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12
5
等級4
2010-04-30 74 瀏覽
朋友、食友們建議過多次, 自己也食過一次. 說過會係心齋搞一局. 多月來, 只是講, 一路都沒有心機同時間去實行. 而是次心齋局. 是由南瓜大兄包辨. 我既角色一只是一個點下人頭, 幫手落下菜單既食客. 是晚成30人, 店方幫我們開了兩圍大檯. 菜式, 已一早由南瓜寫好, 我叫只是追加幾味齋菜. 同再後加幾味點心. 我們一班人其實是非常嘈吵的, 不知有沒有影響為了清心食素的其他人士呢. 而且是日是農曆15啊.兩圍人, 叫到成檯都係餸, 首先來的, 是前菜冷盤. 鹵水猴頭菇, 雲耳百合同 京都乾煎豆筋. 形似某肉類食品, 但心齋係唔會好似其他素食館咁安一個葷名俾佢. 用猴頭菇煲湯最為常見, 用黎炒菜都試過. 把猴頭菇切了片, 猴頭菇"sok"哂D鹵水汁. 味道濃烈又非常之好味.雲耳百合, 清淡少少的一個前菜. 百合勁爽口, 雲耳爆好食, 味道超鮮甜. 京都乾煎豆筋, 是後來才到的一味. 豆筋, 應該是豆腐乾之類, 因為咬落既質感完全不同麵筋. 而且煎得非常之乾, 味道一樣是濃, 仿佛把醬酒同所有調味料既精華, 濃縮在這一執帶點脆口既乾煎豆筋上. 非常之特別.下一道, 是羹同湯. 如意百合
更多
朋友、食友們建議過多次, 自己也食過一次. 說過會係心齋搞一局. 多月來, 只是講, 一路都沒有心機同時間去實行. 而是次心齋局. 是由南瓜大兄包辨. 我既角色一只是一個點下人頭, 幫手落下菜單既食客.

是晚成30人, 店方幫我們開了兩圍大檯. 菜式, 已一早由南瓜寫好, 我叫只是追加幾味齋菜. 同再後加幾味點心. 我們一班人其實是非常嘈吵的, 不知有沒有影響為了清心食素的其他人士呢. 而且是日是農曆15啊.

兩圍人, 叫到成檯都係餸, 首先來的, 是前菜冷盤. 鹵水猴頭菇, 雲耳百合同 京都乾煎豆筋. 形似某肉類食品, 但心齋係唔會好似其他素食館咁安一個葷名俾佢. 用猴頭菇煲湯最為常見, 用黎炒菜都試過. 把猴頭菇切了片, 猴頭菇"sok"哂D鹵水汁. 味道濃烈又非常之好味.

雲耳百合, 清淡少少的一個前菜. 百合勁爽口, 雲耳爆好食, 味道超鮮甜. 京都乾煎豆筋, 是後來才到的一味. 豆筋, 應該是豆腐乾之類, 因為咬落既質感完全不同麵筋. 而且煎得非常之乾, 味道一樣是濃, 仿佛把醬酒同所有調味料既精華, 濃縮在這一執帶點脆口既乾煎豆筋上. 非常之特別.

下一道, 是羹同湯. 如意百合羹, 同藥膳野竹笙浸榆耳. 如意百合羹由多種齋料合成的一個羹. 味道清, 料多. 不過味道也許只是全靠調味料, 始終素菜既味道係未夠鮮的. 羹, 有點兒覺得佢太杰, 始於槳粉落得太多. 藥膳野竹笙浸榆耳, 說明藥膳, 藥味非常之重, 怕那少少參味, 當歸味, 田七味之類的, 就會覺得很難食的了. 藥膳煲, 料多, 只實食料不覺是最重要, 不旨那些中藥味的, 那個湯是是滋補的.

之後介紹的, 是兩個食得又睇得既心思之作, 荷塘吐艷 同 佛海蒲團, 荷塘吐艷基本上是心齋的招牌菜. 一粒粒的蓮子, 用冬瓜片一把一粒粒的蓮子卷著, 再成碟花咁上碟, 之前說過呢個係食物亦是藝術品. 蓮子爽爽甜甜的, 再被一層腍腍的冬瓜卷著, 又腍又爽. 不錯的, 來心齋一定要試試商個精品之作. 淨賣相已經是滿分.

佛海蒲團, 那片像腦膜的物體不知是什麼, 總之又是一個細心之作. 像北方菜的, 膜下面是用澴味醬汁炒出來的雜菜. 味道濃自己對那些不常食素既人士, 甚為吸引. 但自己覺得, 味道未夠清.

