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5-03-03
15 瀏覽
自上次金鐘小敘後,今天再次與老頭子出來吃午餐,地點照舊由老頭子話事,定為陳勤記。 近來坐禪坐到人都癲,在上環混了大半年,今天竟然連水坑口街的位置也忘了,在摩囉街附近打了不知多少個轉,才找得著「陳勤記」。等了一段時間,才有位,剛坐下不久,老頭子便來到。正奇怪為啥會這麼爆滿,如老頭子所言,今期傳媒的吹的是除了「韓」風,便是「潮」風,傳媒力量真的驚人! 店子沒有裝潢可言,服務也欠奉,員工與「九記」一樣,滿有個性。再說說這裡的環境,地滑、迫澀,女士們怕會吃不消,偶倒是無所謂,隻眼開隻眼閉,食物掂,環境?管他的。 有老頭子這通天佬倌在,自然由他發板,點了方魚肉碎粥、蠔餅、沙茶醬炒牛肉及鵝片拼墨魚。先上的是方魚肉碎粥,在伙計半推半就下加入了蠔仔,所以正確學名該是「方魚肉碎蠔仔粥」,一大鍋傳統的潮州粥,即是水加飯,粥味鮮,是蠔仔加肉碎的傑作,喝了兩口粥水(其實可以說是湯水),該下了味精加胡椒粉(每遇胡椒粉,偶的鼻子即出汗...),個人最欣賞的是蠔仔夠鮮,邊吃著粥邊吃其他的點子,真的一流。 再來的是炸蠔餅,吃著此點子時,發覺怪怪的,為啥不是吃開的油炸蠔餅,反而是濕淋淋的?沒有脆口感,但用較
近來坐禪坐到人都癲,在上環混了大半年,今天竟然連水坑口街的位置也忘了,在摩囉街附近打了不知多少個轉,才找得著「陳勤記」。等了一段時間,才有位,剛坐下不久,老頭子便來到。正奇怪為啥會這麼爆滿,如老頭子所言,今期傳媒的吹的是除了「韓」風,便是「潮」風,傳媒力量真的驚人!
店子沒有裝潢可言,服務也欠奉,員工與「九記」一樣,滿有個性。再說說這裡的環境,地滑、迫澀,女士們怕會吃不消,偶倒是無所謂,隻眼開隻眼閉,食物掂,環境?管他的。
有老頭子這通天佬倌在,自然由他發板,點了方魚肉碎粥、蠔餅、沙茶醬炒牛肉及鵝片拼墨魚。先上的是方魚肉碎粥,在伙計半推半就下加入了蠔仔,所以正確學名該是「方魚肉碎蠔仔粥」,一大鍋傳統的潮州粥,即是水加飯,粥味鮮,是蠔仔加肉碎的傑作,喝了兩口粥水(其實可以說是湯水),該下了味精加胡椒粉(每遇胡椒粉,偶的鼻子即出汗...),個人最欣賞的是蠔仔夠鮮,邊吃著粥邊吃其他的點子,真的一流。
再來的是炸蠔餅,吃著此點子時,發覺怪怪的,為啥不是吃開的油炸蠔餅,反而是濕淋淋的?沒有脆口感,但用較用油炸的更能吃得出蛋的味道,不過蠔經這麼攪一攪後,反而不及粥上的蠔鮮甜,偶是否太挑剔?
邊吃邊談大家對食物的看法,吃海南雞,偶用吃白切雞的味道來斷定牠的價值,老頭子反而著重雞油飯及配套,食物價值若果只用我們既有的價值觀來量度的話,往往會忽略它可貴的一面,放下固執的看法,試試從另一角度觀察,大概更能欣賞食物價值。
再來是鵝片拼墨魚,鵝未當造(鵝片該是清明前後才最肥美),但甚有鵝味,滷水汁味不重,個人覺得不錯,撇除口感不計,這點子真的不錯!
最後上的是沙茶醬炒牛肉,聽其名,初時還以為是南洋菜,老頭子補充道,沙嗲醬其實是由潮州傳到南洋,原來如此...說回這點子,(欠汁)多的可以用來送飯,返炒兩回還有餘,味道濃的要命,老實說,真的不懂欣賞。
綜觀這餐,味道偏鹹,奇怪為何老頭子吃到最口連水也不用喝,真是神人也。個人最欣賞的是蠔仔粥內的蠔,不理最愛應該是鵝片吧,老頭子呢?走前沒有問他,看來得在他的食評中找答案囉。
時間不留人,正想多說兩句時已夠鐘,老頭子要回公司,偶也得趕回禪園,不理則要見工,期待下回再敘。
P.S不好意思,老頭子這天有公務在身,還要你趕著來赴約。
張貼