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3-18
128 瀏覽
在下一直有留意「富山麵家」(麺家いろは, Ramen Iroha),因為在下早前為了在雜誌寫拉麵和沾麵進行了資料搜集,知道此店在「東京拉麵秀」(Tokyo Ramen Show)連續四年稱冠,手下敗將包括香港人熟悉「一風堂」店長河原成美的兩大弟子,還有由香港反攻日本參賽的「豚王」。能夠KO香港兩大拉麵名牌,富山絕對是實力的表現。此店其實去年二月已在SOGO擺賣兩星期,十二月的「冬日美食節」亦有登場,下星期(3/23)在鑽石山荷里活的「和味拉麵祭」將第三度登場,和香港人最愛的「一蘭」決勝負,但原來兩者真正的戰場不在拉麵祭,是在銅鑼灣。近日網上流傳「一蘭」的招聘廣告,讓大家得知此品牌將於銅鑼灣開店,但原來同時間「富山麵家」亦早已悄悄籌備,並比「一蘭」更早出擊開店,而在下得知及前往拜訪,當中有一個小故事。話說在下數天前接受某本雜誌的拉麵專訪,和記者妹妹閒聊之時,得知她當日下午才去富山試吃和採訪。在下表示很有興趣,記者妹妹就協助聯絡「富山麵家」的負責人,很快就聯絡上。在下本來以為在下不是傳媒記者會被店方隨便打發,但電話中對方很有誠意主動邀請在下去試吃,還特意安排在非營業時間為在下準備,於是在下
此店其實去年二月已在SOGO擺賣兩星期,十二月的「冬日美食節」亦有登場,下星期(3/23)在鑽石山荷里活的「和味拉麵祭」將第三度登場,和香港人最愛的「一蘭」決勝負,但原來兩者真正的戰場不在拉麵祭,是在銅鑼灣。
近日網上流傳「一蘭」的招聘廣告,讓大家得知此品牌將於銅鑼灣開店,但原來同時間「富山麵家」亦早已悄悄籌備,並比「一蘭」更早出擊開店,而在下得知及前往拜訪,當中有一個小故事。
話說在下數天前接受某本雜誌的拉麵專訪,和記者妹妹閒聊之時,得知她當日下午才去富山試吃和採訪。在下表示很有興趣,記者妹妹就協助聯絡「富山麵家」的負責人,很快就聯絡上。在下本來以為在下不是傳媒記者會被店方隨便打發,但電話中對方很有誠意主動邀請在下去試吃,還特意安排在非營業時間為在下準備,於是在下就化身飲食記者出動了。
星期六的下午在下到銅鑼灣希雲街,是利園再往大坑方向走,「拉麵Jo」的下一條街,附近有Awfully Chocolate等輕食店。從地鐵站行過去大概五至八分鐘,算是旺中帶靜的選址。
店由3/13開始試業,因為要安排傳媒採訪,所以營業時間不定,在下這天去試業時間就在12-3及6-9,故此在下五時去到只有幾位店員在門外,一位很年輕穿上制服T恤的員工向在門外拍照的在下打招呼,原來就是和在下通電話的經理Grover,想不到如此年輕就做老闆。
另一邊有八人對坐的座位,再加上大約能坐5-6人的吧台位,座位數有二十多個,重點是空間寬敞,以香港的正宗拉麵店來說算是坐得舒服。不過並未設有像一風堂的籃,或東京AGURA/拉麵Jo的勾方便客人放袋和外套。
先和經理Grover聊天,因為有關此店的基本資料在下早已了解,所以很快就聊些深入話題。話說此店在香港出現的原因,是他和好友到富山吃過當地的出品覺得很好吃,於是就親身跑去和品牌主腦栗原清先生傾談合作,最終打動對方獲得大中華區的經營權。
有關店名在下也有疑問,因為在日本這店的正式名字是「麺家いろは」,網上華人稱之為「富山拉麵」,然而看店主的名片卻是寫上「富山麵家」。Grover表示因為「いろは」這字沒幾多個香港人認識,而且會和伊呂波(いろは)燒肉混淆,所以在香港就改用這名字。
在下對於「富山麵家」四奪冠軍一直有個疑問,因為在下查過資料,「東京拉麵秀」是以「銷量」決勝負,在會場賣得多就贏,但一碗麵是否好賣,質素只是其中一點,特別度和罕有度亦很重要。「富山麵家」來自偏遠的富山縣,賣的是較少有的黑醬油,此外品牌在東京沒有開分店,怎看這都是構成好賣的要素吧?!
