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1-30
1425 瀏覽
不知由何時開始,原本只盛行於圍村的盤菜,已伸展至港九各地,更因以外賣的形式發售關係,家家戶戶於大時大節,不少也來上一個,想除了應節的緣故之外,也可能只需作簡單的加熱,不需花上功夫於廚房有關。咱們家於大年初二,也於稻香集團屬下的客家好棧購上一個,約六至人的份量,承惠七百大元。用上一個帆在的手提袋,令長途的運輸途中,來得方便之餘,也減少倒翻的機會。除主要的大盤之外,主要的還有兩枝盤菜汁,其實以當天來說,倒上一枝在盤內,略為翻熱已經足夠入味。看面頭的材料,除了大蝦、冬菇、蠔豉及瑤柱之外,更有現下流行的鮑魚、花膠及海蔘等。說回這個盤菜,雞隻只得四份一隻、肉質來說也是強差人意,味淡的蝦肉更是令人失望。至於墊底的有鯪魚球、香芋及豬手等,感覺這個盤菜正是「高不成、低不就」,雖然有所謂的高級食材,其實美味與否見仁見智,勝在那些豬手膠質既重,質感亦算爽口,其餘的就找不著可取之處了。不論盤菜是否源自宋帝昺的落難美食,作為圍村的傳統風味,最下價的豬皮、魷魚、蘿蔔及門膳腩肉等,完全是盤菜味道的靈魂,缺少這些食材之後,已完全是兩回事,現今所謂的同名之物,多以名貴食材作招徠,可惜只得其形而欠其實,今次來說,當交個
說回這個盤菜,雞隻只得四份一隻、肉質來說也是強差人意,味淡的蝦肉更是令人失望。至於墊底的有鯪魚球、香芋及豬手等,感覺這個盤菜正是「高不成、低不就」,雖然有所謂的高級食材,其實美味與否見仁見智,勝在那些豬手膠質既重,質感亦算爽口,其餘的就找不著可取之處了。
陵之微調:C+
外購於二零一二年一月廿四日上午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