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3-25
14 瀏覽
星期六的下午要出席發佈會, 地點在尖沙咀朗庭酒店周末還要開工, 唯有先來點甜頭抖擻精神, 最佳方法當然是去吃拉麵原本想到AGURA朝聖, 可惜位置距離太遠, 只好到最就腳的新港一風堂最近見不少食評都說一風堂的質素每況越下而且營業手法亦越趨港式(例如早前劍心提及的"我的拉麵"和MENU增加多款小食甜品等), 這次就順道親身感受一下曾多次光顧一風堂, 中環和銅鑼灣分店分別在開業前期和中期先後到訪, 而尖沙咀店則是首次造訪到達時已是下午二時, 但仍需輪候入座, 可見一風堂對食客仍有一定的吸引力與其他分店相約, 尖沙咀店的裝潢同樣走簡約日式摩登風格每位客人的座位底下都有藤籃或層板供客人擺放隨身物品, 十分細心細看菜單發現尖沙咀店是沒有"我的拉麵"供應, 不過小食和甜品的款式的確比之前增加不少一向鍾情原味拉麵的我, 每次到一風堂都是點最基本的白丸元味, 這次亦一樣, 亦方便作比較等候約十分鐘後, 熱騰騰的白丸元味便上枱賣相跟之前吃過的相差不遠, 都是兩片叉燒配上蔥花木耳, 不過明顯湯頭沒以前般奶白吃前先嘗一口湯, 確實令人失望記得初次吃一風堂的時候覺得豚骨湯頭做得還不錯, 雖然不如豚王那般濃厚得
周末還要開工, 唯有先來點甜頭抖擻精神, 最佳方法當然是去吃拉麵
原本想到AGURA朝聖, 可惜位置距離太遠, 只好到最就腳的新港一風堂
最近見不少食評都說一風堂的質素每況越下
而且營業手法亦越趨港式(例如早前劍心提及的"我的拉麵"和MENU增加多款小食甜品等), 這次就順道親身感受一下
曾多次光顧一風堂, 中環和銅鑼灣分店分別在開業前期和中期先後到訪, 而尖沙咀店則是首次造訪
到達時已是下午二時, 但仍需輪候入座, 可見一風堂對食客仍有一定的吸引力
每位客人的座位底下都有藤籃或層板供客人擺放隨身物品, 十分細心
細看菜單發現尖沙咀店是沒有"我的拉麵"供應, 不過小食和甜品的款式的確比之前增加不少
一向鍾情原味拉麵的我, 每次到一風堂都是點最基本的白丸元味, 這次亦一樣, 亦方便作比較
賣相跟之前吃過的相差不遠, 都是兩片叉燒配上蔥花木耳, 不過明顯湯頭沒以前般奶白
吃前先嘗一口湯, 確實令人失望
記得初次吃一風堂的時候覺得豚骨湯頭做得還不錯, 雖然不如豚王那般濃厚得過份, 卻充滿豚骨香
當時覺得此湯頭一定花了不少時間和材料熬製, 不過這次卻完全沒有這個感覺
第一反應是覺得湯頭太稀, 聞落仍有有些少香味, 但喝落味很淡, 是偷工減料了嗎
因為叉燒幾乎是零肥肉, 只是一口接一口的瘦肉, 口感已不討好, 而且質地偏鞋口, 找不到好吃的地方
加上本身喜歡燒過的叉燒, 這個更明顥不是我杯茶
不過礙於湯頭太稀, 幼身麵條掛不了多少湯, 有點湯還湯麵還麵的感覺
埋單連加一$75(其實大部分拉麵店都不收加一, 印象中只有周月和一風堂需加一)
以現時拉麵的普遍價格計算其實不貴, 最大問題是質素對不起價格
本身不介意店舖求創新吸引更多不同類型的顧客, 不過連最基本的都做不好的時候, 店家應思考發展速度是否過於急進
許多連鎖店都有同樣問題, 分店開多了, 質素卻成了反比
今時今日的一風堂已不是拉麵專門店, 因為菜單款式實在五花八門
也許廚師的精力被分散的原因. 這裡的拉麵不再一枝獨秀, 尤其在拉麵店後浪推前浪的狀況底下, 已沒有專程來吃麵的原因
如果以一家普通日式料理來評分, 這碗拉麵合格有餘, 但這個質素與專門店的水準, 實在遙不可及
吃完白丸元味, 沒有絲毫滿足的感覺
如果不是看在環境和服務尚可的因素, 這次的失望體驗真有令人想給喊面的衝動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