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8-10-31
106 瀏覽
食友牛一,搞手深知「辣妹」口味,就敲定了半山富豪川菜館跟十多位相熟食友進行「慶生宴」。由銅鑼灣搬上半山,來的都是半山富豪或鬼佬客,「食評」量減了一截,裝潢變得古色古香,依然以川菜作膽,驚喜在於多設點心部,做起麵點更為得心應手。一行十一人包下了小房,檯子不大,幸好都是認識多時的圍內好友,自然不介意坐迫一點,仗著人多,打開餐牌也不難叫菜,六味涼菜有辛、有酸、有麻、主菜該有的川辣都有了,不辣的副線系列也不難點,十餘款菜式該差不多了。食友的美酒不少,是夜甜的多,驚喜是K.T兄自攜的靚普洱,是難得醇厚靚茶餅,壽星女泡在紅酒杯內的花茶,看亦是美。人齊開飯,大堆頭涼菜霸下大圓盤,這才是吃川菜麻!分別是招牌口水雞、夫婦肺片、蒜泥白肉、四川小泡罈、香油海蜇及酸辣涼粉,由味道輕的開始,香油海蜇配芥末豉油,由「粵希」系列點下港式小品,海蜇是老樣子帶麻香,口感爽滑,幾好。蒜泥白肉切得薄薄的,三分肥七分瘦,肥的部份美味,瘦肉不算粗韌惟肉味及口感不如厚(粗)切豐富,蒜泥汁幾香,當然再辛濃一點就更好。四川小泡罈,當地煮婦家常手作貨仔,坊間做的不多,是下了紹酒、鹽水浸泡豬手(少量豬耳).如白雲豬手般爽嫩不羶,確是酸味
由銅鑼灣搬上半山,來的都是半山富豪或鬼佬客,「食評」量減了一截,裝潢變得古色古香,依然以川菜作膽,驚喜在於多設點心部,做起麵點更為得心應手。
一行十一人包下了小房,檯子不大,幸好都是認識多時的圍內好友,自然不介意坐迫一點,仗著人多,打開餐牌也不難叫菜,六味涼菜有辛、有酸、有麻、主菜該有的川辣都有了,不辣的副線系列也不難點,十餘款菜式該差不多了。
食友的美酒不少,是夜甜的多,驚喜是K.T兄自攜的靚普洱,是難得醇厚靚茶餅,壽星女泡在紅酒杯內的花茶,看亦是美。
人齊開飯,大堆頭涼菜霸下大圓盤,這才是吃川菜麻!分別是招牌口水雞、夫婦肺片、蒜泥白肉、四川小泡罈、香油海蜇及酸辣涼粉,由味道輕的開始,香油海蜇配芥末豉油,由「粵希」系列點下港式小品,海蜇是老樣子帶麻香,口感爽滑,幾好。蒜泥白肉切得薄薄的,三分肥七分瘦,肥的部份美味,瘦肉不算粗韌惟肉味及口感不如厚(粗)切豐富,蒜泥汁幾香,當然再辛濃一點就更好。
四川小泡罈,當地煮婦家常手作貨仔,坊間做的不多,是下了紹酒、鹽水浸泡豬手(少量豬耳).如白雲豬手般爽嫩不羶,確是酸味開胃餐前菜,跟幾位不嗜辣的食友滿意地細嚼著,連軟骨亦不能錯過!
招牌口水雞也是必吃涼菜,這裡配埋切薄萵筍片奉客,浸雞,犧牲肉味換來纖細嫩滑肉質,配的麻辣汁除味道調得幾好,麻重於酸辛,辣度屬於「嬰兒」級數,老少咸宜~伴碟的萵筍片切得太薄,口感得啖笑,試蘸以辣油吃,獨特清香叫味蕾清晰接直分辨出辛、麻味道,是「試味」好料子。
夫婦肺片只要挑去椒芯的核吃,就不會吃到一額汗,紅油香、略麻,牛肚切得薄薄的,爽嫩不腍,是新鮮貨。酸辣涼粉,因為此品應該好辣,印象不好,就沒有吃,聽食友說不夠爽嫩,碗豆黃粉做的川涼粉口感該比較粉,當然不同麵廠出品口感亦會有出入,看來這裡的不太對本地人口味。
訂了天麻大魚頭湯(約一百八十元),大魚頭及川芎、當歸、天麻及瘦肉大量材料加水燉,三點時來材料還是生的,八時許就成一鍋鮮濃帶肉甜的粵式燉湯,當歸濃度合自己口味,惜湯色不夠清澈,大魚頭的鮮被藥材風頭給搶去,要吃魚頭的鮮嫩嗎,到湯渣尋吧,不錯吃的。
秋風送爽,是時候進補,甲魚正合時宜,餐牌上沒有干燒甲魚,不信四川師傅做不來,就找來經理談談,是夜也能盡興的品嚐甲魚膠質豐腴的裙邊,汁收得濃稠味道略辛,正想吃件肉的位置試試肉質如何,圓盤一轉,只剩一鍋汁...難得食友欣賞,要再來吃過!
