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11-17
28 瀏覽
唐餅總是很容易跟「老土」扯上關係, 靈活不大, 變化不多, 直至古法烘焙的出現, 將新舊交融, 努力研製出成果, 添加一些新元素, 意念創新卻沒不倫不類, 頓時又有回了生氣。 包裝方面同樣不馬虎, 滿有想頭, 特意找人設計禮盒, 新穎卻仍保留中式的典雅之風, 華貴不失派頭, 用上獨立包裝, 撇開環保因素不說, 與人同享細味, 將幸福傳給人家, 挺細心的。某日接到店家的相邀, 才得知荃新天地的總店以外, 版圖亦已於個多月前擴至九龍區了, 選址尖沙咀中心點的isquare, 盡佔地利和人和之利, 終於找了個週末去試試看, 八卦一番。 位置也算好找, 就在UA戲院的旁邊, 有一定的人流。 門面簡潔, 採開放式的格局, 「歡迎試食」之聲不絕於耳, 氣氛不拘束, 沒半點壓迫感。跟老闆Eric表明來意, 不客氣地走近貨架, 逐一認識產品, 慢慢拍個照, 期間熱情的他不斷遞上試食裝, 甫談起生意便眉飛色舞, 十分開懷。 打聽到開店的背後有個小故事, 某次無心的海鮮之行, 跟經驗老到的製餅師傳相熟起來, 並得到對方的相助, 成了店的顧問, 研製出純正的味道來。 用料以致做餅的功序嚴守一套法則, 不含防
另一邊箱的黑及白芝麻批乃杏仁批的變奏, 餅身基本上一樣, 只是面層的杏仁片改成粒粒芝麻, 沒想到口感原來有些差別, 相比下不太鬆脆, 較挺實, 層次依然分明, 個人覺得白芝麻味道較出眾, 烘後香氣跑了出來, 感覺較清, 而黑芝麻批表現還屬正常。
個子約是常見的三分二, 的骰可愛, 只因是現成的關係, 很難奢望外皮會鬆化, 然而層次感不紊亂, 每層間來得緊密但不死實, 薄皮將柔軟的餡封著, 甜中多份咸香, 帶微黏, 煙韌軟糯, 間中咬到粒粒的果子仁之類, 口感豐富, 滲出陣陣的咸影, 因牛味不太重, 還未算難以接受, 偶爾試一下新口味也沒不妥。
每個地方總有值得人談論的代表食品, 香港的話, 可會是蛋撻、奶茶、蛋球、老婆餅……?但真正可存放的手信, 很多時只會想起另一家知名的中式餅店, 如今再多一份子加入戰團, 相信憑著背後的創意和用心, 那份的拼勁, 又能闖出一片天。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