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0-09-14
10 瀏覽
未到過大坑,只聽聞過民聲冰室的立體肉餅很出色,於是就像盲公般摸了進浣沙街吃晚餐。 到達時已接近九時,但民聲依然多人,雖然室外有點悶熱但依舊坐滿座。等了一會,在小圓枱旁坐下,問教闆看餐單,他卻順手將原本放在地上的菜牌放在我們桌上,盡顯豪邁風格。這裏只有十多個小菜和海鮮選擇,不過來到當然要試它的肉餅,所以它是當然的菜色;另外要了一個鮑汁螺片生菜,及鮮帶子蒸豆腐。 肉餅很快就到了,底盤淺淺的,肉餅向高發展,塔頂加了一粒咸蛋黃。叉開肉餅一看,只覺肉餅異常鬆化,不會硬得一粒粒,又不會完全化成一灘水般過份軟淰,乾濕程度剛好;味道更是一絕,豬肉味超濃郁,夾有肥肉的香和甘美,這也令它口感鬆化到不得了,不會像外面的硬。這裡的肉餅已昇華到互相融為一身而不再是肉還肉、冬菇還冬菇、咸魚還咸魚的鐵餅。不過如果硬要在雞蛋裏挑骨頭,肉餅的豉油有點太咸,令底層的肉餅在浸泡在咸汁之後變得太濃味,而頂部的卻比較淡,有點不平均的感覺。 之後的螺片生菜味道也不錯,不過味道沒太大驚喜,就是媽媽的菜的家常感覺。 鮮帶子豆腐用蒸魚的長碟上,其實是將磚豆腐切片蒸熟再撘上帶子四片。豆豉和蒜蓉都夠惹味,和淡淡的豆腐味道成一對比,雖然豆腐
到達時已接近九時,但民聲依然多人,雖然室外有點悶熱但依舊坐滿座。等了一會,在小圓枱旁坐下,問教闆看餐單,他卻順手將原本放在地上的菜牌放在我們桌上,盡顯豪邁風格。這裏只有十多個小菜和海鮮選擇,不過來到當然要試它的肉餅,所以它是當然的菜色;另外要了一個鮑汁螺片生菜,及鮮帶子蒸豆腐。
肉餅很快就到了,底盤淺淺的,肉餅向高發展,塔頂加了一粒咸蛋黃。叉開肉餅一看,只覺肉餅異常鬆化,不會硬得一粒粒,又不會完全化成一灘水般過份軟淰,乾濕程度剛好;味道更是一絕,豬肉味超濃郁,夾有肥肉的香和甘美,這也令它口感鬆化到不得了,不會像外面的硬。這裡的肉餅已昇華到互相融為一身而不再是肉還肉、冬菇還冬菇、咸魚還咸魚的鐵餅。不過如果硬要在雞蛋裏挑骨頭,肉餅的豉油有點太咸,令底層的肉餅在浸泡在咸汁之後變得太濃味,而頂部的卻比較淡,有點不平均的感覺。
之後的螺片生菜味道也不錯,不過味道沒太大驚喜,就是媽媽的菜的家常感覺。
鮮帶子豆腐用蒸魚的長碟上,其實是將磚豆腐切片蒸熟再撘上帶子四片。豆豉和蒜蓉都夠惹味,和淡淡的豆腐味道成一對比,雖然豆腐不夠滑和不夠重豆味,而帶子也不是太大顆和鮮味。不過當作家常小菜來看,味道是不錯的。
夏天的晚上始終有點悶熱,不能在室外坐太久,所以吃完就很快結帳走了。吃了一百七十多元,吃的家常小菜很有媽媽的味道,肉餅又超水準,難快住在附近的人將民聲當成飯堂了。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