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
0
等級4
2011-11-01 347 瀏覽
星期日, 太太約了好姊妹行街, 晚上一個人在家, 當然無暇自己動手啦. 回家前, 經過這一家充滿傳寄的雞店, 由前人的謝華記, 到後人的美味居, 現在不知為何, 再把名字改了, 這一家名叫雞皇一的雞店, 是新人做還是謝華家族繼續把傳奇延續下去呢. 不過, 我只知道, 大埔的傳寄橋頭雞風味, 在今天, 依然繼續這雞粥的故事.名未又改了, 但人面好似是食舊, 當年美味居的延續橋頭雞精神既報導, 仍然理直氣壯的貼出來, 依然的要話俾人聽, 我們要把謝華記的心血, 繼續一代一代傳下去. 因為小店, 裝修依舊, 擺設依舊, 雞兒門, 依舊的吊滿那空間少少的味部檔仔. 堂食者, 風雨不改的, 排排坐, 在街邊慢用. 雞飯, 雞粥的吸引力, 多年來的橋頭坐凳仔風味, 依舊不變.高朋滿座的店字, 我想找個位都難, 不過一早都已經決定了, 買返屋企食, 於是, 就來了一個以前少見的一個配搭, 一個雙併飯, 不過此雙併, 並非燒味雙併, 而是雞件加上雞雜. 可以食到外在美, 同內在美.雞肉, 比較嫩滑, 肉質比較腍. 當年的走地雞, 早已在美味居時代已經沒有了. 現在, 用的, 可能只是比較靚料的冰鮮雞,
更多
星期日, 太太約了好姊妹行街, 晚上一個人在家, 當然無暇自己動手啦. 回家前, 經過這一家充滿傳寄的雞店, 由前人的謝華記, 到後人的美味居, 現在不知為何, 再把名字改了, 這一家名叫雞皇一的雞店, 是新人做還是謝華家族繼續把傳奇延續下去呢. 不過, 我只知道, 大埔的傳寄橋頭雞風味, 在今天, 依然繼續這雞粥的故事.

名未又改了, 但人面好似是食舊, 當年美味居的延續橋頭雞精神既報導, 仍然理直氣壯的貼出來, 依然的要話俾人聽, 我們要把謝華記的心血, 繼續一代一代傳下去. 因為小店, 裝修依舊, 擺設依舊, 雞兒門, 依舊的吊滿那空間少少的味部檔仔. 堂食者, 風雨不改的, 排排坐, 在街邊慢用. 雞飯, 雞粥的吸引力, 多年來的橋頭坐凳仔風味, 依舊不變.

高朋滿座的店字, 我想找個位都難, 不過一早都已經決定了, 買返屋企食, 於是, 就來了一個以前少見的一個配搭, 一個雙併飯, 不過此雙併, 並非燒味雙併, 而是雞件加上雞雜. 可以食到外在美, 同內在美.

雞肉, 比較嫩滑, 肉質比較腍. 當年的走地雞, 早已在美味居時代已經沒有了. 現在, 用的, 可能只是比較靚料的冰鮮雞, 雞味, 就冇以前咁香啦. 不過皮嫩肉滑, 也是美味的, 若是肉質, 肌肉發達一點, 味道似番已故的謝華記, 咁就好啦.

雞雜方面, 有雞膶, 雞腎, 同雞腸. 可惜了沒有分配到我比較喜歡的雞心. 雞內臟, 以前食拜神雞時食得多, 同雞一齊烚時, 一同吸收了雞汁的精華, 加上內臟的爽, 韌, 粉, 不同的口感, 當鹽水味十足的時間, 這些東西, 往往是惹味非常的.

味道雖是不錯, 但始終不及前人的手藝, 當中, 大半的原因是因為香港已把本地雞, 趕盡殺絕. 惟有, 食冰鮮雞吧. 味道, 的確是不再的, 但論風味, (以我兒時接觸時的邵種感覺計起), 依然是沒有變的.
7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用餐途徑
外賣自取
人均消費
$45 (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