就這一點在下問Cyrus,他也直言特別和罕有是他們贏得冠軍的原因之一,但其實現場還有很多同樣是來自偏遠地區的拉麵品牌,但他們一樣可以技壓群雄,而Cyrus更說他們頭三年是以鎮店「富山 BLACK」黑醬油拉麵出戰,第四年改以「白蝦鹽拉麵」上陣一樣贏,證明其超卓實力,至此在下也認可富山的確是日本人也公認的拉麵高質名牌。
富山 BLACK 黑醬油拉麵
筍條來自日本,味道及爽口度優秀,然而因為切得太薄,吃到最後會因為浸湯過久而變軟。在下亦已建議店方把筍條切得粗一點來解決這問題。
值得一提是麵中的蔥絲,十分爽口而且微微帶香,原來是在放麵前先加入麻油和鹽拌勻,能平衡這個麵的濃厚口感。
整體來說,「富山 BLACK」黑醬油拉麵平衡度高,雖然部分配料有改善空間,但湯和麵的質素有香港的上級水平,特別適合吃膩了博多風豚骨拉麵,又能接受稍重口味的朋友。
吃完「富山 BLACK」黑醬油拉麵後,在下繼續和經理Grover交流,順道更深入看看店的環境和食材。
首先看看水瓶,內裡是暖水,在下表達了日本拉麵店就算是冬天也會提供冰水的傳統,Grover就說這是因為試業時有不少客人想要暖水,也許店方可以於客人入座時問要暖還是凍,能滿足不同人要求,同時增加服務的親切感。
調味醬料不多,以這店偏向濃厚的味道實在不需要加,有趣是中間的「餃子醬」,現時店方未賣餃子,但會在短期內開始供應。
店的上方掛著三個牌,是現時「富山麵家」賣的三款麵,分別是「黑醬油拉麵」「豚骨拉麵」「辣味噌拉麵」,就是未有日本店和「BLACK」同樣人氣的「白蝦鹽拉麵」。而這三塊牌也有典故,原來就是總店長栗原清師傅親手題字的。之後在下趁未正式開門營業,直闖廚房看看食材,因為這篇是食評為主這部分就省略掉,有關過程照片詳見博客。
這個品牌看似很陌生,但其實很有名,曾於2004年在世界啤酒大賽中獲得金獎,之前在台灣也曾引發過風潮。
左邊是「白麥芽啤」(White Ale),酒精度5.5%,無論顏色和味道都較淡,有點似飲「Edelweiss」,比較配合濃味的「富山 BLACK」黑醬油拉麵。
右邊是「淡麥芽啤」(Pale Ale),酒精度5%,味道走英倫傳統風格,雖然名字是淡但實際是較濃烈帶點苦澀和果味,應該和淡一些的「豚骨拉麵」配搭。
現時這兩款啤酒還未有售,他日如你發現有供應的時候不妨一試,反正大家飲得太多ASAHI及KIRIN吧?
辣味噌拉麵
之後是第二輪試吃,剩下兩款之中,Grover表示豚骨比較淡,而且街外有太多近似的選擇,不如試特別一點的「辣味噌拉麵」。在下想到當日在「周月」醬油湯底外另一款正是辣味噌,那就來個徹底的比較吧!
看湯的樣子都會覺得重口味,實際上仍然,辣度屬於中等,油份不少,不過有肉碎配合倒未至於太膩。
因為在下吃黑醬油拉麵時反映過叉燒太瘦,師傅特意選了較肥美的部分,結果口感有改善,但因為辣味噌太重口,就難感受肉味了。
麵和黑醬油拉麵是一模一樣的,但因為這麵最重口味的是表面的辣油和肉碎,麵掛湯後味道不及已滲透黑醬油的拉麵那麼濃厚,入口不會覺得太辣。
個人覺得雖然湯底相同,「辣味噌拉麵」的味道和黑醬油拉麵有很大的分別,不似「周月」那樣加了辣味噌還是吃出濃厚醬油味分別不大,適合喜歡刺激口味的朋友。然而在下還是覺得黑醬油拉麵湯和麵的配合更出色和精彩。
吃完後在下繼續和Grover及Cyrus閒聊,提及材料來源的問題。在下說及東京AGURA因為師傅堅持日本空運材料,導致部分菜色出現「一開門已售罄」的無奈情況。Grover表示富山的取向是「就地選材」,以香港現地能入手的食材製作,這樣會比從日本運過來更新鮮,亦能有效控制入貨及存貨量。麵方面就以日本的原料在本地製作,相信水準不會比日本當地製作差,但製麵用的水質也非他們可以控制的事。
他們本來打算在「和味拉麵祭」後才開幕,但因為開店進度良好,故此決定在3月18日正式營業。最大重點是高野師傅只會留到本月底,然後就飛回日本參加兒子的開學禮,還有在「和味拉麵祭」期間他將會到荷里活前後坐陣四天,故此如果大家想在日藉師傅監督的情況下光顧,就要留意日子了。
在下作為沾麵腔,知道「富山麵家」在日本有賣沾麵,問Cyrus幾時有,他說在下來之前高野師傅才弄了一個沾麵給他吃!不過因為沾麵需要更粗身的麵條,現時他們拉麵用的麵未達標所以暫時未推出,期待!
在此感謝富山麵家的Grover、Cyrus、及高野直人師傅的招待,讓在下從另一個角度了解拉麵店的製作過程及經營方式。個人覺得現時「富山麵家」的拉麵雖未到最好但已有相當水準,加上幾位年輕店主的親切態度,相信值得喜歡傳統風味日式拉麵的你一試。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