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1-03-08
72 瀏覽
看見食友Johnny Law介紹的柴灣優質叉燒,單看圖片已經垂涏三呎,剛好家裡早輪來也試了一躺燒臘加料,雖不是頂級的水準,味道大致上也令人滿意,其實地點也不陌生,就是這幾年擴充極快的連鎖集團「太興燒味」了。也是無心算有心,週日之下家中忙於執拾雜物,家母忙了一整天後,已沒氣力提起菜籃去逛市場,也不知她在那裡得到一張此集團的五十元代用券,就勞煩我和家父去了大圍分店一躺,論樓面和燒臘櫃的設置,也是甚為「企理」,但論燒臘的款式數量就不算多。開宗明義已道明來意,半隻油雞之外,另斬三十元的叉燒,掌刀子的阿姐斬了一小截下來,已預了會貴上一點,過磅後要補上一至兩塊錢的差額,絕對可以接受,亦足證這位阿姐一流刀功和估值的功夫;總共承惠一百零六大元,用上代用券約補五十餘元的差價。到了開飯時間......................試其叉燒,件頭上斬得較為碎了一點,看梅頭的部位也不太肥,但入口的肉質甚為腍身鬆化,更不乏嚐出肉汁的機會,其外層有些邊位更烤得微微脆身,而表層的蜜味,亦恰到好處,作為晚飯加料,這份叉燒已甚為見得人了。早輪有食友就在某個星級食肆的飯局裡,一度要求品嚐菜單以外的「名物」叉燒,其實也曾
開宗明義已道明來意,半隻油雞之外,另斬三十元的叉燒,掌刀子的阿姐斬了一小截下來,已預了會貴上一點,過磅後要補上一至兩塊錢的差額,絕對可以接受,亦足證這位阿姐一流刀功和估值的功夫;總共承惠一百零六大元,用上代用券約補五十餘元的差價。
到了開飯時間......................
早輪有食友就在某個星級食肆的飯局裡,一度要求品嚐菜單以外的「名物」叉燒,其實也曾試過利苑的出品,其肥瘦相間及完全軟熟的肉質,配上獨門的蜜味醬汁,確將這平常之物推至極致.......亦試過灣仔的所謂老字號,那乾瘦的出品,捨蜜汁以外也沒甚麼鮮味可言,吃得老父再三搖頭,加上早輪「呃秤」的負面新聞所影響,看簡單的如揀叉燒,亦是一門學問,也不要一味純靠口碑。
這頓晚餐,平心而論,不差,相比之下,始終以叉燒的味道勝上一籌,在某程度上,亦一洗這集團「貴而不佳」的印象,今次的笑臉,還是看在這蜜味的梅頭肉上。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