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5-12-30
508 瀏覽
印象中去屯門的次數應在5隻手指之內, 即使有了西鐵, 感覺還是遙遠似的. 不過自從搬到左鄰右理的元朗, 情況就不同了, 出市區車費貴時間長, 假日想找地方歇一歇, 屯門就成了我們很經常到的聚腳地. 以前覺得沒有什麽好逛, 但現在區內多個商塲接連在一起, 又有大型百貨公司連瑣店等, 十分適合推住BB車去逛, 最重要是時間快, 感覺跟之前住青衣時到荃灣葵芳一樣快捷方便. 說到吃, 這裡大大小小的食店任君選擇, 只是假日人比較多, 要容易找位, 得早一點吃才行. 之前在Baby Cafe吃過一次, 已留意到隔鄰的越南餐廳What The Pho, 今次週日6時多來到揾食, 見人不太多, 又不想再找別的, 就直接選這裡晚飯了. 餐廳分了2邊, 一邊是室內近廚房, 另一邊則靠近走廊, 相對比較開揚. 本來侍應安排走廊一邊的座位, 但因推着BB車, 在我們要求下, 餐廳也願意給我們另一個較寬敞的位置. 雖然BB還未能自己坐着吃飯, 但做媽媽後外出用膳就特別留意餐廳的幼兒配套, 剛巧給我看到有一嬰兒餐椅可供使用, 還算貼心周到. 餐廳走的是新派越菜路線, 沒有瑰麗豪裝, 牆上一大幅彩繪塗鴉, 加上粉
餐廳分了2邊, 一邊是室內近廚房, 另一邊則靠近走廊, 相對比較開揚. 本來侍應安排走廊一邊的座位, 但因推着BB車, 在我們要求下, 餐廳也願意給我們另一個較寬敞的位置. 雖然BB還未能自己坐着吃飯, 但做媽媽後外出用膳就特別留意餐廳的幼兒配套, 剛巧給我看到有一嬰兒餐椅可供使用, 還算貼心周到.
餐廳走的是新派越菜路線, 沒有瑰麗豪裝, 牆上一大幅彩繪塗鴉, 加上粉筆字的餐牌推介, 都在營造一股隨意感, 跟傳統越菜餐館的平民格局大為不同.
吃越菜必點的其中一款食品, 其實是火車頭, 即包羅萬有的牛河, 等於吃巨無霸一樣, 以大碗多料見稱. 面層鋪滿生洋蔥, 芫茜和九層塔, 放在面前已傳來陣陣香葉味道, 十分醒胃. 撥開配菜, 下層鋪着的是生牛肉片, 牛筋, 牛丸, 牛百頁等.
雖是簡單的製法和味道, 卻又讓人無可抗拒的小食. 單骨雞翼的好處是吃起來方便, 不用辛辛苦苦去吃骨和骨之間的肉. 外皮脆漿不會過厚, 一口咬下皮脆肉嫩, 不會鞋, 內裡也很入味, 亦不會有很油膩的感覺, 相當惹味.
吃過熱氣的雞翼, 來一個蒸粉包平衡一下. 以木盒上, 精緻有餘, 粉飽有點像雞絲粉卷, 雪白表皮包裏着甘荀, 沙葛, 冬菇和半肥瘦免治豬肉, 配上炸蒜和蔥油伴食, 甚是飽肚和口感豐富. 伴碟還有幾片涼拌越式紮肉, 味道清淡爽彈.
米紙卷雖並非我的心頭好, 但勝在夠清新, 薄薄粉卷內裡捲有生菜, 米粉, 芒果和酥炸軟殼蟹, 芒果的微酸正好中和軟殼蟹的膩, 清新而口感豐富, 皮薄煙韌, 不會一口粉, 質感恰到好處, 如在夏季胃口不佳時吃, 是絕佳的開胃前菜.
椰青飲得多, 椰青焗飯就第一次食, 看賣相就夠霸氣了. 椰青裡面放的是海鮮炒飯, 飯粒炒得夠乾身分明, 粒粒都包裏着薄薄油光, 有微微焦香, 再加上椰汁, 味道香濃. 海鮮有蝦 元貝, 魷魚等, 用料甚足, 內層的椰肉一片片可吃, 但略嫌表層的椰漿過於稠杰漿口, 令口感有點怪怪的.
從來也不沾手任何泰越式甜品, 因害怕死甜, 亦不喜歡斑蘭葉的味道. 這個千層糕看上去就絕非我的杯, 但老公說一點不甜,味道不錯. 戰戰競競的叉起一件緩緩放入口裡, 立即另眼相看, 煙煙韌韌極有嚼勁, 只有淡淡甜味, 椰汁增加了香氣, 還暖暖的令千層糕保持着軟糯, 最後自己吃了3件, 十分滿足.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