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6-03-02
2767 瀏覽
姊妹相聚,喋喋不休的談自己男友,結論是男友們總是像個長得牛高馬大的大男孩,大不透。無可否認,多數男孩比同齡的女孩遲熟和遲定性,但總有例外,僻如是鮨文的文 - 梁文浩。文師傅這專稱出於其專業,和年紀不太均稱,因為和我一樣只是廿歲出頭的;不同的,是他15歲時已經拜師學藝,至今已有約10年的料理經驗,鮨文已不是第一間自己開的店;而我15歲的時候…應該在迷戀Twins,口中唸著「同學愛新鮮 戀愛大過天」。這夜我倆摸黑的來到朗屏,手持「羅庚」般看到掌上的google map 找到這隱世但口碑載道的鮨文。「鮨」是解作壽司店,而「文」就是師傅暨東主梁文浩的名字。不是他江郎才盡、想不到更好聽的餐廳名,把自己和餐廳的名字貫通,是一種決心;敗餐廳的朵,即是敗自己的旗號。一來這類高級日本餐廳很少接受walk-in,二來我會被隱密侘寂的門面震懾,過門而不入,除非像這趟般有預先訂位。沒有北角的Sushi Mori Tomoaki和大坑的鮨辰般令人拒諸門外之感,木門框和灰磚牆格調平實諧和。從外看不到餐廳的內在環境,私密度甚高。門簾依照傳統日本料理店的做法,繡有餐廳的名稱;正面給客人看到,代表是營業中,客人可掀起門
門簾依照傳統日本料理店的做法,繡有餐廳的名稱;正面給客人看到,代表是營業中,客人可掀起門簾進入;若果看不到門簾上有餐廳名稱,代表門簾是反著放,就別要冒昧拍門了。
用料很好,但索價三四千的話都是空談。晚上的Omakase 有4個價位可選,分別是$600 、$800 、$1000 和$1300,表面上分別在於壽司和刺身數量;至於魚湯、蒸蛋和甜品,4個價位都有包括在內。我說是「表面上分別」,因為用料上一定有分別,只是hidden agenda 罷了。其實還有前菜,是餐牌以外,另加$20。覺得太貴,可考慮每日都有的午市套餐,$250(要加一)都有交易,是10件壽司加卷物;論壽司數目,陣容上是晚上的$600 (8件)和$800 (13件)之間,性價比超高,絕對抵試。
我死慳死抵、掏出姑婆本也要吃我人生中第一頓 omakase,為了令自己無悔,點了最貴的「文」(也就是師傅的名字)。
前菜1:糖蕃茄豆腐及青瓜海蜇絲
前菜2:黑松露鵝肝茶碗蒸
一般茶碗蒸會放些淡味的海鮮粒,但這個的重點是鵝肝粒。藏於蒸蛋內,吃得太快沒有拍下,不過無圖都有真相的。甚少見兩款濃味的食材拼在一起,幸好兩者的風芒都不過露,但犧牲了蛋香,在兩強者出現下,變得微弱了。鵝肝是全熟的,沒有像西餐般煎香;少一點豐腴油香,反為可以和黑松露合得來。
刺身1:海參刺身
刺身2:石鯛刺身
如斯薄切,肉質細緻爽滑,意想不到的鮮甜和脂香充斥著口腔。味道細膩,難怪用岩鹽輕添鹹香便可,醬油恐怕會蓋過那慢慢降臨味蕾的香甜。勾起了對脂香的慾望,期待下一件較有口感的刺身。
和奄仔蟹、軟殼蟹一樣,出於成長階段的不同,鰤魚是平時食的油甘魚的年長版,有特定的重量限制,而冬天捕捉的是最肥美的,現在簡直是時令到不行。炙燒都有一定的難度,必須把角度和時間拿準,才不至把魚肉都燒熟了。
