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4-07-03
876 瀏覽
平時來長洲又好,打醮來長洲又好,從長洲買一堆平安包回家或送親朋戚友也是一個常識吧。島上,有《郭錦記》同《康蘭》這兩間平安包店,幾乎年中無休地,為長洲居民,為到訪的遊客,大派平安。這次選在太平清醮前來到長洲,在北社的球場看著工作人員在準備節慶用的真及假包山,他們努力地一隻一隻地用人手以鐵線穿起,再掛上大大小小不同的包山上面,可以說是一種藝術,據說,每年都預備了數千隻包專門掛包山,如今在準備時,未穿上掛上,都已經是堆積如山,我面前的,名乎其實是一個包山。細心留意一下包子,原來是《康蘭餅店》的出品,我從來都以為《郭錦記》是正牌,細問之下,原來大會指定的,是《康蘭餅店》,地上的過千隻包,全印有《康蘭餅店》的名字,我們回程準備到東堤前,就在北社街看見了《郭錦記》,而在《郭錦記》的不遠處,也有一個細小的平安包售賣部,是由《康蘭餅店》經營的。《康蘭餅店》的正舖在碼頭附近的海傍道,島上的大排檔/熟食中心對面,店子位置好,自然好生意。而北社街的售賣部,可以說是為了同《郭錦記》對著幹而設的。從前,我所知的平安包,只有麻蓉一種味道,但只消幾年的時光,太平清醮同平安屯越來越商業化,面前兩間平安包專門店的出品,
這次選在太平清醮前來到長洲,在北社的球場看著工作人員在準備節慶用的真及假包山,他們努力地一隻一隻地用人手以鐵線穿起,再掛上大大小小不同的包山上面,可以說是一種藝術,據說,每年都預備了數千隻包專門掛包山,如今在準備時,未穿上掛上,都已經是堆積如山,我面前的,名乎其實是一個包山。
從前,我所知的平安包,只有麻蓉一種味道,但只消幾年的時光,太平清醮同平安屯越來越商業化,面前兩間平安包專門店的出品,早已經超越了麻蓉這一個味道,不同的餡,吸引到遊客們多買一點回去,多一個口味,很自然地會試多一個。
傳統的麻蓉吃得多了,我們就要了香芋、蓮蓉同粟米三個味道。粟米餡的,味道十分清甜,軟軟的包,內餡是又甜又有脆口感覺的粟米粒,不香但很甜美;而蓮蓉同香芋,就是香味十足,當我們蒸好,一把包子撕開兩半時,香芋及蓮蓉的香氣已經四溢,味道也是同樣地香甜。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