我們叫了一個咖喱. 素咖喱, 平常係其他齋鋪食到的, 都有不錯的表現, 好少會失手的. 南瓜咖喱盅, 就是是晚的咖喱. 配上法式包, 而且好多人以為是蒜蓉包, 但我相信, 這只是用上香草牛油整的包, 一定不會落蒜咁失策. 而咖喱, 味道其實不錯的, 亦有食友用來撈炒飯食, 不過個人來說, 咖喱汁較稀, 裡面的秋葵雖然好食但汁稀就大打折扣了.

回到小菜類, 欖角蒸鮮竹, 一個咸食既豆腐花, 同 菠蘿咕嚕魔芋. 欖角蒸鮮竹, 用潮州的欖角去蒸野, 味道是固然的濃烈. 鮮竹, 蒸到白哂色. 鮮竹綿如豆腐, 欖菜香味如豆豉般, 滲透在每一處每一條鮮竹上. 菠蘿咕嚕魔芋, 沒有用那些經油炒既麵筋來充當素肉, 換上魔芋, 少了點油炒一多了點纖維, 感覺上健康得多, 而且咕嚕汁酸甜度適中, 好好食.

豆腐花, 起初人人以為是一個甜點. 各人都驚訝的, 點解出菜會亂到咁. 之後再盛出三碗汁來, 待應便解釋, 豆腐花是要撈這幾個汁食的. 三個什麼汁已經記不起, 不過, 就咁食豆腐, 真係冇味既豆腐, 之後加上其中一款汁, 原來就是要用呢D汁來襯托出豆腐花既香滑, 簡單得黎又係一個好特別既食法.

鮮支竹銀絲浸秋葵, 心齋小炒皇, 香草焗牛肝菌, 支竹也許用我牛刀小試呢一個方法去食就食唔到了. 秋葵唔係度度有得食, 最常見於印度及中東菜館. 爽爽的小瓜, 用來配咖喱其實是最好的, 但這樣用中式方法去煮, 也可以, 不過就是會突顯那廣東人會吃不慣, 帶少少豆寇味既味道. 若接受到這種不慣的味道, 秋葵是很好食的.

心齋小炒皇, 用松子, 雜菜等等炒成的一碟小炒皇. 效法了出面食肆帶有點蝦米菜乾的小炒皇. 味道雖沒有用葷炒的香. 但一樣有脆仆仆的口感, 百味腍既菜式中揀一個有咬口, 脆脆口的點綴一下, 又幾過癮既.

香草焗牛肝菌, 牛肝菌, 以前食過, 是滑溜溜的, 賣相不佳但食落味道佳. 這次是焗出來的, 稍為乾水了少少, 口感一樣爽滑, 而且再多一點香草味. 去BBQ時, 這樣燒個菇類食物出來, 有得諗.

羊肚菌露荀, 椒鹽金針菇, 是這夜最後上的兩度小菜. 羊肚菌露荀, 起初仲以為是雲耳木耳之類, 但食落口感又有少少不同. 比木耳腍, 比雲耳厚身, 同牛肝菌一樣, 感覺滑溜溜的. 配上心齋的調味, 幾好食的. 露荀是精選的幼露荀, 非常嫩脆.

椒鹽金針菇, 若是在普通的素食館子, 隨時叫左佢做椒鹽素白飯魚. 果真, 用新鮮金針菇, 炸成一條條, 頭大身幼, 真的成條魚咁. 而且非常之香口. 沒有酒, 佐茶來食, 也是一個好享受.

上次, 我同齋妹二人來撐檯腳, 叫了他們的點心. 我說過呢度的點心精美, 同檯的朋友聽到, 肚子還有空位吧, 就加點了兩樣, 蘿蔔絲酥餅同素菜包. 蘿蔔絲酥餅, 即是平時酒樓食到的蘿蔔酥. 這兒的蘿蔔落得好足, 稱得上啖啖都有蘿蔔香. 素菜包也是熱辣辣, 皮靚餡靚咁啦.

另外我們還有一個菠蘿炒飯, 甜品有桂花糕, 千層糕等等, 不過篇幅有限. 不能逐一點評啊. 心齋, 我們一大幫人上到來, 實在令到侍應們手忙腳亂. 這次亂亂地, 服務扣了分. 若是幾丁人三、四人來, 其實是合適的.
鹵水猴頭菇, 雲耳百合同 京都乾煎豆筋
6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如意百合羹, 同藥膳野竹笙浸榆耳
13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荷塘吐艷 同 佛海蒲團
9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南瓜咖喱盅
10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欖角蒸鮮竹, 豆腐花, 同 菠蘿咕嚕魔芋.
9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鮮支竹銀絲浸秋葵, 心齋小炒皇, 香草焗牛肝菌
7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羊肚菌露荀, 椒鹽金針菇
4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蘿蔔絲酥餅, 素菜包
5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人均消費
$150 (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