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1-04
26 瀏覽
零八年十二月下旬午餐位在人流穿插的中環黃金地段,Atelier Robuchon似是專為分秒必爭的白領而設的獨特平檯,開業滿兩年,較Caprice年輕一點,取下二星,與Amber睇齊。約了朋友來吃個便飯,還人情債,棄Le Jardin那邊改坐到紅、黑二色組成的工作平檯前,雖說是熱話名氣店,但見平檯內本地人為主的廚師團隊朝氣勃勃地處理食材,氣氛卻是輕鬆而充著滿活力。器皿特別由法國訂製的,豔紅水杯與漆碟很美,沒沾上指紋,吧檯放置著時令蔬果,欣賞可愛的法國栗子,寫意亦充滿著「節氣」。經理簡介是日菜式後,最終要下了Le Jardin那邊的四道菜套餐(Menu Dejenuer),朋友死跟,一式一樣...擺設一轉,經理收去漆黑大碟,送來一籃子一口式的餐包,最喜歡當然是迷理酥皮牛角包,皮酥帶微微牛油香,前後吃上兩件亦不覺飽,是很貼心設計,比Caprice更好。由開心小吃開始,炭黑木碟盛著鵝蛋形玻璃小碗,底中間以白色薄紙間隔開,加上幾粒乾花點輟,視覺效果很強烈。碗中物是番茜混和酸忌廉打成的湯凍,幾粒烘得鬆脆麵包粒,亦下了幾滴清香橄欖油,微酸襯托出番茜幽香,口感細滑,半點粉粒痕跡亦吃不著,而伴著的脆皮
位在人流穿插的中環黃金地段,Atelier Robuchon似是專為分秒必爭的白領而設的獨特平檯,開業滿兩年,較Caprice年輕一點,取下二星,與Amber睇齊。約了朋友來吃個便飯,還人情債,棄Le Jardin那邊改坐到紅、黑二色組成的工作平檯前,雖說是熱話名氣店,但見平檯內本地人為主的廚師團隊朝氣勃勃地處理食材,氣氛卻是輕鬆而充著滿活力。
器皿特別由法國訂製的,豔紅水杯與漆碟很美,沒沾上指紋,吧檯放置著時令蔬果,欣賞可愛的法國栗子,寫意亦充滿著「節氣」。經理簡介是日菜式後,最終要下了Le Jardin那邊的四道菜套餐(Menu Dejenuer),朋友死跟,一式一樣...擺設一轉,經理收去漆黑大碟,送來一籃子一口式的餐包,最喜歡當然是迷理酥皮牛角包,皮酥帶微微牛油香,前後吃上兩件亦不覺飽,是很貼心設計,比Caprice更好。
由開心小吃開始,炭黑木碟盛著鵝蛋形玻璃小碗,底中間以白色薄紙間隔開,加上幾粒乾花點輟,視覺效果很強烈。碗中物是番茜混和酸忌廉打成的湯凍,幾粒烘得鬆脆麵包粒,亦下了幾滴清香橄欖油,微酸襯托出番茜幽香,口感細滑,半點粉粒痕跡亦吃不著,而伴著的脆皮條加入了牛油果及鮮茄蓉,茄鮮與牛油果的油滑組合得當,一點點清幽、一點點的酸、一點點的果香,吃過會叫人回心微笑。
抱著開心心情迎接下道冷盤,是五層式的鵝肝焦糖鰻魚凍,置在大圓碟上,兩邊分別是淡忌廉及青蘋果、紅菜頭及蘿蔔組成沙律絲,鰻魚烘得焦香,帶著濃甜焦糖味道,是蒲燒鰻魚的變奏吧?鵝肝凍油滑不著絲根,與鰻魚纖嫩口感很夾,惜焦糖味道流於霸道,將鵝肝凍個性抹殺,味覺一沉,要靠小輟細切醋漬沙律叫醒味蕾,滿有創意的東方味道,但個人還是比較欣賞Amber用燻鰻配鵝肝的搭實風格。
冷盤後的黑松露亞枝竹濃湯,以帶著東方色彩漆碗盛著,奶濃菜湯底下是鹹濃巴馬芝士凍,芝士凍個性強烈卻黏滑不著鹽晶,做功神奇,濃湯配上一片薄薄而帶強烈菌香的黑松露,再加上炸過的亞枝竹,是有個性亦很有趣的Emulsion。
主菜是番紅花清湯.蒸鱸魚,餐牌上沒註明鱸魚產地,朋友卻很有興趣知,經理想了想說是澳洲來的。帶點和風的「鴕鳥蛋碗」盛著,打開蓋,清湯滲著薄薄的金光,鱸魚輕伏湯中,面舖上幾片薄薄的意式雲吞皮。西式高湯清澈帶點油粒,帶著魚類濃縮成的複合鮮味,亦有番紅花引身的霸道,不著半點渣,味道是比Caprice那邊更濃鮮;比起Caprice那邊的煎魚,比較欣賞蒸的鱸魚,處理過後置在湯中,魚肉細嫩,奈何是飛機貨,多少有會帶點腥,這時靠著番紅花的辛香修潤,也能輕易處理掉。而薄得透光的意式雲吞皮,細滑帶蛋香,軟熟中帶點韌性,甚至比起本地雲吞皮更纖細滑溜,了得!
雖是簡單幾尾,但分量頗足,至此已飽得不得了,只好棄法國芝士併盤取甜品,是朱古力撻,賣相同樣精緻,最欣賞是當造梨打起的雪葩,滿口是果肉質感,又帶著Gelato般的細滑,很神奇~
埋單不平,但散叫每道菜亦接跟三百元時,這四道菜的套餐,只收五百八十元,絕對是吃得滿意,店員雖然有點大懵,應承送來的「神奇薯蓉」最後亦忘記送上,但整體而言也是輕鬆寫意的,淺嚐輕鬆二星之旅後,更期待年初澳門之行,試試那邊,盧布松的傳統風格。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