原盅南瓜粉排骨,以溫和菜開始,排骨連著少量肥脂,調味功夫足,吃起來帶麻香,南瓜蒸得軟腍甜美,死命的將南瓜肉撈勻,除排骨不夠「粉」盅底濕濕的,也沒什麼不好。
川麻豆腦桂魚,自製豆花以精美石碗盛載,桂魚片以另以白碗上,店方對招牌作確是落足心機,將桂魚片及辛麻醬油撞入石碗,稍撥,桂魚片粉薄肉嫩,配起黏滑的豆花,細滑順喉,出色!由於桂魚本無甚性格,而豆腐雖有豆香,卻不足以叫人留下深刻回憶,發酵成的四川豆醬煮成的辣汁,伸展出應有川味。
毛血旺這川式雜錦火鍋,已吩咐師傅加入「火鍋紙」上的鮮豬腦、豬爽喉,湯底不辣不夠滾熱,然而豬瑙濃郁黏潤,配起微辛的紅油湯,很美味!如K.T兄所以美味是要用膽固醇配額換來的!豬爽喉是新鮮貨,爽嫩,如此特色的毛血旺,不懂變通的川菜館做不來。
咸蛋黃蝦用上新鮮花竹蝦,肉質幾嫩,扣上濃濃咸蛋黃漿沒有不好吃之理,咸蛋黃推得油了一點,在幾味紅油菜後,都幾膩,要飲普洱燒滯。
剁椒蒸白鱔舖上細切的剁椒來蒸,數小時前廚房大魚缸游著水的白鱔,成為眼前沒有泥腥佳餚,肉質鮮嫩並充滿著應有彈性,質素極佳,可惜剁椒做得太酸,可能是下了醋的關係吧,喜歡吃鱔的朋友值得一試。
干煸虎皮尖椒,豆瓣醬、椒粒炒得乾燶,未吃已知很辣,一於唔吃。熗炒窩筍絲,因食友有不吃辣的,最後叫了清炒,窩筍清爽,但幾油,在幾味唔辣的川菜之後,無可無不可的吃過。
川式的璋茶鴨,沒有燻香,卻是滷得入味,皮炸得酥化不膩,肉身嫣紅細嫩,美味,下回來也要再吃。
追加的雞湯燴野菌,收九十八元絕不平宜,有本菇亦有大塊的雞髀菇,菇菌本身新鮮沒有「孱味」,難得是湯底是認真的鮮濃雞湯,雖下了點粉收芡,亦不失風味,美味!
單尾的擔擔麵,除了大辣都唔多辣外,味道還較麻、辛香,加了炒香花生提味,擔擔麵細嫩軟熟,不帶黏口「麵渣」,出色,聽說是麵點部出品,要找次機會來飲茶試試「點希」。紅油炒手分別為雞湯版及紅油版,薄皮輕包著鮮肉餡,是少見的正宗做法,雞湯版湯鮮、紅油版的調味辛香,炒手細滑順喉,很美味。
敬送即撞豆腐花作甜品,豆花與豆腦桂魚同出一徹,黏滑而滿有豆香,不好錯過豆腐,淨吃不加糖水,確是驚喜手作小品。
大家吃著敬送的壽包時,房子一黑,一番起哄、一份師姐自製的心意,在此祝E.T生日快樂!
吃得滿意,全程由幾位伙計負責招呼,各方面都無可挑釁了,不日再來試埋其餘地道川菜。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