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6-11-19
768 瀏覽
出發一年一度的長旅行(其實只是十多天)之前的最後一天,來到深水埗鴨寮街。對這條街有點情意結。在深水埗長大的我們,小時候跟老爸去行街,行的就是鴨寮街。直至長大後,才明白爸的癮從何來。這條街賣的東西五花八門,是個找平貨的寶藏。這天,目標是旅行用的萬能轉插。爸沒空,換媽上場,陪我買轉插。沒錯,我就是永遠長不大,連買轉插都要家長指引,順道在出發前撐枱腳,吃個午餐。離遠見到「米苔目」的招牌。店方心知要在排檔的兩邊生存,談何容易,要搶眼,就只有把招牌做得大,掛得高。想起早陣子見到飲食男女的介紹,走近看看。門口很細,走廊很窄,坦白說並不吸引,但心急去買轉插,媽又不反對,決定一試。穿過長走廊,裡面空間較闊,燈光充足,整潔企理。有數張圓桌,也有面璧的座位,鏡子上貼著食物的照片。去過兩次台灣,但沒聽過「米苔目」,只怪自己常常走馬看花。餐牌說是台灣著味風味美食,日日新鮮手打,柔軟彈牙。就如車仔麵,任選兩款餸,預設是豬骨湯底,可加錢轉其他湯底。除了米苔目,亦有拉麵、米線和湯飯供選擇。另有各式小食,看牆上的照片幾吸引。邊等邊讀牆上貼著的報章介紹。軟橋招牌Q彈豆腐稱作招牌菜,眼前這碟椒鹽炸豆腐有甚麼特別?一咬下去
爸沒空,換媽上場,陪我買轉插。沒錯,我就是永遠長不大,連買轉插都要家長指引,順道在出發前撐枱腳,吃個午餐。離遠見到「米苔目」的招牌。店方心知要在排檔的兩邊生存,談何容易,要搶眼,就只有把招牌做得大,掛得高。想起早陣子見到飲食男女的介紹,走近看看。
稱作招牌菜,眼前這碟椒鹽炸豆腐有甚麼特別?一咬下去,心中疑團𣊬即解開。這不是一般的炸豆腐,似魚蛋,但比魚蛋軟得多又彈得多。皮炸至微韌,帶少少椒鹽的惹味。豆腐彈牙,不是咬下去後有股對抗力把牙齒推開,而是牙鬆在後,它迅速彈起,回復本來的形狀。喜歡它的口感,享受每一下的咀嚼。至於味道,黃豆味不算香,清清淡淡,主要是椒鹽的少少調味。
加少少辣的蓮藕,辣度不明顯,但加上涼拌的醬料和蔥,都幾惹味。切得薄薄的蓮藕,入口相當爽脆,但稍欠鮮味。
跟預期的冬蔭公有點出入。看上去稀如普通雞湯,沒想到味道卻如此濃。有冬蔭公的酸和辣,但沒有香滑的椰漿,不過不失。鮮冬菇吃下去滑溜溜,帶爽,冬菇味不算明顯,還是獨愛車仔麵檔的蠔油冬菇。
媽選的配料黑沉沉,還是我的好看。急不及待試試米苔目,米線的顏色、狗仔粉的外型、糯米糍的口感。咬下去軟腍,但不易分開,帶輕輕輕的韌,有米香和糯米粉味,十分特別。按照餐牌上的最佳食法,用筷子把米苔目潑到湯匙上,加點湯,一啖一啖放入口。方魚肉碎湯帶魚的鹹鮮,味不重,不會蓋過米苔目本來的味。濕度增加,反而更好食。絲瓜切成頗長的一片片,微爽,少少清甜。水餃包得實實的,比例上皮薄餡多,十分足料,肉和菜份量平均,不錯。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