刺身4:毛蟹刺身
刺身6:牡丹蝦刺身
像蟹肉拌入蟹膏,搽上鮑魚肝醬的鮑魚,鮮甜上加了一份甘香惹味。同一件海鮮的不同部位,竟可這麼靈活地取其部位之長,不得不讚師傅的用心。
刺身8:拖羅刺身
由於沒有筋,幾乎不用咀嚼,入口即溶,魚油在口腔慢慢滲出,鬆軟帶酥香。咬下第一口,體溫把刺身哄暖,顯得更為油潤。此時此刻,齒頰間彌留的,必是拖羅的甘香。
*****
日本人運用時令的瓜菜製作漬物,例如春夏會用上白菜,冬天會用上准山。白色的是新鮮淮山,日本人稱為長芋。味道清淡帶潺,有助帶走口腔內的殘餘食物和味道。中間淺啡的是牛蒡條,爽口清脆。醃紅藠頭就像中式酒樓的小吃,爽脆酸甜,好解魚油的膩感。最好吃的是鮮淮山,勝在夠淡味。淺嚐漬物,為壽司部分揭開序幕。
正宗的壽司,不是「刺身加舊飯」。看過食評才來,見到有人提及師傅會參照傳統的江戶前壽司,用赤醋加入壽司飯中,但這次卻失之交臂;壽司飯因此還是米白,不像看過的相片般啡色的。整體的密度來說,飯捏得不過鬆不過實,恰到好處。
壽司一件接著一件,吃得不趕,但師傅認真的說「影一兩張好啦,好快d食」。沒拍上太多照,但味蕾記得魚的鮮和飯的微溫。壽司在剛握好的時候,風味最好,平時的進食習慣要暫時收起了。另外,師傅說根本不用把壽司上下反轉來放進口裡;我不明所以,因為不曾這樣做過。從沒有細心想過,飯的溫度跟師傅握壽司的手的溫度,甚至是飯停留在手上的時間,有著微妙的關係。
壽司1:左口魚邊壽司
壽司2:帆立貝壽司
壽司3:鰹魚(加了少許蔥碎/或稱鰹魚)
壽司4:車海老壽司
壽司5:醋鯖魚壽司
壽司6:赤身壽司
壽司7:三文魚籽軍艦
壽司8:喉黑壽司
壽司9:竹籤魚壽司
右口魚邊包昆布
這卷物絕對不是坊間的尖底筒狀、在一堆飯上加上刺身的手卷。簡單的幼長圓桶形,就像一卷畢業證書般,以厚身紫菜裹著混入了右口魚邊的米飯。常吃、並且在第一客壽司吃過左口魚,竟然讓我碰上它的「近親」- 右口魚。同屬扁身魚,但脂肪比左口魚較少。在飯中混入的是碎狀,一口吃下卷物,鮮味而不會很乾,是拜右口魚油的潤澤作用所賜。師傅見我們飽得開始「拉車」,所以減少了飯量。
海膽杯
海膽份量絕不欺場,用軍艦來盛,應該可以製到三至四件。一瓣瓣堆在一起的海膽有兩種顏色,一為較淺色的紫海膽,二為較深色的北海道馬糞海膽。前者勝在滑溜,後者勝在甜味較重,雙劍合璧,互補長短,乃是師傅用心的搭配。瓣瓣都顆粒分明,新鮮香甜。
甜品:靜岡蜜瓜加士多啤梨
士多啤梨較得我心,顏色鮮豔,糖度很高但沒有蓋過果香。中間是帶粉狀的粉白,清甜無比。
快要打烊,赫見師傅坐在一旁埋數。台上的表演者,亦是舞台的幕後大統籌,一腳踢。鮨文的靈魂,不在於以上美食,而是師傅。被師傅罵我拍照太久,我很受落,因為我很同意他的一套 - 「進來我店的,就要跟我的規矩。」,像童話故事中的國王命令訪客的口吻吧。香港地生意難做,有些餐廳會避免得失客人,遷就到失去了性格,而鮨文一定不是這一類。才廿多歲的他,有夢想,目標清晰,有著自己的專業堅持,對客人有承擔。年紀相若的我,自愧不如。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