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110
16
等級4
284
7
2014-05-16 1788 瀏覽
由金田家的宣佈在港開張時肥妹便早已留意,不過朋友圈中對拉麵有興趣的不多,以致一直沒機品嚐這間來至九州的第一拉麵。是日幸得友人陪同,兜兜轉轉之下終於來到登龍街,這裡除了金田家一間拉麵外,附近亦有豚王及博多一幸兩間有名的拉麵店,可謂競爭十足。店內以黑色作為主打,長型的店舖模式使之容不下多餘的擺設,不過座位與座位之間又未算逼挾,門口位置也擺放了一部抽獎機,吃完後的客人能夠免費抽一次獎,而獎品則為店內的食卷。店鋪的最內是開放式廚房,而肥妹這次二人行則坐在附近的二人卡位,能夠全程目睹師父們的製麵過程,不過師父全部都為港藉人士,不是不好,只是肥妹覺得店舖開業不久,是否應該留一位日本師父在此監管品質及教授徒弟呢?相信這樣不單令人吃得安心也能提高店舖的信譽。坐下來店員便馬上講解了一下拉麵特色,拉麵共有三款,三款都為豬骨湯底,而經典叉燒拉麵($78)及此款芽菜的叉燒都是豬腩位,而芽菜的因有木耳等等吃上去會清淡些,並且同時告知第三款的至尊叉燒拉麵($98)的叉燒缺貨。不過肥妹食後在寫食評時有看過其他食家的食評,發現原來店方時常缺貨,店鋪主打是拉麵,然而拉麵卻時常缺貨這點可是說不通,顯出店方的準備並不充足。
更多
由金田家的宣佈在港開張時肥妹便早已留意,不過朋友圈中對拉麵有興趣的不多,以致一直沒機品嚐這間來至九州的第一拉麵。

是日幸得友人陪同,兜兜轉轉之下終於來到登龍街,這裡除了金田家一間拉麵外,附近亦有豚王及博多一幸兩間有名的拉麵店,可謂競爭十足。

店內以黑色作為主打,長型的店舖模式使之容不下多餘的擺設,不過座位與座位之間又未算逼挾,門口位置也擺放了一部抽獎機,吃完後的客人能夠免費抽一次獎,而獎品則為店內的食卷。

店鋪的最內是開放式廚房,而肥妹這次二人行則坐在附近的二人卡位,能夠全程目睹師父們的製麵過程,不過師父全部都為港藉人士,不是不好,只是肥妹覺得店舖開業不久,是否應該留一位日本師父在此監管品質及教授徒弟呢?相信這樣不單令人吃得安心也能提高店舖的信譽。
8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坐下來店員便馬上講解了一下拉麵特色,拉麵共有三款,三款都為豬骨湯底,而經典叉燒拉麵($78)及此款芽菜的叉燒都是豬腩位,而芽菜的因有木耳等等吃上去會清淡些,並且同時告知第三款的至尊叉燒拉麵($98)的叉燒缺貨。

不過肥妹食後在寫食評時有看過其他食家的食評,發現原來店方時常缺貨,店鋪主打是拉麵,然而拉麵卻時常缺貨這點可是說不通,顯出店方的準備並不充足。

每枱食桌都附有一壺冰水,而且亦有一小樽芝麻及類似酸菜的物體以供客人自由添加,不過肥妹認為還是盡可能不要太破壞原味,所以就只是添了些芝麻。
4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芽菜叉燒拉麵 $85

如上圖所示,金田家與其他家的日本拉麵相約,都是要填一張紙,揀選款式,硬度等等。因為拉麵容易泡軟,所以肥妹點了要超硬的拉麵。

沒過多久便聽到旁邊廚房的計時器聲響起,隨後拉麵便送到,同行的友人點了硬拉麵,但吃著其實超硬與硬兩者並無差距,甚至連上桌的時間都一樣。

先試一下溏心蛋,蛋味及流心程度都頗理想,柔軟的流心蛋黃吃著是很滋味,但略嫌未夠冰冷。

叉燒有別於常見的圓形一片,這裡的叉燒呈薄薄一片長身,肥瘦均勻,味道濃郁芳香,脂肪位置入口即溶,使叉燒更添香味,唯獨不足是太薄以致太易散開。

湯底味道不算濃郁,豬骨味道不出眾,然而湯很軟滑,口感也不算油膩,是頗對肥妹口味的,紫菜雖為普通貨式卻吸盡湯底精華,咬下去奶味濃郁,恐怕湯底如此幼滑是添加了奶的成份吧?

拉麵幼身,掛湯力強,肥妹沒有喝湯底的習慣,不過光是吃麵便能每口都嘗到豐富充足的湯汁,可見麵條的掛湯能力確實不弱。

蔥花切得太大不夠細,拉麵的份量不多,吃完都大約只有七分飽,食量大的人士甚至只能半飽呢,不過85元的價格中等不算過份,也是間不錯的拉麵店。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4-05-15
用餐途徑
堂食
人均消費
$85 (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