吧。
意猶未盡,眾人對未能一辣有點遺憾,遂追加註明要極辣的小吃作結。極辣蒜泥白肉,很遺憾,仍然是一點也不辣,先打一百大板。極辣紅油抄手,伴汁一點紅也沒有,眼前是豉油抄手罷了,唯有將毛血旺的紅汁倒下去,就像美源髮彩一樣,立即變紅,得左。最後極辣擔擔麵也是一再令人失望 (已經沒有期望了),幸麻醬香濃,麵質幼滑,質素算是上佳的。
甜品時間,先試切成正方的紅豆榚,奶味十足而散發微甜,即使本身不好紅豆也可再吃一件;生果盤排列整齊,尚算新鮮鮮甜;經理贈送的甜粽,有別於一般的咸肉粽,飯粒質感軟綿綿的,有人喜歡有人反感,也是不錯的嘗試吧。
總結,如果一心想嚐辣的,三希樓絕對是不合格,但想到此菜式質素一點也不差,味道無疑是上佳的,當中更需要一定的功力輔助,又是我川菜的新啟發,更難得的是,位處半山,環境帶點華麗,價錢卻相當親民,每位二百有找,的確抵吃。飯後由半山慢步至金鐘,揮發飯局的飽意,希望有機會可以試試尖沙咀的雲陽閤,或者又會慘敗於川辣之下,但一日未試,心裡總是有點不甘的。
最後補祝一句,開心,生日(辛辣)快樂!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